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明朝王阳明简介 2.明朝王阳明简介50字 3.明朝王阳明简介图片 4.明代王阳明简介 5.明史 王阳明 ……
目录:
1.明朝王阳明简介
2.明朝王阳明简介50字
3.明朝王阳明简介图片
4.明代王阳明简介
5.明史 王阳明
6.明朝大臣王阳明
7.王阳明朝代
8.明代王阳明简历
9.明朝王阳明图片
10.王阳明是明朝


1.明朝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蔚为大观。
2.明朝王阳明简介50字
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影响东亚儒家文化圈500多年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15岁独闯长城塞外,拥有“经略四方之志”;22岁、25岁虽两次会试不中,却说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5岁不顾杀身之祸上书直言,贬谪龙场的艰难困苦摧毁不了他强大的内心意志,最终在贵州龙场悟道。
3.明朝王阳明简介图片
“龙场悟道”是宋明儒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一大转变“龙场悟道”完成了王阳明的精神觉醒,形成了对“良知”的自信,他提出“知行合一”之说,并奠定“致良知”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今年是王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4.明代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上罕见的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圣人,他的人生演绎得精彩绝伦,是一个全能的神话阳明心学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练中得来的,致良知实为古圣人代代相传的一点精华,是本体实践哲学,中国圣人之学,人人都可以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尧舜。
5.明史 王阳明
让我们走进贵阳修文阳明先生有关遗迹,深入了解王阳明的人生轨迹及心路历程这不仅是一次人文之旅,更是一次朝圣之旅本次游学由杭州阳明学研究会会长、阳明学院院长谌卫军先生带队讲解,他从2017年开始做阳明心学之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阳明心学也有了很深的体悟。
6.明朝大臣王阳明
一山一水一圣人,共学共游共成长,通过求放心致良知利天下,从而获得一种伟大的力量与智慧,然后通过本体实践不断地在心上修事上磨,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方可成长为大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7.王阳明朝代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内圣外王由此而生,安身立命由此而达即可素位而行,与道相从,进而觉民行道乃至替天行道阳 明 颂谌卫军何为人生一等事?常思圣人当为何阳明洞天阳明子,龙场悟道龙场驿山中贼破书传奇,。
8.明代王阳明简历
心中贼破留传习此心光明不复言,知行合一致良知主办:杭州阳明学研究会承办:中道弘毅(杭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导师:杭州阳明学研究会会长,阳明学院院长谌卫军(青鸟老师)对象:青少年(10岁-16岁)时间:7月8日-15日。
9.明朝王阳明图片
地点:贵阳修文安排:具体见附表7月8日杭州出发7月9日-14日贵阳修文7月15日返回杭州收获:1.跟着老师学习王阳明古诗文,打好大语文的功底2.了解王阳明龙场悟道,感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3.学习知行合一的精神,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10.王阳明是明朝
4.通过游山玩水参观访问,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协作。5.通过游学写作,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过程写作方法。行程安排导师简介

谌卫军,笔名青鸟,杭州阳明学研究会会长、阳明学院院长创办弘毅学堂,开展博雅教育,培养世界公民,弘扬中华文化开发深度阅读、过程写作、生活国学、少年模联和少年游学等201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儒家思想与公民教育》。
指导学生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浙江省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一等奖,杭州市中小学生国学知识征文大赛特等奖,杭州市中小学第二课堂DV作品大赛一等奖等在《萌芽》、《读者》、《少年作家》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指导风帆文学社被评为杭州市中学生十大精品社团、浙江省首届十佳中学文学社、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社。
培养的学生考入杭外、杭二中、学军中学、杭高等重点中学,并成为该校学生会、文学社的学生领袖为浙大校友会、浙江狮子会、新东方学校、嘉绿苑小学、社区业委会等开展罗伯特议事规则(模拟联合国)培训,效果显著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十大书迷,全国中语教改之星,全国中小学文学社杰出指导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等。
现致力于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垂直攀登的圣学和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中道文教兼任中央教科所教育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图书馆博文专修学校校长。
为浙江工商大学开设课程《从阳明心学到稻盛哲学》,并提出致良知企业和新时代儒商,浙江省发改委和浙江省社科联领导高度评价此为新商业之道,可以成为引领浙商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院景点图片三人坟天生桥蜈蚣桥








玩易窝阳明小洞天龙岗书院










甲秀楼翠微园阳明祠
阳明祠
黔中王门后学创办的书院
