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12月20日
0 收藏 0 点赞 162 浏览 4729 个字
摘要 :

目录: 1.知行合一 厚积薄发团会心得 2.知行合一 厚积薄发团会 3.知行合一厚积薄发团会心得200字 4.知行合一厚积薄发主……

1.知行合一 厚积薄发团会心得

电视剧《天道》中的丁元英,令人瞠目结舌的才华,透彻深邃的哲学思考,天衣无缝的精妙布局,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五体投地的同时,我们也会如题主那样有疑问:丁元英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是与生俱来,出道即是巅峰?还是后天发育,一步一步地积水成渊?

2.知行合一 厚积薄发团会

关于这个问题,经过深入分析豆豆三部曲后,得出结论:丁元英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一步一步积水成渊的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说一定要达到丁元英的高度,因为每个人的禀赋天资不同,但是在各自天资禀赋的前提下,触摸到自己的上限,改变自己当前的命运还是极有可能的。

3.知行合一厚积薄发团会心得200字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如何做才能达到或者无限接近丁元英,进而改变命运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豆豆在写这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时,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藏在书的背后,需要我们自己去咀嚼,深挖,思考,拂去表象,进而将其展露的更加明显。

4.知行合一厚积薄发主题团会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呢?怎样去挖呢?为了回答好问题,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去一一剥开丁元英的成长之路以论证普通人为何能通过后天一步一步学习,获得丁元英这样的能力篇幅较长,5000字预警······第一方面:每位作者,其作品一般都是气脉贯通,无论作品的内容、题材、主题和主旨如何的变化,作者自带的那股绵力始终如一,我们把这个东西叫风格。

5.知行合一厚积薄发意思

据此,我们需要通过对比三部曲的三位男主人公的身世背景,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从而拿到第一把钥匙——靠自己《背叛》男主宋一坤:出生在山东泰山腹地一个贫苦的小山村里,三岁丧母,十一岁失去了父亲,从此与姐姐宋宝英相依为命。

6.知行合一厚积薄发主题团会心得

宋一坤自小失去母爱,而一生人穷志不穷、充满骨气的父亲是穷死、累死的宋一坤毕业于江州大学,毕业后在省日报社做了三年记者,被省交通厅长看中调入交通厅任厅长秘书能在那样艰苦贫困的环境下考上大学,可见其多么的自强不息。

7.知行合一厚积薄发心得

《遥远的救世主》男主丁元英:1959年出生,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在那个年代是实打实的天之骄子),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马克思当年的母校)丁父及家人都在老家四川,丁父是个有骨气的人,一生只做开茶馆这件事,硬是把丁元英送出国留学。

8.知行合一厚积薄发团会心得300字

父母恪守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一辈子辛苦劳作,只盼儿女孝顺《天幕红尘》男主叶子农:根正苗红的红二代,1954年出生,1960年入北京军区机关小学,1966年入北京红杉中学父亲,叶辉,参加过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少将军衔。

9.知行合一厚积薄发主题班会

1967年(叶子农13岁)文革被造反派隔离审查、劳动改造,三年后因劳累折磨诱发肺部枪伤致死,时年52岁母亲,林静如——上海大资本家的女儿,文革期间因不堪凌辱投河自杀父母双亡,叶子农因而在学校深受歧视,纠集团伙称霸一方,游荡在校园内外打架斗殴。

10.知行合一厚积薄发精神

1970年初中毕业下乡,到陕西延秀插队落户,做护林员,因为打架不要命远近闻名三部曲男主,都是身世平平,普普通通充满了苦难的穷孩子,人生的起点就是草根但,即使是这样的草根,最终还是长成了大树,并且都遇上了梦寐以求的红颜知己,事业也达到了普通人眼中的天花板。

他们都没有想过等待救主,等待救星,而是觉悟到“靠自己”那么,具体我应该怎么靠自己呢?一句“靠自己”还不足以“得救”,否则,那将是自嗨式的精神胜利法由此,我们进入第二方面的剖析第二方面:纵观三部曲,三位男主都是对人性、社会和世界的本质有着偏僻入里的洞察,认识之,理解之,运用之,最终无往而无不利。

由此,拿到第二把钥匙——知识改变命运具体是哪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人家是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学了什么《背叛》中,关于宋一坤日常看的书是这样描述的:“宋一坤的书大多都是理论方面的,如。

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辩证逻辑等等,还有就是人物传记,除基辛格、斯大林、希特勒等几册单本之外,其余竟全部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书籍”《遥远的救世主》中,没有关于丁元英看哪些书的描述,唯一提及的硕士专业是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本质与规律,其本身就是研究人和社会另外,丁元英对于宗教哲学(基督&道&佛)有深入研究,五台论道充分体现其高深修为;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西方哲学等等都是丁元英关注研究的领域。

《天幕红尘》中关于叶子农的学习目的:叶子农为了搞明白父母至死都忠诚的那个信仰到底是什么,从这一年起他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了直接阅读原著刻苦学习英语、德语关于旅居柏林的家里:这里简直就是录像带和书的世界,塞满了各个角落,都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宗教、哲学、西方政治经济学之类的。

关于学习的状态:他每次看书都是从一本书开始,然后查资料、查词典,床上的书就在不知不觉中越摆越多,特别是工具书,有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有医学、人口学,而这些工具书又分中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通常为了弄清一个概念就要花费很大精力,不但要分析和比较各种版本的解释,更要出离字面去理解概念的本质。

