前段时间一两年,许多学汉学的人讨厌谈王守仁。 我坐火车的这时候,时常在国际机场咖啡店看见讲王守仁的书。 我们讨厌求学大自然是坏事。 但王守仁年……
前段时间一两年,许多学汉学的人讨厌谈王守仁。
我坐火车的这时候,时常在国际机场咖啡店看见讲王守仁的书。
我们讨厌求学大自然是坏事。
但王守仁年青的这时候有三个故事情节,你很大要先晓得。
01王守仁的同学是谁?
王守仁是清朝初叶的研究者,二十世纪是1472-1529,比欧阳修晚了约莫300十多年。
那这时候士人都要考科举考试的,因此王守仁18岁的这时候就做两件事:
每晚中午下班,就到屋子塞尔(代普雷)竹叶。
即使欧阳修在《理工学院》里头讲旨趣的这时候,明确要求无法只看表层,更要看里头,因此王守仁每晚中午出来就格竹叶,科学研究竹叶里头的内部结构。
结论,两三天就哮喘患病了。
他就想,格三个竹叶都患病,叫我格天地万物,那我除了命吗?
欧阳修让人格物穷理,是科学研究天地万物的规矩啊,好大的气度!但谁做获得呢?
王守仁就真的欧阳修的讲法有难题,他这条道是走难通的,即使人极难做获得。
那咋办?
他就找出欧阳修的劲敌陆东山。
陆东山跟欧阳修同一黄金时代,三个人辩论会过,态度全然不那样。
陆东山的态度是甚么样的?
一句话我们就晓得了,他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意即人不用求学,不用考虑那么多,我心里头就有一切。这叫做心学。
王守仁后来走向陆东山的心学,后来称作陆王心学。
因此,我们千万别以为王守仁的思想没有师承,他师承的是陆东山,也是一位重要的研究者。
02王守仁的传奇人生
王守仁本身是文武全才,他生平的变化很有意思,曾经有五溺三变。
他年青的这时候学骑射,即使清朝常有外患,因此他准备当军人;
后来发现这个不是根本办法,就写文章,将来要考科举考试,就改走文的这条道;
然后发现这个路也是很累的;后来又学道教的养生术,又学佛教的静坐默观……
学到最后,可以预先晓得未来的情况。
有一次,他在静坐默观,出来跟学生说,明天谁会来看我。
学生就问他:是不是他给您写信了,因此您晓得?
王守仁说:没有!我刚刚静坐默观的这时候,就晓得明天谁来看我。
第二天那个人果然来了,说明王守仁是有点神通的。
王守仁这个人的确很特别。
据说他五岁还不会讲话,一开口讲话就一鸣惊人。
十岁左右,就会问同学:甚么是第一等事?
同学教小孩子,很大说是读书、考科举考试、中状元是第一等事嘛。
王守仁就跟同学说:我认为不对。
同学吓一大跳,说:那你说说看,甚么是第一等事?
王守仁说:读书成圣人,才是第一等事。
03王守仁的心学讲甚么?
王守仁和欧阳修的思想有甚么区别?
他们实际上走了三个极端。欧阳修说旨趣,科学研究天地万物的规矩,才能够了解天地万物的规矩;
王守仁说,不必,我心里头就懂得一切,尤其是对于善恶的分辨。
他为甚么那么说?
即使懂得外在的东西,懂多少其实没用的;懂得行为上善恶的分辨,那个才最重要。
心学所谓的致良知,这个致,要理解为真诚到极点。
你如果真诚到了极点,心里头对于善恶,就立刻可以晓得了。
因此,你如果学欧阳修,永远不可能念完理工学院;如果学王守仁,根本就不用念理工学院。
王守仁也批评欧阳修,说他支离,一天到晚求学,念到最后整合不出来,整个人是分裂的。
04谁才是真正的儒家?
有人会问:三个人究竟谁对呢?谁比较接近儒家的思想呢?
当然是王守仁啊!
举个例子:假设有个乡下人,他是文盲,没念过书,他如果学欧阳修的做法,一辈子也不可能修养成圣人,即使他不认识字;
他如果学王守仁,就有希望了,他真诚到极点,那就可以成为圣人。
我们一再说,儒家的路是普遍的,目的是要让每三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儒家之后,修养成为君子,乃至圣人。
欧阳修要你求学,可是从古代到现代,还是有许王承恩真的没机会受教育,那他怎么成为儒家的君子呢?
如果按照王守仁的路线,许王承恩都有希望了。
05王守仁心学的缺点
不过我们要晓得,王守仁的学说有三个缺点,就是唯心论,太过于主观了。
他主观的程度,西方许王承恩听了都吓一跳。
他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这话讲得太极端了。
你说你心里头都有,那是不是不必去科学研究外在的事物呢?甚么都不科学研究的话,你怎么可能真的了解人情世故呢?
此外,儒家、道教、佛家,能接触的王守仁都学了,因此也可以想象,他的思想当然是有点混杂。
后来他在龙场九死一生,回到了儒家的正途。
但千万别忘记,他所谓的儒家正途,只是说你千万别想出仕的事,千万别想自己养生的事,千万别想成仙的事,你要老老实实面对人间。
这个路是对的。
最后说致良知,就变成我只要真诚到极点,善恶全部搞定。
这种思想有点太主观了。
欧阳修后代的弟子就批评王守仁,说他近禅,接近禅宗。
他的许多话说出来之后,就跟禅宗的公案那样,让你自己去参。
那参不透咋办呢?就算参透的话也没办法验证啊。
06学儒家最好回归根本
当然,现在许王承恩讨厌学王守仁,这是坏事。
即使王守仁的许多思想,比如关于如何建立人格的独立性,让你加强对自我的觉悟,都是好的。
但我还是强烈建议,要学儒家,就学《论语》《孟子》,即使那才是根本。
老实讲,学王守仁不容易学会的。
如果真的那么好学,怎么他的学生中没有多少可以上台面、对中国社会有影响的?
反而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几个时期之一。
因此,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根本,学《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是绝对不过时的。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