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瓷集团,52岁创办日本第二电信KDDI,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78岁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瓷集团,52岁创办日本第二电信KDDI,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78岁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V」字形的反转,做到了三个第一:利润率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被誉为日本20世纪的经营之圣,稻盛哲学创始人。
稻盛和夫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很崇拜中国的王阳明。
一、圣人的指引
稻盛和夫说,每当自己不顺的时候,他就会念起王阳明的2句话,常读常思常领悟,让他受用一生!
第一句:此心不动,随心而动
稻盛和夫刚毕业时,正赶上日本经济的萧条时期,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十分的困难。当时,与稻盛和夫同届的同学都十分的焦虑不安,稻盛和夫也是如此,他对未来感到恐惧和迷茫,总是忧愁自己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偶然一天,稻盛和夫读到王阳明的这句「此心不动,随心而动」,感悟颇深。这句话的含义是,心要像山一样沉稳,不因外界产生波动;心又要如风似柳,人要跟随心的变化采取行动。
稻盛和夫的心随之静了下来,他认真分析自己当前的处境,权衡利弊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努力工作,最终在这家不起眼的公司赚到了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
第二句:良知没处,万法难度
「良知没处,万法难度」,这句话不止一次地被稻盛和夫写在他的自传《活法》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如果没有良知心法,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做成。
稻盛和夫创业之前在松风工业工作,当时,公司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很多老员工都陆续辞职。面对这种情况,稻盛和夫不问外界之事,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研发工作中,他吃睡都在研究室,不断精进的技术终于让他研制出制瓷的新材料,改变了企业的危机状况。
王阳明的致良知理念让稻盛和夫不忘本心,成功逆袭。
王阳明提出的「良知」不仅仅指道德、良心,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本心、初心。保持着内心朴质的状态,做事有章法,做人知进退,所有的难题都将一一化解。
二、「六项精进」与《传习录》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与王阳明的《传习录》很有渊源。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
《传习录》: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稻盛和夫)
《传习录》: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③、要每天反省(稻盛和夫)
《传习录》: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④、活着,就要感恩(稻盛和夫)
《传习录》: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⑤、积善行,思利他(稻盛和夫)
《传习录》: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稻盛和夫)
《传习录》:身外物,不奢恋。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三、阿米巴经营模式。
稻盛和夫为了配合自己经营理念的执行,创造了阿米巴经营模式,让企业划分为更多的阿米巴,每个阿米巴都能成为一个小单元,为经营负责。为什么是这样?打仗要消灭敌人,而办企业要创造利润,只有将利润分成一个一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为创造利润做贡献,整个公司的利润不就大了么?
王阳明每战必分析敌方心里,采取灵活的策略,把他的部队划分成10到20人一个小组,步步为营,组长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对战役的结果负责。这与稻盛和夫在京瓷集团实施的阿米巴小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巴长对经营结果负责的模式如出一辙。
四、稻盛和夫践行「知行合一」的事
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部门接受了美国公司一个很大批量的生产计划,结果所生产的20多万零件全部报废,这个损失非常大。这个时候,负责这个项目的助手就向他请罪,说:「我所有的办法都想尽了,始终攻克不了这个难关,所以造成这个结果,我已经再也没有办法往前走一步了,请您处罚我吧。」这时候稻盛和夫说了一句话,石破天惊的一句话,他说:「你在内心里求助过神吗?」他的助手回答说:「这我没有。」稻盛和夫告诉他:「就那你试试看再说。」后来那个助手向内找,果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技术有了突破,并在随后给美国方面的加工生产过程,不仅把以前的亏损都补回来了,还有很好的收益。
五、心得
明治维新的功臣,80%都是王阳明心学的弟子,可以说,正是阳明心学,才有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才有可能迅速崛起,称霸亚洲200年。
到了当代,日本政界商界的精英人士,很多都像稻盛和夫一样,是阳明心学弟子。
一个好的管理者,才能是次要的,格局、气魄、思想才是重要的。王阳明的心学在日本广泛流行,影响了众多企业家,成为很多日本企业家豪横的真正底蕴。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