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中 <河流白天黑夜都不停。越走越远的东西越是这样啊」 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这是说自己内心活动的姿态吗?” 老师说了。 “没错。 但是,那就是不断积累……
“《论语》子罕篇中
<河流白天黑夜都不停。越走越远的东西越是这样啊」
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这是说自己内心活动的姿态吗?”
老师说了。
“没错。
但是,那就是不断积累不休息地发挥良知的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活灵活现,像河流一样活灵活现地流动,永不停息。如果哪怕是一瞬间断绝了,天地就永远与生气勃勃不一致了。这是学问的终极所在,圣人只是这样”
///////////////////////////////////////////////////////////////////////
闲话不提。
孔子的话
“河流白天晚上都不休息,过去的东西就是这样。”
关于。
正确地说是这样。
子在川上曰:“站在河边,孔子说:”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也有把“昼夜不舍”读成“昼夜不舍”的情况。
在《论语》中也很有名的这个词,实际上在现代语翻译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首先是中国史学家贝冢茂树译。
“过去的事情就跟原来一样啊。白天晚上都不休息。”(《论语》中央公论新社)
孔子站在江岸上,在坎坷中哀叹年老。这个解释很一般,因此这一节被称为“川上之叹”。
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加地伸行是这样翻译的。
“流水如此湍急,昼夜不分流水。”(《论语》)
加地译是感叹水的能量的解释。
朱子的情况又不一样,是从道德上接受的。
“做学问的人,一点也不懈怠,一点也不疏忽大意,必须努力(学习者的时候反省,希望毫不犹豫地留分毫)”
他认为这是对学习者的鼓励和告诫。
江户时代的伊藤仁斋说
“君子之德,犹如河流一般时时更新。”
这样的解释。
因为讨厌《论语》,不知不觉成为《论语》的爱读者而为人熟知的法国文学家桑原武夫
“孔子在河边,一边看着水流,一边感叹着一切过去的东西都和这条河水一样,昼夜片刻不停。(略)他一般感叹人、历史、自然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迁。(略)这是一种静谧的死心之境。”(桑原武夫《论语》筑摩文库)
于是对朱子的解释产生了疑问。
王阳明的话,比较接近朱子的道德理解。
虽说是“论语”,但根据时代的不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贝冢茂树:1904~1987。中国史学家。出生于东京。地理学家小川琢治的次子。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中国文学小川环树的哥哥。京都帝国大学毕业。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所长。他在古代中国甲骨文和金石文的研究中留下了业绩。文化勋章。享年八十二岁。主要著作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国家》、《孔子》等。有全集。
※桑原武夫:1904~1988。法文学家、评论家。出生于福井。东洋史学权威桑原鉴藏的长子。京都大学法国文科毕业。担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和所长,推进了跨学科的共同研究。尽力介绍阿兰和斯坦达。文化勋章获奖,树脂·多纳尔勋章获奖。享年83岁。主要著作《关于第二艺术、现代俳句》、《文学入门》等。有全集。
※伊藤仁斋:1627~1705。江户前期的儒学者。出生于京都的上层町众(商人)家。名为维桢。古义学派(堀川学派)的祖先。开始学习朱子学,后来对朱子学抱有疑问,追溯到孔孟以前的解释,到了古义学,批判了朱子学。据说在京都堀川家开设的私塾古义堂有3000多个弟子。重视《论语》、《孟子》。亲属、姻族中有豪商・角仓了以、连歌师・里村绍巴、艺术家・本阿弥光悦、画家・尾形光琳・干山等。享年79岁。主要著作《论语古义》、《孟子古义》、《童子问》等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