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知行合一全文及解释 2.知行合一 原文 3.《知行合一》 4.知行合一最精辟的解释 5.知行合一词语解释 ……
目录:
1.知行合一全文及解释
2.知行合一 原文
3.《知行合一》
4.知行合一最精辟的解释
5.知行合一词语解释
6.知行合一意思解释
7.知行合一的原文
8.知行合一的解释是什么
9.知行合一理解
10.知行合一原文全文
1.知行合一全文及解释
没想到我的这个回答受到了这么多赞,感谢大家我发现评论也很精彩,所以特意贴在正文1、问:有良知的人就不好色了?不组建家庭了?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组建家庭更是重中之重这个问题有点走极端乐天知命。
2.知行合一 原文
进德修业家庭当然要组建,而且要建好否则为人父母不用考试,生了孩子又不教好,又是一场孽缘总之,有良知的人会去做正确的事2、其实我们每个都是圣人,不过每个人想要光复良知很难所谓抵制各种诱惑而不受影响的人很少。
3.《知行合一》
3、我觉得你说的是大好人而不是大圣人另外我认为良知并非良心答:你抓到我的核心思想就好,不需要纠结于形名一类的东西我也明白你的意思,在你那边圣人的内涵比好人大,良知内涵也比良心大多用这些想通的词会有助于理解吧。
4.知行合一最精辟的解释
4、人为什么要立志呢,为什么要努力成为圣人呢?答:立志是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干什么圣人之境就像天上的北斗星,指引着世人前行他们已经走出了最好的道路,这条路符合人民,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可以不立志,可以不去成为圣人,做个普通人也好呀。
5.知行合一词语解释
但是你要知道这些是好的,是对的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添乱,助他们一臂之力也挺好的如果不立志,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周围的父母朋友老师等等都会推着你,浑浑噩噩的,不知道他们让你做的这些有什么意义不立志,心里肯定会空虚,然后电视,电影,游戏,动画,情色,邪淫,酒色财气等等这些贪图一时享受的东西会趁虚而入。
6.知行合一意思解释
立志之后会有一种紧迫感,只想着赶快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整个人会越来越好内心充实,不再焦虑不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为外物所动这是我的真实体会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5、呃,那评价别人行为善恶的标准在哪里?评价自己呢?[好奇]。
7.知行合一的原文
答:这个问题真的非常重要!不管是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善恶标准是固定的没结果前看发心,是为公,为大家则是善,若是为私,为自己私欲则是恶有结果了看受益者,大家都受益是善,只有自己得利是恶《了凡四训》里面说的很明白,有时间我再加进来吧。
8.知行合一的解释是什么
其实好好读读功过格,就有个大概标准了[爱]终于有时间了这里搬运一下《了凡四训》里面关于善恶的标准,多是一些故事,很容易理解做好事,分为真的假的,直的曲的,明里的暗里的,对的错的,邪的正的,一半的圆满的,大的小的,简单的难的,都要深入分析。
9.知行合一理解
做好事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了好事谁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苦心不说,还没好处什么是真假呢?从前,有几个书生,去求见中峰和尚,问说:“佛家总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像影子跟着人一样那为何有人做着好事,子孙却不兴旺?而有人做着坏事,家里却很兴旺呢?佛家说的都是无稽之谈。
10.知行合一原文全文
”中峰和尚回答:“凡人的欲望没被洗清,观察的眼睛没有打开,觉得善良的反而是恶人,恶人反而是好人,不为自己颠倒是非而感到遗憾,反而埋怨天下报应出错了”大家又问:“善恶怎么会相反呢?”于是中峰和尚让他们谈谈什么是善恶。
有个人回答:“打骂别人是恶人,对人有恭敬礼貌是好人”中峰和尚却回答:“不一定的”另一个人回答:“贪钱且乱取是坏人,廉洁有原则的人是好人”中峰和尚还是回答:“未必”那些读书人纷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回答未必。
于是他们都向中峰和尚请教中峰和尚说道:“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好,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因此,人们做好事,如果是对别人好的,那就是公,公就是真;如果只是顾着自己,那就是私,私就是假的。
从心里想做好事的就是真的,照猫画虎就是假的没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真的,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假的这些都是要你们自己应当衡量的什么是端曲呢?如今的人,见到那些谦虚老实的人,都会说他们是善,并且学习他们;然而古代那些圣贤之人,却是宁愿学习那些豪放又不失秩序的人。
