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随笔 2023年02月19日
0 收藏 0 点赞 210 浏览 3523 个字
摘要 :

序 国学文化价值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流芳百世,他们像夜空璀璨的群星,照耀千年,但被推举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的却仅有两个……

国学文化价值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流芳百世,他们像夜空璀璨的群星,照耀千年,但被推举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的却仅有两个半。第一个毫无疑问是孔子。曾国藩是治家创业的榜样,被称为半个圣人。剩下一个就是王阳明,他除被称作圣人之外,还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几乎是没有任何瑕疵。他的头衔:思想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教育家等等乃实至名归,他是那些领域真正的顶流。从这么一位圣人身上随便学习落实一点便可令人受益终身。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看重”孩子教育、这么全民教育内卷。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可悲的是大部分父母不懂教育,却又无比“狠抓教育”。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透过千古完人的成长经历也许能给到我一些启发。
01
家族之根的涵养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千古完人王阳明到底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呢?我们先看看他近六代先辈的简历:六世祖:王纲(明洪武四年),兵部郎中,死于国难,在增城为其建庙。明世宗嘉靖七年,守仁平定广西之乱后会山阴,绕道增城祭祀。

五世祖:王彦达,深痛父亲以忠死(当年16岁),虽一生以儒学为业,却终生隐士生活,并嘱咐儿子不要做官。

四世祖:王与准,承家学,精究《礼》《易》等,受父亲影响,终身不仕。

曾祖:王杰,字槐里,淡泊名利,热于学问。著有《易春秋说》《周礼考正》《槐里杂稿》等。

祖父:王伦,性爱竹,以教书为业,于书无所不读,好诗词与鼓琴,淡泊名利。著有《竹轩稿》和《江湖杂稿》等书。对阳明有着直接的影响。阳明幼时常跟随祖父左右,听其读书且加默记。

祖母:芩氏,信佛教,有贤名。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王阳明述:世不乏贤,自祖父以上,积德累仁数世,而始发于吾父龙山先生。父亲:王华,被人称为龙山先生,自幼经耳成诵,过目不忘,学富五车,能诗善文,主张为文辞达不事雕刻。勤圣学,戒逸豫,亲仁贤,远邪佞,中进士及第,为孝宗皇帝的日讲官,被孝宗赏识,升职礼部侍郎。为人仁恕坦直,无矫言伪行,对人无尊卑贵贱,谈笑言议,皆由衷而发。人有片善,就称不绝口,人有急难相求,极力救助;对别人过恶,直言规劝不护短;至孝,色爱之养无所不周。王华的高行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他的这些为人行事的品行,以及教诲,铸成阳明的儒者性格,对其教育和影响很大。

母亲,郑氏,出身微寒,富贵后,犹不忘恭俭,王阳明13岁时去世。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这就叫书香门第,自王阳明上溯五代都是以儒学为业,淡泊名利,热于学问,祖先辈们给了王阳明生命以肥沃的土壤,可以说他身上的浓厚儒者气息是来自基因的、发自骨髓的。若真有起跑线,父辈、家族中一代代沉淀下来的家风、家训以及他们生命高度和宽度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如今的孩子上溯三代都在怎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呢?第一代大多出生在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成长在中国探索新出路、各方夺取主权的混乱中,老百姓民不聊生、为生存而竭尽全力。第二代大多出生在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成长在战火纷飞、新中国刚成立以及文革笼罩之中,人们物质匮乏、精神家园被推翻。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第三代大多出生在60年代末至80年末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人们被严重西化和物质化。中国现在人口中第一二代基本都是农民,他们为“活下”拼尽全力、精神上又经历了东方传统文化的浩劫。第三代为“活好”努力奋斗,思想精神上被西方文化入侵,甚至几近全面取代。可见如今孩子向上三代是精神之根是荒芜、贫瘠的,家族传承几近中断。

一个家族的兴旺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沉淀,更何况出一个伟人!教育孩子,自己先多读书、多修炼,继承家族优秀品质,赓续弘扬中华文脉,活成孩子的榜样,涵养家族那干涸的生命之根,这些才是在起跑线上的努力。

 

