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请点击文后链接| 王阳明先生画像 说起王阳明心学,许多人听过却没学过,学过却不一定明了。当今社会的快餐式学习节……
王阳明先生画像
说起王阳明心学,许多人听过却没学过,学过却不一定明了。当今社会的快餐式学习节奏,什么都讲一个简单直白。要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就在于六个字和四句话。
六个字
这个六个字就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所谓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呕心沥血的格了七天竹子,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直到身体虚脱,真的吐血也没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他格竹子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要把竹子和君子联系在一起,正直、有节的品质,是竹子告诉我们的吗?还是这是人本身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发挥想象的结果呢?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吗?
在经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更坚定,心即理,心外无物。有一次一位学生指着一朵花问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而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吸收创造,认为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有不忍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茶杯,被无辜打碎,会有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倾家荡产。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很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四句话
四句话就是他所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很简单,又很深刻。有个故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句话,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他的弟子告诉他,本来老农要卖的就是这块地,王阳明后悔了,但他又说:我怎么会生出‘后悔’的想法呢?于是他闭目冥想,过了一会,睁开眼说:刚才的私欲已经被我克掉,我的心情又回归愉悦了。
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上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心学并不是读懂了几段文字就说你真的学会了,要做到知行合一可能是一生要践行的事情。
学习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请点击:
学习袁黄《了凡四训》,请点击:
学习聂云台《保富法》,请点击:
了解《林则徐家训》,请点击:
了解《巩义考察记》,请点击:
观看更多传统文化视频,请点击: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