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奇遇记 《左传》讲过,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真正做到三不朽的恐怕只有王阳明一人。 人生活到极致,不过十件事,掌……
历史的奇遇记
《左传》讲过,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真正做到三不朽的恐怕只有王阳明一人。
人生活到极致,不过十件事,掌握这十句话人生更通透。
1.欲修身,先修心
在世间,总有许多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名誉这些身外之物,从而使自己身心疲惫。于是就会见到他们怨天尤人。
他们忽略了自己的真实内心,他们不懂,欲善其事,先修其心。
2..心狭为祸之根,心阔为福之门
心胸狭窄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们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3.至诚胜于至巧
绕圈子,躲躲藏藏,只会让人对你起疑心。你对别人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的。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其志,志不坚则事不成。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以及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
人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狭小的天地之间,应该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应该装得下天下苍生。
5.人须克己,方能成己
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知识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
克己不是压抑着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境界。
6.慎思之,笃行之
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能立竿见影。
只有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7.天理即是仁心
《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
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
8.耐得住寂寞,久久为功
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
9.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
10.时间磨难,皆是砥砺
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21世纪便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500年来哲学第一人,王阳明这位在中国应该家喻户晓的圣人,如今却有些淡出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台湾,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学必读书目,而在内陆却见得。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儒家四圣。
他从年少轻狂到潜心向学;从被囚牢狱到龙场悟道;一封信剿灭山贼到40多天平定宁王之乱。
他与困难中立德、立功、立言,强大的内心尽在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传播至海外,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日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在整个近代的崛起在思想上,在现象上看上去是脱亚入欧,但在思想上,可以说主要是以阳明心学为基石。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无论是前三杰中的高杉晋作,还是后三杰中的大久保利通都深信阳明心学。
日俄海战时,日本处于劣势却重击俄罗斯海军战队,在庆功宴上人们请教日本海军统帅——东乡平八郎致胜秘诀的时候,他默不作声的拿出一生俯首拜阳明的印章。
而我们华夏子孙有什么理由不去重新反思、借鉴、学习这样伟大的阳明心学,传承祖先的智慧。
致良知,知行合一以此见证新世纪中国梦的实现,以此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德峰先生在演讲中说到: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40岁不信命就是悟性太差。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