02
德行教育的启蒙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王阳明语迟,五岁才开始说话,开口第一句便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然后紧接着背诵了一大段。这个镜头足以看出在学龄前,家庭给到王阳明的环境熏陶就是浓浓的圣贤经典以及儒者的言传身教。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他11岁以前在余姚度过,由其父王华启蒙教育,又跟随祖父王伦不断学习,11岁后其父供职京师,王阳明跟父前往,直到17岁结婚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染下、在祖父辈的耳提面命下,早早就埋下了一个圣贤的种子。没有这十多年的孕育,难有“读书学圣贤乃人生第一等事”的少年立志。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就像春播种、夏成长、秋丰收、冬蜇藏一样具有缓发性。在孩子生命最重要的头几年启蒙教育非常的重要。这个启蒙教育就是种子,我们撒播的是圣贤种子,还是凡俗、功利、物欲的种子,这些都会左右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父母的身体力行及榜样的作用就是最好的成长浇灌。对于孩子而言,语言的教育力量是极其微弱的。在端茶倒水、接人待物、行站坐卧等点滴生活中“有样学样”的模仿以及调正,在才是孩子最有效和直接的学习方式。
03
顺应兴趣的探索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王阳明自幼聪慧,少时顽皮好动,对习武、骑射、对军事战阵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是大人眼中的“乖”小孩,甚至是一度令其父头痛的很,顶撞父亲“读书有什么用处?中状元只有一代,虽中也不稀罕。”这和家族一脉相承的文人气息相去甚远,难怪会惹恼其父。但倘若没有少年时期对习武的喜爱,他也不会15岁出游居庸三关,经略四方,他不会26岁去研究兵法,更不可能有后来立下的赫赫战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文人用兵之一。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他出身诗书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在诗文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也极有天赋,11岁即能当众即兴赋诗,22岁会试落榜后,回到家乡创办诗社,中进士后供职京师期间热爱依旧,加入京师文人圈,通过诗文在家乡和京师结识了一批当时的有识之士和文豪,并与他们“以才名争驰骋”,足见他在诗文上的建树相当之高。
王阳明17岁成婚之日初触道家到35岁龙场悟道,这段期间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有安顿之所,他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官署格竹体验宋儒格物之学、阳明小洞天修导引术体验道家的养生之学,九华无相寺体验出世的淡泊超脱,再由出世复思用世,回归儒家孔孟之学,直至龙场悟道。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从王阳明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和他早年的经历和追随内心的兴趣有莫大关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少时“当圣人”的高远立志就像远航的灯塔始终指引着他,否则哪怕再有天赋恐怕只能成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决无可能成圣、成完人。
04
启发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养心重在养德,重在养志。有德能走正,有志能走远。养德、养志首先需要德的土壤、志的土壤,这个德土志土就是家族、家庭的道德素养,胸怀格局,理想境界。土壤肥沃,再播以楠木的种子,加以适当的浇灌,方能长成为楠木。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种树秘诀:顺木之天性,不妨碍它的生长。教育亦复如是。父母要站对位置,重点考虑的是成长修炼自己,遵从圣贤教导,让自己德性坚定,始终仁礼存心、以圣贤自期,让自己成为能涵德与志的土壤,而后顺孩子之天性,在其德、其志上下功夫,如此守望,勿动勿虑。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否则虽读圣贤圣贤书,但不是克去己私、慎独慎微,而是带着功利心借圣贤之学为谈资、为资本,粉饰于外,贱义重利,又怎能使孩子有德性仁心、志存高远呢?若养育过程中,父母心性浮躁、担惊受怕、毫无定性地“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又怎能让孩子成才呢?
正如王阳明所谓“教之者陋而望之者浅。”当今家庭教育大多追逐于“术”,一个是知识层面的学习,父母扮演了学校老师的角色,一个是心理层面的引导,从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方法论入手,关注“人”的感受、情绪,运用了大量的共情、同理心等方法,当终究还是把人当成一个客体来研究和对待,其终极目标也只是一个身心相对健康、具备一定生活技能的人。最次之则是用“器”,把人看成是动物,妄想通过一招一式就把孩子给整好。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教育最终需回归“道”的层面,父母成长修炼、彰显自己的德性,给孩子一个厚德的土壤,然后教之以礼、养之以善,涵养他们的德性仁心,引导他们学为圣人、学以明心,然后顺人之天性地发展才是父母的功课。
END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千古完人”王阳明成长的教育启发
长按扫码关注
文字|小燕图片|黄小波

排版|黄小波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19893.html

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 | 活得通透的人,不翻脸、不插手、不纠缠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不想错过精彩分享,不妨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阳明心要” ☞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将我们…
日期:2023-02-19 点赞:0 阅读:560
阳明先生论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需要专一,如同好色好货 《陆澄录》原文: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
日期:2022-11-30 点赞:2 阅读:1,115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知行合一、心物一体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中外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也一…
日期:2022-08-04 点赞:2 阅读:423
阳明心要:无为存天理灭人欲
自小受儒家思想影响,愿做君子,仰慕圣贤。但自始至终不知儒家来源和最终境界。通过贺鸿铭老师平台看了不少南怀瑾老师的视频,文章。又通过国学赢天下…
日期:2022-08-04 点赞:1 阅读:569
阳明心学:方向与明灯
感恩老师两个月的辛苦付出,两个月的线上学习结束,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老师每天的带领下,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之前不知道为什么…
日期:2022-08-04 点赞:0 阅读:838
千古圣学,知行合一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了改革开放的的伟大举措,我们利用西方科技,只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
日期:2022-08-04 点赞:0 阅读:431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