那些谨慎老实的人虽然被整个乡里的人所喜欢,但是,在圣人看来,他们却是败坏了道德如此看来,世俗所认为的善恶和圣人所认为的善恶正好是相反的推崇这样的看法,各种各样的取舍就显得很荒谬了天地鬼神所赐予的旦夕祸福,都和圣人的看法完全契合,而与世俗的看法相违背;因此想要积德行善,一定不能听从耳目的感知,而是要用心里细末的地方去感知,默默地冲洗心灵,单单纯纯。
救济社会的心理就是直的有任何一丝讨好世俗的心理的就是曲的要是是单纯的爱人的心理就是直的,要是存在有一点点疾世愤俗的心理就是曲的如果单纯尊敬他人的心理就是直的,存在任何一丝玩弄世事的心理都是曲的这些都要认真细致地去分析。
什么叫阴阳呢?但凡一个人做了好事,被人家知道了,那就叫阳善;做了好事没人知道,那就叫做阴德那些拥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就会给予他回报而拥有阳善的人,自然会享有天下的美誉,美誉也是福泽但是上天往往会厌恶那些拥有名气的人。
要是那些享有天下美誉的人不能名副其实的话,就往往都会出现各种祸患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过错,却又莫名其妙背负了恶名的话,他的子孙往往都会突然发达起来阴善和阳善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什么是是非呢?鲁国有过法律规定,如果鲁人去把在他国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话,都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
但是子贡赎人后却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赏金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说:“你这样的做法失策了圣人做事是可以改变一地的风俗习惯的,也可以将这些道理传授给百姓们;做事不能只图着让自己感到舒服现在鲁国国内富裕的人很少,贫穷的人很多,你这么做不就是表示收了赏金就是贪财吗?那要怎么去赎人呢?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去跟诸侯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为了表达感谢就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得知后,很高兴地说:“自此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拯救那些溺水的人了”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拒绝了赏金是好的,子路没有拒绝接受牛,是不好的;谁知道孔子却夸了。
子路,责备子贡要知道,人做善事,是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的,而是要看长远的利弊的不谈论一时而谈论长远,不谈论一个人而谈论全天下现在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是好的,但长此以往,慢慢地会害到别人虽然看起来是好事,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现在的行为虽然看起来不好,但是长此以往,可以慢慢地救济他人虽然看起来不是好事,但是实际上是这只不过是就一件事举例而已至于其他的,有时候看起来不道义反而是道义,看起来不符合礼节反而符合礼节,看起来不诚信反而诚信,看起来不仁慈反而仁慈,这都应该进行抉择。
什么叫偏正?从前,吕文懿公刚刚辞官,回家乡的时候,全国的人都很敬重他的公正廉洁,把他视作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喝醉的时候却对吕公破口大骂不过吕公并不生气,反而告诉自己的仆人:“不需要跟一个喝醉了的人计较”于是关了门,不再理睬。
一年后,这个人入了监狱还被判了死刑,吕公这才懊恼地说:“要是那时候我稍微跟他计较一下,把他扭送到官府治理的话,可以对他进行一个小惩罚,以示告诫我当时只是觉得要宽容一点,没想到却把他的性子养成了如此恶毒,导致犯了死罪。
”这就是怀着好意却办了坏事当然,也有人心是坏的,却做了好事例如某年遇上饥荒年,穷苦人民白天在市场上抢米有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看不惯便向县令举报,谁知县令却置之不理,那么贫民就更加放肆了于是这个富人家就私下里将那些人抓起来,关着进行侮辱。
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况,也都纷纷安定下来,不敢再作乱要不然,市场几乎是要乱套了因此人人都知道善是正的,而恶是偏的所以有的人本是好心却做了坏事,这被称为正中偏;至于那些没安好心却做了好事的,就称作偏中正;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是不得不知道的。
从前,有个女子前往佛寺,想施舍,却又没有多少钱,只有两文,就给了一个和尚然而,寺里的住持却亲自为她忏悔洗尘后来这个女子进了皇宫,成了贵妃,又带着数千两黄金来到寺里布施然而,这位住持却是让自己的徒弟帮忙回向。
于是那个女子就问住持说:“我之前布施两文,您亲自帮我忏悔,现在布施这么多钱,您却不再帮我了,这是为什么呢?”住持回答:“之前你虽然布施的很少,但是你的心是十分诚恳的,如果我不亲自帮你忏悔的话,不足以报答你的大德;而现在你的布施虽然丰厚,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原来那么恳切了,找人代替忏悔就足够了。