讲义资料瘗旅文【1】【明】王守仁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2】, 有吏目云自京来者【3】,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4】, 已行矣。
薄午【5】,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洟何人【6】”?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
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7】,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8】,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9】,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10】,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11】! 皆尔自取, 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 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 纵不尔瘗, 幽崖之狐成群, 阴壑之虺如车轮【12】, 亦必能葬尔于腹, 不致久暴尔。
尔既已无知, 然吾何能为心乎?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 三年矣, 历瘴毒而苟能自全, 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 是吾为尔者重, 而自为者轻也, 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 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13】,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 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 吾苟死于兹兮, 率尔子仆,来从予兮! 吾与尔遨以嬉兮, 骖紫彪而乘文螭兮【14】, 登望故乡而嘘唏兮! 吾苟获生归兮, 尔子尔仆尚尔随兮, 无以无侣悲兮! 道旁之冢累累兮, 多中土之流离兮, 相与呼啸而徘徊兮。
餐风饮露, 无尔饥兮; 朝友麋鹿, 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 无为厉于兹墟兮【15】!”注释:【1】 瘗 (yi) 旅:埋葬客死于外乡的人【2】 维:发语词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 正德为明武宗年号【3】 吏目:官名, 明朝的低级官吏, 掌管官府文书等。
【4】 觇 (chan):察看【5】 薄 (b6):逼近【6】 繄 (yi):犹“是”, 句首语气词【7】 重去其乡:重:难, 古人认为离开家乡是不容易的【8】 窜逐:放逐指被贬谪【9】 蹙 (cu) 然:忧愁的样子。
【10】 瘴疠:指南方山林间可致疾病的湿热之气【11】 遽:突然奄忽:死亡【12】虺(hui):毒蛇【13】达观随寓:心胸开阔,到处为家寓:安身之处【14】骖(can):辕马两边的马,此处作动词驾驭的意思。
紫彪:紫色斑纹的虎文螭:有花纹的蛟龙【15】厉:恶鬼墟:村落简析:《瘗旅文》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一篇祭文,也是《古文观止》收入的王阳明三篇文章中最有名的一篇该文描述了作者谪居贵州龙场驿期间,目睹了吏目一家三口暴死异乡,他与吏目主仆素昧平生,但情有所通。
全文一面哀悼死者,一面借以抒发作者遭贬荒远异乡的凄苦,怜人怜己,吊死伤生,兼而有之言辞悲伤恳切,深情哀婉,反复曲折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明】王守仁(一)古洞闭荒僻,虚设疑相待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营饮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洒扫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二)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暮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虽无綮戟荣,且远尘嚣聒。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三)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上古处巢窟,抔饮皆污樽冱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岂无数尺榱,轻裘吾不温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以论注释:古洞:即诗题中所说的东洞,即阳明洞,因王守仁居于此改为阳明小洞天而得名。
位于修文县城东1.5公里处披莱:用手或工具分开杂草磴:突出地面的石头榻:休息用的小床穹窒句:此句用典,《诗经》中有:”穹窒熏鼠,塞向堇户”意思是把屋子里的老鼠洞尽行堵塞夷居句:此句用典,《论语》中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住在简陋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叫简陋了。
桑梓:家乡故里的别称素位句:此句用典,《礼记·中庸》中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其意是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处在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患难之中应做的事。
綮戟(qǐ jí)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用于仪仗的器械这里指出行时的仪仗队冱(hù)极句:冱,闭塞的意思此句意思是山洞闭塞阴暗没有阳气暄:温暖豹隐句:此句用典,出自《列女传》中的故事,说南山的豹子下雨几天不下山觅食,是为了躲藏起来保护自己的皮毛,而其它野兽为了吃饱肚子以肥其身,当时看来活得很好,但最终损害的是自己。
文:同纹,指豹子身上毛衣花纹泽:润泽龙蛰句:此句用典,出自《易经》:”龙蛇之蛰,以存其身”蛰,动物冬眠此句意思是龙要冬眠才能保存自己的生命榱(cuī):同”椽”,这里指屋子邈矣箪瓢子:此句用典,出自《论语》,孔子称赞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后人以箪瓢子喻称颜回。
