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整理好心情这一点上不可缺少的。但是,读的时候也会脑子里闪过科举考试的事情,会被那边的人吸引。怎么做才能避免呢?” 老师说了。 “如果能发挥良知的话,就不会……
“读书是整理好心情这一点上不可缺少的。但是,读的时候也会脑子里闪过科举考试的事情,会被那边的人吸引。怎么做才能避免呢?”
老师说了。
“如果能发挥良知的话,就不会因为学习科举而心情忧郁,即使是阴天,也应该能简单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克服它。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如果通过良知意识到(意识到考试)勉强背诵不是心灵的正确状态的话,那么马上克服它就可以了。
同样的,如果发现产生了想要早点取得效果的焦虑心理,那也要马上克服,如果发现产生了炫耀知识、争奇斗艳的心,那也要马上克服。
只要这样做,就会一整天和圣人贤者同心同德,这才是天理本身的心。
这样的话,不管怎么看书,都会整理好心情。为什么会妨碍学习考试呢?”
我说了。
“虽然是您难得的教导,但是很遗憾,因为我的资质不好,事实上克服这个弊病并不简单。
白居易说
<进退维谷还是如愿以偿是命中注定>(《告戒朋友的诗》)
虽然这么说,但如果是天生的上智人的话另当别论,如果是像我这样愚蠢的人的话,就会被名誉和功利的想法所迷惑,无论如何都会倾心于此,结果只是徒劳地陷入自我厌恶之中。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干脆放弃这种想法,但是这次,我产生了出人头地也能孝顺父母的想法,结果还是无法舍弃对这种名声的思念。怎么办才好呢?”
老师说了。
“因为这件事,很多人都会把责任推给父母找借口,但真正的原因是(能修身为人)没有志向。
只要志向坚定,良知就在千万的事例中,说到底只是一种东西,为了考试读什么书也好,写作文也好,这件事为什么会伤害到那个人呢。”
老师在那里悲伤地说。
“正因为这个良知的教导不明确,在这个应试学习中,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受到了挫折呢?”
///////////////////////////////////////////////////////////////////////
黄学习叔对老师王阳明说
“为了出人头地而被应试学习所吸引,无法树立学习做人之道,成为圣人贤者的志向,陷入了自我厌恶的境地。”
等等,倾诉着烦恼。
修人之道,成为圣人贤者,也就是探索人类的本性。
不管能活得多久,明明是作为人而生的,却在不了解人类的情况下加入了鬼籍,这不是多么令人寂寞的事情吗。
古代基督教的神学学者、哲学家奥勒里斯・奥古丁在自传《告白》中这样说道。
“人们来到外面,对山的高处、大海的巨大海浪、河川的广大河流、广阔的大海、星辰的运行等赞叹不已,忽略了自己。”(第10卷8章)
受这句话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佩特拉卡以180度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对奥古斯蒂努斯的话愕然,从人类外界大自然的研究转向了人类本性的探索。
王阳明和中江藤树用一生追求的东西,也是人类本性的探索。
※白居易:772~846。别名白乐天也广为人知。中国文学史上,把唐代分成四部分的第三期中唐时期的诗人。太原人。字是乐天字。号,香山居士。出生于贫穷的地方官吏之家,努力学习,28岁进士。最近创作了《长恨歌》,作为诗人也很有名。在官吏的职位上晋升,也被皇帝·宪宗中意,不过,对高级官僚的权力斗争感到厌烦,晚年倾向佛教,过着诗和酒和琴作为三友的生活。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接受的诗,有意识地创作了民众也能理解的诗,得到了民众的共鸣。享年七十五岁。
因《新乐府》等通俗流畅的诗歌而闻名。影响日本平安文学的《长恨歌》、《琵琶行》的诗尤其有名。全集《白氏文集》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影响。与李白、杜甫、韩愈并称“李杜韩白”。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