”这就是千金也只能算一半善,而两文钱却已经功德圆满的缘故了《易经》写道:“一个人的善不积累,是不能够使他成名的;同样的,一个人的恶不积累,也不至于让他身败名裂的”《尚书》记录:“商朝的罪恶是罪大恶极,就像器皿里装着的东西一样。
”要是你每天都很勤奋,一天天积累就会满,如果停滞不再积累,就会不满这是一种说法汉钟离传授吕洞宾炼丹的方法,教他在铁块上轻轻一点,即把铁块变为黄金,能够救济世人吕洞宾就问:“那么,变成了黄金以后,还会不会变回原貌呢?”汉钟离回答说:“在五百年后,这些铁块变成的黄金就会变回铁块了。
”吕洞宾说:“这样一来,就会害到五百年以后的人了,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汉钟离听完后很满意地说:“成仙需要积攒三千年的功德,现在你这么一句话就已经足够抵三千年功德了”这又是另一个说法如果做了好事,心里却不是很在意,那么等到事成,就是功德圆满;要是做了一点好事,就一直心心念念着,那么就算一辈子勤快做好事,那也只能止步于一半善而已。
就像用钱去救济别人,内里看不到自己,外面看不到别人,中间也看不到施舍了什么,这就是人家所说的三轮体空,也就是心里很干净如果能到这样的境界,就算是捐了一斗粟,也是一种无边无际的福泽了,就算只捐了一文钱,也可以抵得过上千的罪过了。
如果没能忘却施舍这回事,那么就算是捐献了万镒黄金,福泽也是无法圆满的这又是另一种说法了什么叫大小善呢?从前,卫仲达做馆职的时候,某次,他的魂魄被鬼差勾到阴间判官让手下将记录他在人间做的好事、坏事的两个本子呈上来。
拿到本子以后,他的坏事记录本居然多到可以放满整个院子,而记录好事的本子却只有一根筷子那么小判官又让人称一称,发现坏事本子却又比好事本轻卫仲达问:“我的年纪都还没有四十岁,怎么会犯下那么多罪恶呢?”判官回答:“只要你动了歪念头,那就是罪过。
”然后卫仲达又问那本好事记录本里记录了什么判官回答:“有一次,皇上想要兴建三山石桥,你上书请求不要做这么劳民伤财的事情这个就是你奏疏的稿件”卫仲达回答:“尽管我说了,但皇上并没停止,我并没能做点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力量呢?”判官回答:“虽然皇上没有听取你的意见,但是你已经心系万民,要是皇上听了,那么这个善念就更大了。
”所以,如果是立志为天下百姓做事,那么就算善念很少,力量也是很大的虽然身上有缺点,缺点再多也都不值一提什么叫难易呢?原先有一个读书人说,想克制自己,就要从难以克制的地方开始克制孔子说起仁义,也是要从难的地方做起。
就像江西的舒老先生,将两年来人家给他的酬金送给了别人,帮助他们偿还官银,成全了人家夫妻两个又如邯郸的张老先生,把自己十年来的积蓄全给了人家,帮助他养活妻儿老小就如同舒老先生、张老先生,都是舍弃了别人最难以舍弃的东西!又如同镇江靳老先生,尽管年迈了,也没有孩子,却还是拒绝娶邻居的小女儿做妾。
这也是很难得的,所以上天赐予他们丰厚的福祉但凡有钱有权的人,想要立功德都是很容易的这么容易还不肯做,就是自暴自弃贫贱的人难以做些好事,却还是能坚持做,是很可贵的!随着机缘,去接济大家,其中的方法和种类有很多。
简单地说可以分为十条: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什么叫与人为善?从前,舜在雷泽湖见到捕鱼的人都去深处抓鱼;而体弱的人则在浅滩激流那里捕鱼。
舜看了以后,心里觉得很同情他们,就一同参加捕鱼其间舜每次发现那些争抢好位置捕鱼的人,都会帮助他们隐匿错误,也不宣扬;看到那些谦虚礼让的渔夫,就大肆进行宣扬,夸赞一年以后,那些捕鱼人都把水深且平稳的地方让了出来。
其实舜那么明白道理,完全可以以说话的方式感化众人的,为什么不通过讲话来感化,而是身体力行去做这件事呢?这就是舜的良苦用心之所在啊!我们这个时代,风气有些败坏,做人并不容易;所以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盖过别人;也不要拿自己的善行去跟别人作比较。
更不能用自己的才能去为难他人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掩盖起来,就好像虚无缥缈的一般,遇上人家做得不好,要多多包涵,帮他们掩盖如此呢,就可以帮他们改正,且可以让他们有一定的顾虑,不再放纵自己但凡看到人家有一些小小的优点可以吸纳、一些小小的善行可以记录,应该舍弃自己的主观意见,跟随他们,并且进行大肆宣传。
但凡平时有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不是为了自己所想,而是立足于客观事实的,那么这个人就是天地之间公正的伟人什么叫爱敬存心?从外貌而言,是很容易把君子和小人弄混的,根本分不清楚但是,只要心里想着是非判断的准则,那么善恶之间的差别就很大了,就像黑和白相去甚远一样。
因此孟子说:“君子跟一般人的差别就在于君子存了一份心!这份心其实就是爱人和敬人的心所以就算人和人之间有远近、亲疏、高低贵贱、聪明、愚蠢、不像话等的差别,就算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跟我们是一体的,那又有谁是不值得尊敬呢?尊重爱护众人,实际上就是尊重爱护圣贤人。
能够懂得天下人的想法,其实就是懂得了圣贤之人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圣贤之人的心里想的无非就是天下的所有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要是仁爱、尊敬天下所有人,为他们谋求安稳,那就是代替圣贤之人做这些事什么叫成人之美?
