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知止而后有定的止是什么意思 3.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意……
目录: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知止而后有定的止是什么意思
3.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意思
4.知止而后有定的止
5.知止而后有定翻译
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出自哪里
7.知止而后有定下一句
8.知止而后有定指的是确立什么后内心才能安定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第二段提到“知止”,这个‘止’,是“止于至善”的意思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什么是“至善”了,今天就来讲讲这个“知止”,为什么“知止”才能“近道”?先来看一下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知止而后有定的止是什么意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意思
前面我们讲过,至善是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状态,无善无恶才是至善善恶皆起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所以,我们才要诚意、正心,恢复心之本体至善的状态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至善不在外物,而在我们的心中。
4.知止而后有定的止
所以,‘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知道我们的心,乃是至善所止之地,就不会再向外求,然后志就能定,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这个志,就是“圣人之志”,或者说修身之志圣人就是至善的状态,“止于至善”,就是修身成圣。
5.知止而后有定翻译
所以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人,有了这个志向,才能切实的用功去格物,从而去除心中的私欲恶念,如此才能“止于至善”。

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出自哪里
然后,“定则不扰扰而静”,志向坚定,则不被纷纷扰扰的外物所累,如此就能‘静’,所以「定而后能静」这个‘静’很关键,因为修身养性,非得心静不可,否则纷纷扰扰的念头,不能止息再者,“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7.知止而后有定下一句
王阳明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所以,先有静,才能见到心之本体,静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是悟道的关键。

8.知止而后有定指的是确立什么后内心才能安定
然后,“静而不妄动则安”,这就是「静而后能安」。‘静’能见其心之本体,而心之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定中。心的本体,原本就没有动静之分。心是如如不动的‘定’,若气动,就会变为私欲,那这就是妄动。举报/反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