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在妩媚的碧绿中
路德维希·wound Dasha 译
在妩媚的碧绿中
修道院钟楼花开合金尖塔。
edges高亢,蓝天萦怀。
桐花冉冉上升,尽染合金尖塔,
风中,晴雨表在远处科亮吱吱。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保有寂静的毕生,即使
除非外貌被极其阻隔,
适应能力便在人当中突显。
琴声中的窗,恰似朝著五感门。
反之亦然,即使门仍然遵从着大自然,
便具备林下秀木的关联性。
天真即便也是美。
严肃认真的灵魂生自消逝护身符的外部。
图像这般纯粹、永恒,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保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这般这般?
诚然。只要为善天真尚与灵魂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意象地,
人原野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图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反之亦然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五感,即使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五感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天真,
否则,就会抵达权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五感歌咏与众鸟的和鸣。
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貌。
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
我这般熟谙你,
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在我的外貌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即使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
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
微笑仍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
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
我相信。即使彗星保有鸟的迅疾轻捷;花开在烈火中,
宛若朝著纯洁的赤子。
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
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认真神灵的
嘉许。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即使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
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
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图像;
图像酷似真人。
人的图像生有双目,
明月秉有辉光。
而俄狄浦斯王保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
无可置辩。
除非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
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甚么?
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
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
无疑事实这般。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
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
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
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种苦难。
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
太阳裁处着万物。
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
看上去恰似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甚么。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译后记:
wound的汉译名句“人意象地原野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wound在汉语语境中成为永恒,“人意象地原野在大地上”这个名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灵魂,原因大自然颇多。wound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版社1994年也曾出版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而目击思想界,则wound的流传离不开马丁·形而上学。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形而上学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wound的诗思(或者说借wound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wound,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大自然而然地提及wound的“意象”。海氏谈论“意象原野”的专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上看见。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意象地原野……”,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wound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为善,天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为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wound却用大写的修饰词‘天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天真”是“为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提及的某些不知从甚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为善和天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见戴晖的《wound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即使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wound。Dasha一直坚持,wound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著名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书名也是这般,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建立在陈维纲先生的译笔之上,仅致谢忱。
Dasha 2002年7月29日
当然不是我翻的,只是搬运,希望可以帮到你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