床沿放着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贴着一大一小两个标签,左上角的小标签写着“人性与社会”,是这个笔记本的类别中间的大标签上有三行字,第一行是:人性与人的社会性的区别第二行是:人性在经济规律中的作用第三行是:人性与制度设置原理的关系。

这三行字是“人性与社会”这个大类别下的关注重点,即研究方向据此,如果我们跳出作者单部小说的框定,把这三人都结合起来看成是同一个人的话,其之所以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思维方式和哲学思考,除了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资、性格和毅力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和研究的领域,都是直达人性、社会和世界本质的领域。

我们想要获得和他们一样的智慧、才华,有且仅有重走他们这样的路径不走行不行?不行《樊登读书》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一个人将来的成就,不完全基于你现在拥有多少的财富,而在于你是否时刻去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宇宙的本质。

”那么,他们专注的领域,我也很想去学习,可是我实在看不下去,坚持不下怎么办?这就来到了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了第三方面:三部曲男主的人生,都曾有人生低谷,并且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至暗绝境中,人的求生本能,也叫生存意志,会全力开动,迫使人的大脑不得不去思考、探索,在N种可能走出低谷的方案里,筛选最优解并执行,直到方案使人成功走出困境。

在整个过程里,有一股劲儿支撑着,相信自己一定能破局关于这股劲儿,有人认为是不屈不挠,有人认为是信仰,我认为这种的东西叫“暗能量”据此,拿到第三把钥匙——拥抱暗能量每个人,进入社会后,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境,而如果你以前的那套理念不足以支撑你走出那至暗绝境的时候,就说明你那套打法是错的,你需要换一种新的打法。

就如电脑一般,系统卡掉了,你得重装系统,新系统才能保证电脑再次运转起来同样的,遇上至暗绝境,得破掉你脑中固守的旧系统什么系统?具体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人性的劣根性,使得我们的反脆弱能力很差所以,一个人已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很难从外部打破它,就如鸡蛋,从外破,是死;自内破,则生。

因此,人只有当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触底反弹,从内部去打破那牢固的思维之墙,把旧系统推倒重来,以获新生这叫觉悟亦即丁元英在五台山说的: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换句讲,你之所以不改变,坚持不下去,是因为你还没穷过,还没遭遇至暗绝境过,还没真痛过。

穷过,苦过,痛过,你就醒了,这就是书中所说“真的是穷则思变啊”那么问题又来了,真有必要挨打了,痛了才会做出改变吗?能不能不痛就可以改变?于普通人,答案是NO因为“记吃不记打“ ”好了伤疤忘了痛”是人类的天性,绝大多数人都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什么例外?即:兴趣,靠着兴趣可以无尽强化你的反脆弱能力在此恭喜,你属于那极少数人,或者说,老天赏你饭吃当决定要去学习时,有人会有这样的焦虑:我已经很努力,坚持了很久,还是不见成果,我很担心自己在做无谓的努力。

怎么办?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四个方面第四方面:很怕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很怕自己做了无谓的付出?有一强大规律可以彻底安住你的这个焦虑: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原来的都拿走)古老的《道德经》也说“。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据此,拿到第四把钥匙——按规律办事三部曲的男主,起点都不是原生家庭能给出几个小目标用来试水的我们看到,他们都是以知识作为突破口,走出了自己的巅峰因此,得救的前提在于知识的积累,在于对客观世界拥有正确的认识,即智慧。

所以,普通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智慧,进而找到自己的解脱之路如何解决学习知识投入与回报的顾虑?根据马太效应,已经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在未来很可能拥有更多的知识亦即,与知识欠缺的人相比,知识丰富者的知识优势会持续扩大——不是减小,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扩大。

比如,现实中,在高中同一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其所掌握的知识会比学习差的学生多些,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学习好的同学会考上大学,进而接受更加丰富的知识;于此相反,学习差的同学则考不上大学,早早进入社会,进而也就停止了知识的摄入;随着时间线的拉长,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研究过马太效应的人,都共同承认,马太效应是所有规律中最强大的规律,是规律中的王者高能提示拥有了知识,还必须时刻关注和遵循一个很重要的条令:实践单纯的知识积累是没有用的,这是读书无用论之所以能立足的理由,因此,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马太效应”这个规律,进而按照这个规律去践行,知识只会越学越精,越积累越有优势根据马太效应,知识的学习积累,持之以恒,知行合一,我们定能厚积薄发,必定会越来越强大摒弃那些读书无用论吧,那不过是庸人聊以自慰的借口罢了,为自己的懒惰开脱罢了。

题主所问的是能不能达到丁元英那样的境界如果要模仿丁元英,我建议学习宋一坤、丁元英和叶子农的研究领域,绝对让你的世界焕然一新当然,如果对于他们的领域不感兴趣,那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垂直深耕,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诚不欺人。

综上,手握我们拿到的四把钥匙;打开丁元英那个境界的大门成为了可能下面,再次总结回答的重点知识,回顾这四把钥匙:1、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主,向内求,认识你自己,即王阳明说的“吾性自足”2、知识改变命运学习研究的领域很重要,选择学习的方向将决定你未来成就的天花板,这叫“道”。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叶子农、宋一坤,丁元英的研究领域就是“道”的领域,不可不察也3、拥抱暗能量不要害怕遇到困境,越挫越勇不是鸡汤与此同时,通过至暗绝境,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后,做到“无我”,即推倒自己那套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破掉“我执”,只讲事实,不认为。

4、按规律办事。相信知识的力量,学习之,积累之,践行之。这是一条无止境的得救之道。如,根据马太效应的原理,随着学习的深入,只会让你的知识优势越来越大,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脱之路。(完)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13533.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20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5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71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0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4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2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