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1908年,在日本留学的蒋中正曾在日记里面说:「不论是在火车上、电车上还是在轮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时候,总能看到许多日本人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读完之后,就闭目静坐,思索精义」。

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一位在日本人尽皆知,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在1905年的一场海上战役大败了俄国舰队。日本天皇为他举办了一场庆功宴,大家纷纷赞叹东乡平八郎英勇神武的时候,他拿出了一块随身携带的腰牌,上面写着7个大字:
一生俯首拜阳明

日本早稻田大学在1997年的时候做过一项关于王阳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所有中国人的人物雕像中,王阳明的雕像是最多的。
学者章太炎曾说:「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
王阳明心学,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日本传奇企业家–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曾创造过连续40年「零亏损」的记录,因此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
明治维新领袖西乡隆盛是稻盛和夫一生唯一的偶像。而西乡隆盛又是王阳明的铁杆粉丝,就连被迫害流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学习王阳明的哲学。

王阳明心学教导我们,要通过生活来创造自己。生活需要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永远不要松懈,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人生不可测,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多的是崎岖坎坷,少的是安安稳稳。所以,我们得找个窍门。
这个窍门就是王阳明心学里说的「致良知」

何为良知?
笛卡尔说:良知是人唯一不抱怨自己缺少的东西。
良知可以理解为本知,也就是人心理的本能反应。的确,所有人都喜欢称自己是「有良知的人」。
你可以怀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但「良知面前人人平等」绝对没问题。
昧着良心干坏事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是「良知」被蒙蔽了。并不是说他没有良知,只是做不到「致良知」而已。
良知并不存在说教理论中,只是存在我们的心中。心在哪里,精力就在哪里。
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后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找到「自性」,才能绝处逢生。
在良知的指引下,纵使险象环生,最后终能得到一线生机;
做任何事既要现场发挥好,又要注重长远利益;
既要立大体,又要心思细密。

心学既是一门精神艺术,还是一门实用功夫
王阳明主张返本开源致良知,就是要我们回到自己的本知,唤醒每一个人内在良知的理性意识,并以此为行动准则,完成自我的建构,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人活一辈子,无外乎就是说和做。
有的人说得多做得少,花言巧语;
有的人沉默寡言却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还有的人既不说也不做,一辈子保持静默。
到底哪种人生更理想呢?
王阳明是这样说的:多言的病根在气浮、志轻。气浮的人志向不确定,热衷于外在炫耀,必然看上去浅陋;志轻之人容易自满,干什么都没有精进之心,也不会有高深的造诣。
王阳明混迹官场一辈子,从未炫耀过自己的思想、和哲学。其实只要他自己愿意,功名利禄唾手可得。
人生在世,总有一切不能说的话和不能突破的底线。然而沉默不语也并非可靠。
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要用心做事,用心才是成败的关键。听再多的大道理不如落实到实事上。

王阳明心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找到「自性」,才能「绝处逢生」
心学不仅能在思想上带给你全新的感悟,同时也能运用生活当中。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该读一读王阳明,他的一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谁能保证自己能坚守初心呢?
在这个物质至上、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内心信仰极度稀缺的时代,就更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