一块被包含在石头里的玉,要是随意丢弃了,那就只能成为瓦片要是认真加以精雕细琢的话,就会变成美玉了所以要是看到一个人做好事,或者看到他的志向可以支持,资质可以进步的,都要对他进行引导,最终能够造就他们;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夸赞,也可以是扶持资助他们,又或者是帮他们平反冤屈,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大概人们的邪恶都不是一样的同一个乡里的人,善良的少,邪恶的人多所以,善良的人在俗世里是很难立足的,而且那些豪杰的性格都是刚毅的,也不喜欢修饰外表,容易被别人指责;因此做好事常常是不成功的,而好人也常常遭到诬陷。
只有那些仁者才能匡扶正义,帮助那些迷途的人改邪归正这样的功德是最伟大的什么叫作劝人为善呢?作为一个人,谁是完全泯灭良心的呢?人世间的人总是忙碌着追名逐利的,很容易就会因此而迷失自我所以在跟人家相处的时候,要随时提醒人家,帮他们摆脱疑惑。
就像是看到人家整夜做噩梦,要记得叫醒他;又例如,如果看到他沉溺在烦恼中,要及时帮他摆脱烦恼,还他清凉如此的恩惠实际上是最博大的韩愈说过:“如果想要劝人家一时,用嘴说就行了;如果要规劝百世的人,就要写成书籍。
”这与前面说的与人为善,尽管比较注重形迹,但是像这样有针对性的做法,往往可能产生奇特的效果,不应该被舍弃要是失人和失言,都应该立刻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每个人都可能遇上灾难万一哪天遇上了,要将心比心,想想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要尽快进行解救,或者是帮他说一说话,申明他的冤屈,或者是尝试各种方法帮他摆脱困境。
崔子曾经说:“恩惠是不管大小的,只要能解人家的燃眉之急就行了”这是仁者说的话!什么叫作兴建大利呢?从小方面讲,就是乡里,往大了讲,就是县里,只要是对公众有利的都可以兴建就例如开辟渠道引水;例如建立堤岸防水;或者是修建桥梁,方便大家行走;或者是施舍茶饭,救济饥渴的人。
遇到机会,就提倡大家,同心协力兴建;千万别因为为了躲避别人的不好言论,或者怕苦怕累就不做了什么叫作舍财作福呢?佛门里有一万种做法,其中布施是重中之重说起布施,无非就是一个舍字通达的人内在舍弃六根,外在舍弃六尘。
所有的东西没有什么是舍不得的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就只能从钱上开始舍弃世间人都觉得衣食很重要,所以,钱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舍弃它们,从内在来说,这样可以让我不那么小气,从外在来说,可以救助他人一开始觉得很勉强,后来就可以安然地对待了。
这可以将自己的私心洗涤干净,减少自己对钱财的偏执和吝啬护持正法是什么意思呢?法即这千万年来,所有有生命的生灵的眼睛;一旦失去了正法,怎么能够协助天地进行统治呢?又怎能衍生出万事万物来呢?怎么能脱离尘世的各种束缚呢?又怎能脱离尘世呢?因此凡是遇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十分尊重,如果有破损的还要进行修缮。
而说到宣扬正法这样的事,是为了报答佛门的恩惠,特别要努力践行敬重尊长应该怎么做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帝王,以及但凡年龄、德行、权位、学识高的人,都要特别尊敬和推崇在家要奉养父母,要有深情,以及温和的态度,并且要温柔且平和,努力将这一点变为习惯,自然就可以成为良好的性情,这就是和气能感动上天的本源。
在外,要侍候帝王,无论什么事,别以为帝王不知道,就可以为所欲为;惩罚一个人,不能以为帝王不知道,就为非作歹!对待帝王要如同对着上天一样恭敬,这是前人的规矩,这样的细节最关乎阴德了你可以去看看,但凡忠孝人家的子孙,无一不长远且兴隆的,所以切记谨慎对待。
爱惜物命是什么意思呢?人为什么是人,其实就是因为人有恻隐之心罢了追求仁义的人要追求的就是这个,而要积德行善的人积累的也是这个《周礼》里写着:“每到孟春这个时间,祭拜的时候不要用雌性动物”孟子说过,君子之所以远离厨房,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罢了。
因此先辈们,有一条四不吃的戒律也就是,听见杀害动物的声音就不吃,看见杀害动物时也不吃;同时不吃自己养大的动物,更不吃专门为我杀的动物所以,往后的人们要效仿的话就算不能完全不吃肉,也要学习这样的戒律善事做得多了,哪里能够讲得完;但凡能把上述的十件事进行推广,使之发扬光大,那么万德都能完备了。
5、你觉得那些大智者,大善人他们在做好事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也是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去做的吗?还是说他们也不情愿的时候,但是碍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才迫使自己去做……答:我帮助别人的时候真的很愉快他们应该也是这样的,你想想,你的行为让周围的人都变成了好人,这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
这种人身边不会有坏人,因为他会对坏人更坏,要么让坏人害怕躲开,要么坏人迷途知返问:如果他们对坏人坏,这样不就违背他们的原则了吗?一人答:对坏人坏就是对好人好,负负得正多么精辟的回答!再答:不违背,对坏人坏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坏人做坏事发展到极端就是犯罪,犯罪就得接受法律的审判,这时候想要改正已经来不及了。
法律无情,该判几年就是几年而且坏人造成的伤害无法挽回,完全是双输的结果如果在一开始干坏事就让坏人知道怕,他就不敢了所以对坏人坏是善,对好人好更是善再答:所谓原则不是对谁都好,他们觉得不合理会直接破口大骂。
合理的才会去做你理解的对谁都好的那种人,不是大善人,是孔子批判的《乡愿》型老好人,是德之贼,这种人不是好人,他们只是觉得披上了好人的皮能够活得更好,现在这种人叫讨好型人格这种人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也没有原则。
6、问:想吃好喝好日好的欲望就比当个大好人的欲望低级吗?答:我没有说高低,但是你已经看出了高低关于欲望,我想谈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欲望掌控一种是掌控欲望哪种更好,你自己衡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什么问题这些欲望的满足途径符合正道,那就很高级。
走邪道满足就很低级7、回:你快拉倒吧,良知不是你理解的那种良知,善恶也不是一般语境下的善恶,完全理解歪了答:你这样说话我很难相信你理解了真正的善恶回:只能说你问题很大,非常大,说是完全偏离了心学所讲也不为过。
王阳明所说的善恶,根本不是社会道德语境下的善恶,他一直在说,“你要真的觉得才好”答:在心学的学习上,我承认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是肯定的如果按照你说的,《你要真的觉得才好》我是真的觉得这样的善恶就是好的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现在社会的道德语境下的善恶,你觉得不好的地方在哪?