邈矣:很远的时候简析:这组诗是王守仁移居东洞(即阳明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石洞环境,记叙了谪居的艰难境况,表现了诗人对艰难环境的达观态度,特别是诗人箪食瓢饮以为乐的豁达胸怀藏在荒僻深山中的岩洞,在诗人眼里仍然是清泉翠雾、霜雪云深,一幅优美宁静的自然画卷。
全诗平平叙述,语言平实简练,多处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层次上自然推进,犹如河中水波,一浪高过一浪,一步一步反映出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注释:蔡:周代古国上国:国都詈:骂郁:阻滞莳:栽种信:伸张简析:《明史.王守仁传》说,王守仁抗章救戴铣等人,”(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獠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这篇《何陋轩记》,就是为此而发文章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相反,他们比之于中原的那些”狡匿谲诈,无所不至”的人来,倒是”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等待着大匠去雕琢,也就是用”典章文物”去影响他们,清除其”崇巫而鬼事”的陋俗。
文章剖析精微在封建士大夫中,能排除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实在很难得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释:[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2]营:地界[3]驾:架楹:柱子[4]坚:一本作“节”[5]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6]伏:伏天隐:谓长势暂止[7]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缓[8]采齐:又作“采茨”,古乐曲名肆夏:古之乐章此言风鸣翠竹,如乐之作。
[9]揖逊俯仰:谓相时作揖拜让,一俯一仰,彬彬有礼[10]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设教洙泗之上,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至”[11]虞:虞舜后:诸侯《尚书”舜典》:“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
”[12]屯(zhān):《周易》卦名,意为困难,挫折摄:收(左佥右欠)退缩[13]困:亦卦名,意为困阨,窘迫亨:通达,顺利[14]应物能当:谓能适应环境,而皆确当当,适合,确当[15]守方弗拘:谓能坚持原则,却不拘板。
方,正道[16]翼翼:恭敬有礼[17]雍雍:和乐从容[18]匪:通“非”[19]“小子”二句:《论语”先进》:“过犹不及”[20]“汝为”二句:引自《论语”雍也》[21]识(zhì)之:记住简析:阳明先生谪居龙场期间,最初居玩易窝,不久搬至阳明洞,洞内阴暗潮湿,后来先生在当地居民的热心帮助下盖了一间房子,名“何陋轩”。
后来,大家在何陋轩旁边建了一座亭子,周围种满竹子,名“君子亭”教条示龙场诸生【明】王守仁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wú)忽!。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huī)惰,玩岁愒(kài)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chái)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ch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yì)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jié)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
诸生责善,当自吾始注释:☆玩岁愒时:贪图安逸,荒废时日☆侪辈:同辈,朋辈☆规饬:正言劝诫,规正过失☆“故凡”一句:揭发别人缺点,攻击他人隐私,以博得心直口快的名声,都不属于责善简析: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阳明先生因上疏为南京言官戴铣(xiǎn)等人辩冤,被廷杖四十,下诏狱,贬谪贵州修文县龙场驿驿丞。
正德三年(1508),先生抵达龙场,在龙场建龙冈书院,教化当地百姓本文可以视为龙冈书院院规南庵次韵二首【明】王守仁(一)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雪,枫叶秋连万树霞渐觉形骸逃物外,未防游乐在天涯。
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僭汀鸥一席沙(二)斜日江波动客衣,水南深竹见岩扉渔人收网舟初集,野老忘机坐未归惭觉云间栖翼乱,愁看天北暮云飞年年岁晚长为客,闲杀西湖旧钓矶注释:缘:沿着,顺着 如《荀子·议兵》:“缘之以方城。
”此处是指人的思维、灵魂逃物外:人的魂魄离开了身体僭(jiàn):冒昧这里作谦词用,意为没有征得同意忘机:忘记世间烦恼旧钓矶:过去钓鱼蹬坐的石头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明】王守仁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注释:藏春长不夏:指气温适度,只象春天,没有夏天的炎热山阴:大山的阴影川光:平地上的阳光秋毫: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遣:使、让简析:这组诗主要描写了诗人被贬到龙场之后游山玩水,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旷达乐观的心态从侧面反映出王守仁被贬后在龙场的生活和思想题画次矫以明韵【明】贺甫画舫西湖载酒行,藕花风度管弦声余情未尽归来晚,杨柳池台月又生。
祭王阳明先生文嗟惟夫子,旷代之才志希贤圣,继往开来天资颖异,秉性忠良抗疏下狱,贬谪龙场履险被谗,沉浮几度静心澄虑,一夕顿悟内致良知,守此明觉弘道在人,尊德问学多谋善战,用兵如神荡寇戡乱,屡建奇勋传道授业,慧超群迷。
成三不朽,为百世师伟哉先哲,睿识高风八方流布,四海咸宗今有国士,兴我家邦创建学院,号以阳明中和位育,道生德蓄文明以止,教养公民爰具薄奠,敬祭英灵春风已逝,先生尚飨李牧童先生撰写谌卫军先生修改2018年7月20日
孩子作文
中道弘毅发布
青少年核心素养|文学艺术交流企业家文化战略 |国际教育合作阳明心学之旅贵阳修文研学报名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