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国学文化价值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流芳百世,他们像夜空璀璨的群星,照耀千年,但被推举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的却仅有两个……



五世祖:王彦达,深痛父亲以忠死(当年16岁),虽一生以儒学为业,却终生隐士生活,并嘱咐儿子不要做官。
四世祖:王与准,承家学,精究《礼》《易》等,受父亲影响,终身不仕。
曾祖:王杰,字槐里,淡泊名利,热于学问。著有《易春秋说》《周礼考正》《槐里杂稿》等。
祖父:王伦,性爱竹,以教书为业,于书无所不读,好诗词与鼓琴,淡泊名利。著有《竹轩稿》和《江湖杂稿》等书。对阳明有着直接的影响。阳明幼时常跟随祖父左右,听其读书且加默记。
祖母:芩氏,信佛教,有贤名。


母亲,郑氏,出身微寒,富贵后,犹不忘恭俭,王阳明13岁时去世。
第三代大多出生在60年代末至80年末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人们被严重西化和物质化。中国现在人口中第一二代基本都是农民,他们为“活下”拼尽全力、精神上又经历了东方传统文化的浩劫。第三代为“活好”努力奋斗,思想精神上被西方文化入侵,甚至几近全面取代。可见如今孩子向上三代是精神之根是荒芜、贫瘠的,家族传承几近中断。
一个家族的兴旺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沉淀,更何况出一个伟人!教育孩子,自己先多读书、多修炼,继承家族优秀品质,赓续弘扬中华文脉,活成孩子的榜样,涵养家族那干涸的生命之根,这些才是在起跑线上的努力。












排版|黄小波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