你是说偏离了心学的善恶嘛?从心学还能推出什么样的善恶?不知道你怎么理解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期待你的高见8、问:从古至今告诉我谁是圣人?https://zhuanlan.zhihu.com/p/15
1734457这篇文章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圣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按照这个理论历史上,孔子,王阳明可以称圣现在,我们的【 教 员 】也可以称圣原回答:一、普通人的知行合一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看到好东西就想要(好货)。
看到美女就想上(好色)看到知名人物光鲜亮丽也想出名(好名)看到有钱人声色犬马也想要钱(好财)抖音快手B站的世界很吸引人于是就沉迷在这个世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普通人的行与本能的感知合一。
而圣人的行与良知的感知合一二、圣人的知行合一普通人看到的好东西,美女,名气,金钱,那些迷人的虚拟世界在圣人心中这些都不算什么天理良知认为好的东西才是好是对父母孝是对国家忠是对朋友兄弟悌是那些有利于引导社会风气向善的,有德的,尽责的,尽心的人与事。
是那些有利于我们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人与事不是满足于自己私欲的蝇营狗苟而是为家庭,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光明磊落老子说这是【道与德】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说【道与德】对于普通人太难了,还是降一级,教导【仁】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仁】还是太难,再降一级,教导【义】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圣人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千百年来许多人都在寻找一条路,通往圣人之道的道路终于,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原来这就是通往圣人之道的方法……吗?。
几百年后的明朝,朱熹的思想成为了主流王阳明在朱熹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又把圣人之道拉回了世人眼前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这种感觉这里类比一个典故禅宗五祖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叫弟子们写诗,看看他们的境界,好寻找到自己可以传承衣钵的人。
大弟子神秀夜里偷偷在五祖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弟子们看见了于是到处念,慧能路过听见了,他不认识字,叫别人写了一首在柱子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诗,说的其实就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而六祖慧能的诗,说的就是王阳明的【心即理】【心即理】是为了破除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积弊不要去外界求天理了,天理就在我们心中不去外面求,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王阳明给出了办法【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我们要先弄清楚【致良知】是什么,才能明白【知行合一】到底在说什么【致良知】这个良知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良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个良知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这个良知明白什么是光荣,什么是羞耻……【知行合一】 不要服从于本能的欲望,要服从于良知的感召意思就是不要去做那些恶的,错的,坏的,羞耻的事情而是去做那些善的,对的,好的,光荣的事情当我们全心全意的去做那些善的,对的,好的,光荣的事情时。
就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所以学习心学的第一等事是立志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人】他心心念念都是怎么成为圣人所以他去格竹子,在新婚之夜去庙里和人打坐了一夜……经历种种磨难终于在人生的最低谷,贵州龙场,悟出了心学。
圣人之心如明镜一切都看得很明白,万象森然如果普通人带着投机心理来看心学,认为学了就可以【轻松】发大财,出大名这样的人没有诚意没有诚意,自然学不进去王德峰老师说,人生第一等事是安顿自己的心愿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能够打起精神,自作主张,当自己的英雄。
