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要 2022年05月6日
0 收藏 0 点赞 661 浏览 1858 个字
摘要 :

作为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人物,王阳明在书法、诗词、散文、哲学、军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用三句话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奥秘,值得我们……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 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作为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人物,王阳明在书法、诗词、散文、哲学、军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用三句话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奥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去践行。
01#以天之道做事

《周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亁象征天,具有至大、志刚、至正的特点,因此君子应该如天那样运行不止,刚毅坚卓,自强不息,以体现“生生不息”的天道。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还是后天也罢,总会经历或大或小的恶劣环境。但有一点定需入心,即,越是困难时,越要向前行。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天道的自强精神。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

尽管如此,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

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

不论境况如何艰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难,也不能放弃,不可丧失生活信念。用心积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么,好运气往往会不期而至。

自强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运!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 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02#以地之道处世

地之道,在于道通德厚,能承载万物,负重而不言,无怨无恨。《菜根谭》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守住人生的低处,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

时刻保持低调和谦逊的姿态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是一种修为,是一种胸襟,是一种谋略,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王阳明把“傲”当成人生的第一大病。王阳明说:“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意思是,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屈服。所以,为子而傲,必然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为弟而傲,必然不是个孝悌兄长的人;为臣而傲,必然不是个忠臣。

一个人但凡狂傲,必会引来他人嫉恨,严重者还会给自己找来灾祸。

年羹尧早期仕途顺畅,康熙非常重用他,随着权力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他变得骄傲自大,不但不懂得收敛,反而养成飞扬跋扈的作风。

年羹尧对待内外官员狂傲无礼,给各省督抚发送咨文直呼其名,不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宝入见,也要行跪拜礼。

最后在雍正三年,情势急转直下,年羹尧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92条,赐令自尽。

王阳明讲:“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谦者,德之柄也”。一个能谦卑的人,看别人身上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管做人还是做事,则都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必然受到尊崇,而光明其德。

《周易》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人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 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03#以人之道律心

人,要对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谈得上高贵。因为,他由此而摆脱了受低级本能裹挟的动物性。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律心。王阳明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意思是讲,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的方法。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会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贪恋舒服,十足一个平庸之辈。

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这种压力,可以是外力,但最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应,也就是克己自律的精神。

做到克己自律,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换句话说,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要经常强迫自己,改变自己。

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惯,主宰着你的行为。

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的磨砺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气,才能恢复本心的光明。

人唯律心,才能终有一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176.html

相关推荐
王守仁评传第二章:王学的形成(3)王学形成的理论渊源
守仁的这些话,揭露的就是朱学已沦为知识和支离。对于这 种流弊,如同对虚伪化一样,他也是深恶痛绝的。守仁认为费 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知识之多…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718
阳明学说:体验美学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 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
日期:2022-08-04 点赞:2 阅读:1,396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知行合一、心物一体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中外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也一…
日期:2022-08-04 点赞:2 阅读:422
阳明心要:无为存天理灭人欲
自小受儒家思想影响,愿做君子,仰慕圣贤。但自始至终不知儒家来源和最终境界。通过贺鸿铭老师平台看了不少南怀瑾老师的视频,文章。又通过国学赢天下…
日期:2022-08-04 点赞:1 阅读:568
阳明心学:方向与明灯
感恩老师两个月的辛苦付出,两个月的线上学习结束,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老师每天的带领下,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之前不知道为什么…
日期:2022-08-04 点赞:0 阅读:837
千古圣学,知行合一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了改革开放的的伟大举措,我们利用西方科技,只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
日期:2022-08-04 点赞:0 阅读:431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