继承阳明心学未尽的事业如何安顿自己的心?首先还是得立志志向定了,心就不会跟着权力跑,心就不会跟着钱财跑,心就不会跟着美色跑,心就不会跟着名气跑立志当圣人立志当好人立志当君子没有这种志向,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永远停留在心学的表面圣人之学,为君子谋,为好人谋不去想着怎么成全自己不求发大财,出大名而去想着怎么成全别人,成全这个世界怎么让这个世界更好,更光明,更正义怎么证明自己的诚意呢?怎么证明自己的志向坚不坚定?。
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好人不是那种对谁都好的【乡愿】型老好人,这种人是德之贼,当唾弃而是看你敢不敢对好人更好,对坏人更坏这里列一些《了凡四训》功过格中的善事,做到了就算有诚意,有真正的当圣人当好人的志向。
这些善事我也在做,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即可可能还有人会有疑虑,做好人真的有好报吗?真的有有的应在你身上,有的应在你的子孙后代身上准1功 赞一人善 #赞赏别人所做的好事,这是随喜功德,这样的功德与行善的人一样。
掩一人错 #隐恶扬善是人的美德看到别人做错事了也不要去指责,而是去帮他把事情做好谁没犯过错呢?见人行错事应自省,我是否做过这样的错事?有则改正,无则自勉 劝息一人争 #以理服人,解决争端 阻人一非为事 。
#阻止别人做一件错事,并能劝诫他 济一人饥# 救济一饥饿的人 留无归人一宿 #让无家可归的人借宿一晚 救一人寒 #冬天的时候,非常寒冷,经常有人冻伤或被困,遇到这样的人,应施于救援,让其免受寒冷 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
#救一弱小的生命,如昆虫 放一生 #万物皆有灵,放生一次便是一次功德 散钱粟衣帛济人 #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应广施钱财、食物、衣服等,这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施药一服 #遇到病人,而你恰巧有药,应帮他救治 饶人债负
#若借人财物,而他无力偿还,不强行追债,若有条件,也可销毁字据,此为一功 施行劝济人书文 #向人推荐或者推广劝人向善的书籍、文章,等同于自己写这样的文章! 还人遗物 #若是有人将财物遗失,拾得之后,应归还物主,拾金不昧。
诵经一卷 #有很多经典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诵读经典有助于修身为人 不义之财不取# 不义之财如流水不正当来的钱财,来得也快,散的也快,终究不会长久 礼忏百拜# 做了错事,要知道改过自省忏悔自己所做的错事,并不停地监督自己。
代人完纳债负 #代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偿还债务 讲演善法谕及十人 #凡是讲演善法,劝人断恶修善,明达因果事理,劝谕十人,算作一功 兴事利及十人 #凡是兴建利人利己,富国强民的事,其利益能达到十个人,算作一功。
拾得遗字一千 #凡是在路上,或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看到有字纸,应把它捡起来,送往回收厂处理,或是送至焚化炉,这皆是爱惜字纸的善心善行因为字是智慧的符号,人借助于文字,才得以学习文化、智慧,故对字纸应当尊重。
不拒乞人 #若遇贫穷乞丐,随自己所有,以恭敬心施与,不可拒绝贫穷者是悲田,能以敬心布施,就是以他的悲田,成就我的大悲拔苦,大慈与乐之心! 接济人畜一时疲顿 #凡遇到人、或是畜生,因一时的疲劳困顿,应给予接济帮助。
如有人外出谋生或是求学,因不慎遗落钱财,或是受伤,又无人照料,遇此类状况,应给予帮助若遇受伤的动物,应尽心救治,待其恢复健康,然后放归大自然! 见人有忧,善为解慰 #凡见别人有忧心之事,应善巧方便,开解劝慰,令其释忧生喜。
不负寄托财物 #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即此意也对于朋友、亲族的托付,应严守承诺,不可见财而忘义 建仓平粜 #建仓囤粮,平息饥荒时有人暴涨粮价 修造路桥 #修桥铺路,方便行走 疏河掘井# 疏导河流,不致因河道不通而淹大水,掘井是为方便一方人士的饮水。
施茶、施棺等一切方便事 #现今社会虽然比过去富裕,然也有贫穷之人,如自己的邻里,或是偶尔路遇此等窘事,应伸出援手,助人渡过难关,不计回报 受一横不嗔 #若无端受人从中作梗,或无理取闹,而不生嗔恨心,这都是品德涵养深厚的表现。
准3功 任一谤不辩 #受人毁谤而不辩白当别人骂我们、诽谤我们,我们不接受,就好比你送礼物给我,我不肯接受,那么骂人者还是要把这个罪过带回去的应明白此理! 受一逆耳言#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耳之言,虽不中听,但能有利于身心,规范自身,能增进德业品行! 免一应责人 #免除一应受责罪之人,此为仁怒之道,教育为本,感人以德,不以刑罚惩处! 劝息一人讼 #劝人不要打官司,私下调解准5功 劝止传播人恶 。
#谣言止于智者,即此之谓也作为一个人正直的人,不仅不言人之恶,不听言之谗,明辨是非看到有人在传播负能量,要积极阻止! 传一人保益性命事 #教授人延年益寿、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供养一贤善人 #帮助一个贤良、有道德的人。
编纂一保益性命经法 #有很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方法值得传播和推广,编写一本这样的书,让更多人受益,是值得表彰的功德 不杀生 #生命都是可贵的,不可轻易杀死任何一个生命,哪怕是一株草、一只昆虫 以方术救人轻疾。
# 面对有轻微疾病的人,如果自己知道一些偏方或者方法,就帮他治疗 祈福祉灾,但许善愿不杀生 #祈福禳灾,不单单是迷信,而已成为一种民俗文化,但是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应该杀生,否则就会好事变成坏事 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 有的动物虽然已无力报答你,但也不能见死不救 荐引一有德人 #向大家推荐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准10功 发至德之言 #发表有道德的言论,使人受益 除一人害 #为民除害,让恶人有所报 有财势可使而不使 #虽然有财有势,但不以此财势威逼于人。
善遣妾婢 #现今家庭富裕者,有雇请佣人,应善待佣人,潜离时应给予丰厚的资遣费,不可刻薄吝啬 编纂一切众经法 #编写传播一切可以劝人为善的事情 以方术治一人重病 #用医学、卜莁、星相等治愈人严重的疾病 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救护一只有力报答人类的动物,如牛、马等准30功 完聚一对夫妇# 成就一对夫妻,是做一件大善事,不仅可让人家庭完整、和睦,而且也等于帮助人延续香火,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收养一无主孤儿# 现今社会,有很多不良的事情,孩子被拐卖、遗弃的很多,若有发现,应收养或送往社会福利机构安置,救其生命。
化一为非者改行 #感化一个为非作歹的人,改恶从善 成就一人德业 #出钱或是出力,成就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如资助希望工程、设立奖学金,皆属此 度一受戒弟子 #如果你是一个法师,度化一名受戒弟子 免堕一胎 #不要堕胎。
堕胎本身对自身就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从身体上,对女性的生育系统是伤害,而从心理上,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心中都会有负罪感胎儿虽未成型,却在成长,免堕一胎,就是拯救一命准50功 救免一人流离 #救济一个即将流离失所之人。
收养一无倚#帮助一个无依无靠之人 救免一人军徒重罪 #免除一个人充军流放的重罪 埋葬一无主骸骨 #路遇无主之白骨,应该将其安葬 发一言利及百姓 #发表一些有利于百姓的言论 白一人冤枉# 帮助一个人洗去冤屈,还公正于人。
当欲染境守正不染 #做人应该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不能因为外部的污秽而改变自己自身的高洁、正直 救免一人死# 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准100功 完一妇女节# 保全一个女人的名节 阻人不溺一子女 #阻止人溺死子女。
为人延一嗣 #帮人延续一个子嗣如果有朋友按照这里的善事去做了,就是我的功德谢谢……………………我发现只放善事有人不理解,下面再放恶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准一过没一人善#对一个人的善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役人畜不怜疲顿。
#对为自己服务的人或牲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妄自做大唆一人斗#教唆一人与人争斗不告人取人一针一草#不告诉别人就擅自拿人财物,一针一草虽然细小,为经允许便拿走,也是过错见人忧惊不慰#看到别人焦虑不安时,不能给予帮助安慰。
心中暗举恶意害人#暗中恶意伤害别人.遗弃字纸#对有价值的文章、书籍,随意丢弃或者损坏助人为非一事#帮助别人做一件坏事暴弃五谷天物#浪费粮食,不懂珍惜见人盗细物不阻#遇见偷盗之事却不阻止负一约#与人约定却不讲信用。
醉犯一人#醉酒闹事,冒犯他人见一人饥寒不救济#遇见饥饿交迫的人,没有恻隐之心,不去帮助诵经差漏一字句#诵经文时,不正确,背错或漏掉一字一句做事当认真,做事不认真,做人也就容易犯错僧人乞食不与#僧人来化缘时,拒绝施与。
拒一乞人#拒绝一名乞讨的乞丐食肉五辛诵经登三宝地#吃肉及五辛后前往佛殿僧舍等地食一报人之畜等肉#将为自己劳作的动物杀死,吃掉杀一细微湿化属命#杀害昆虫等微小的生命覆巢破卵#颠覆鸟巢,打破禽蛋背众受利伤用他钱。
#违背众人的利益挪用公款负贷#借贷不还负遗#路不拾遗,捡到却不归还负寄托财物#辜负别人委托保管的财物因公恃势乞索巧索取人一切财物#依仗公家势力巧取强夺私人财物斗秤等小出大入#在秤、尺上做假,以获私利贩卖屠刀渔网等物。
#贩卖屠刀、渔网等杀生的器物准3过嗔一逆耳言#听一句逆耳忠言,即生嗔恚怒心,不能虚心接受,不能落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训诲毁人成功#想方设法毁掉他人的成功之事乖一尊卑次#不讲礼节,不作礼让,不懂尊卑、不让长幼。
见人有忧心生畅快#看见他人忧虑重重,反而心情舒畅,快乐无比 责一不应责人#责备不应该责备的人 见人失名利心生欢喜#在别人名誉受损,失掉财富的时候,幸灾乐祸 两舌离间一人#挑拨两个本是要好的人 见人富贵愿他贫贱。
#见不得别人过得好,暗地咒人不好 欺诳一无识#欺负诈骗一无知无识或不明事情真相之人 失意则怨天尤人#在失意时,动辄怨天地、怨命运、怨社会、怨他人,不能反省自己 分外营求#不依本分,分外地去钻营求取 播一人恶。
#传播一个人所做的坏事,教唆人模仿着去做准5过 讪谤一切正法经典#诽谤一些经典,扰乱人的视听 造一诨名歌谣#创作一有污秽言词的歌谣 见一冤可白不白#见到一冤枉之事可以澄清而没有澄清的,有能力帮人平反冤案而却无动于衷。
恶口犯平交#恶意诽谤辱骂朋友 遇一病求救不救#遇一病人求救而不施以援手尤其医护人员,其目的在于救死扶伤,若遇疾病者,应及时地给予治疗帮助,若因病人无钱而不治疗,甚至视而不见,即有失医护的天职 杀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杀害一已无能为力为人类服务的牲畜如老残疾病的牛、马、羊、狗等,它们为人类耕田、驰骋、供奶、看门等,当它们生病了或者老了岂能忍心杀死呢?应知恩图报,供养终老,生病了要帮它医治 阻绝一道路桥梁#堵塞交通,让道路、桥梁无法通行,如有疾病、急事者因此而耽误,视为大过。
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极苦#《礼记》上说:“天子无敌不杀牛,大夫不敌不杀羊,士无敌不杀犬豕”圣人都有好生之德,不轻贱生命 编纂一伤化词传#编写一些有伤风化的词曲书籍不好的思想本不宜传播,而编写这些东西,就留下了传播的火种,在民间散开,再想阻止就来不及了。
准10过 排挤一有德人#有道德的人,能扬善惩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排挤压制有道德之人,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受到影响,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从此有道德的人少,作恶的人多,世道就不太平了 修合害人毒药。
#酿造配制害人毒药明知是对人有害的毒药,为了钱财昧了良心,如研制白粉、海洛因等有害身心健康者,有很大的罪过 荐用一匪人#推荐起用一心术不正的坏人荐用孝廉贤才,方能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若荐用心术不正、唯利是图的坏人担当重要职位,将是祸国殃民的灾难。
非法用刑#滥用私刑,用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对人用刑平人一冢#挖掘一个人的坟墓《弟子规》上说:“事死者,如事生”,即使有天大的深仇,也不应该去挖人的坟墓,使其暴尸荒野 毁坏一切正法经典#毁损破坏一切正法经典。
正法经典教人断恶习修善,离苦得乐,如果毁损破坏,使人失去接受圣教的机会,这样是断人慧命,罪过很大 凌孤逼寡#侵犯欺压孤儿寡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孤儿寡母最令人同情,要随缘随份帮助,不可侵犯欺压 诵经时,心中杂想恶事。
#读诵经典时,心中有妄念,或者杂想贪、嗔、痴等恶行恶事 受畜一失节妇#接受或者与一失去名节的女子交往,如找情人、包养二奶,使自己本来幸福的家庭遭到破坏 以外道邪法授人#以歪门邪道,传授给他人,千万不能迷信邪教,最终只会走火入魔。
畜一杀众生具#购置一件能够杀生的工具 发损德之言#发表与道德相违背的言论发表损害道德的言论,邪知邪见,混淆视听,使人失去对圣贤道德的恭敬,其罪不小 恶语向尊亲师长良儒#对父母、师长不加尊重,恶语相向《弟子规》上说:“尊长前,声要低”,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谦卑有礼是做人的根本,怎么能够用恶语中伤呢?。
杀一有力报人之畜命#杀一有能力为人类服务的牲畜准30过 造谤诬陷一人#存心害人,无中生有,制造冤枉、诽谤、诬告、陷害一人 违背师长#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对老师的教诲要信受奉行,不能阳奉阴违,违背师道。
揭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揭发他人《弟子规》上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抵触父兄#顶撞或对父亲兄弟有抵触心理对待父亲应该尊敬,对待兄弟,应该亲近,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从此家庭不和 唆一人讼。
#教唆一个人打官司 离间人骨肉#离间别人,导致家庭不合 毁一人戒行#破坏一修行人的清净戒行 荒年积囤五谷不粜生索#遇到灾年,收成不好,自己却屯下粮食,抬高物价,索取利益这样的人,在灾难过后,便不会有人尊敬,这就是为小利而失大利。
准50过 堕一胎#堕胎就是杀害一条小生命 致一人流离#让一人流离失所 破一人婚#婚姻大事,要成人之美,不可破坏否则让人抱恨终生,影响的是几个家庭的幸福 致一人军徒重罪#导致一个人犯罪,并遭受重罚 抛一人骸。
#抛弃一人的尸骸 谋人妻女#用卑鄙的手段夺人妻子女儿 教人不忠不孝大恶等事#忠义孝顺是美德,也是准则教导别人不忠不孝的人,一定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发一言害及百姓#发表一些会导致恶果的言论准100过 致一人死。
#无论有意无意,导致一个人死亡都是大过应该心存忏悔 赞人溺一子女#古时生育无节制,常有人家因孩子太多或不健康而溺死亲骨肉,看见而不阻止,反而赞同,是大过 失一妇女节#夺取一个女子的贞操 绝一人嗣#断人子嗣,让人后继无人。
做这些坏事其实很损自己的福分,如果有人看到了能够改邪归正,也算是我的功德。谢谢大家。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