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2000字 忙里偷闲抽空更新。我暂时计划把这个系列更完,从王阳明生平到心即理、知行合一,再到良知、致良知,谈谈我粗浅的理解和……
全文约2000字
忙里偷闲抽空更新。我暂时计划把这个系列更完,从王阳明生平到心即理、知行合一,再到良知、致良知,谈谈我粗浅的理解和见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当然更新期间我也会一遍又一遍的去看视频、读一些相关书籍加深理解,希望能尽量避免对王阳明心学领悟上的偏差。
话不多说,下面开始第一部分。
ps:原本这篇是王阳明系列的第二篇,第一篇怎么也发不出来我也不知道原因。第一篇是关于王阳明寂的思想的,我很喜欢这个理念。可以去我的同名公众号看,纹章会在那里首发。
《孟子》里有一个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学习和研究阳明心学之前,有必要了解王阳明一生的大概过程。
总的来说,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有的被称为真三不朽的人物。什么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个观点最早是春秋时期的叔孙豹提出来的,做到这三点的人历史上极少。阳明学说从提出的第一天开始就影响十分广泛,风靡大江南北,同时也传播域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推崇。想要了解王阳明和他的思想学说,可以通过B站里浙大董平教授的王阳明心学公开课,复旦王德峰教授的公开讲座等等。想要读相关书籍,可以读《传习录》,或者现代人写的如董平教授的《传奇王阳明》,如果想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读日本作家冈田武彦写的《王阳明大传》(不得不感叹一下王阳明最好的传记居然是日本人写的)
01丨王阳明的前半生
王阳明叫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后来他从余姚迁到了绍兴,去世后就葬在了绍兴。
王阳明在少年时期,可以说是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他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一开始对读书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反而是骑马射箭,十五岁的时候就去边关考察了。光从这一点就能感受到少年王阳明不是一个特别守规矩的人。
在他十二岁那年,他问他的私塾先生:读书是为了什么?
先生当然告诉他: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最好像你父亲一样中状元。读书中状元是人生头等大事。
王阳明当时想了想说:不对,读书中状元大概不能算是头等大事。读书做圣人才是头等大事。
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能看到王阳明后来特别强调的两个字立志。为什么会特别强调呢?大概是因为这是王阳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来的。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向着目标前进,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艘小船在大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因此,王阳明广泛的兴趣全是由他做圣人的志向所主导的。
在王阳明二十八岁那年,他中了进士。在十五岁到二十八岁期间,他除了骑马射箭以外,还研究兵法。王阳明把当时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兵法都研究了。当然,王阳明不是纸上谈兵,他喜欢一边谈兵,一边用瓜子核桃花生等等去摆阵。等到王阳明中进士后,朝廷授予他一个工部观政的职位,让他去修建一个王爷的坟墓,不是什么重要的差事。因为要赶工期,他利用军事化管理的方式让民工们协同作战,统一行动;休息的时候,就给民工们操演八阵图。
军事方面王阳明有浓厚的兴趣,在思想上也是一样。读书人当然是要读书的,当时的思想界在读的都是朱熹的书。朱熹的书就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标准答案全在里面。但是王阳明读遍了朱熹的书后,却发现读出问题了,他觉得朱熹的很多观点可能有问题,比如朱熹强调的格物致知。
他认为朱熹说过:一草一木皆有理。那他也去格一格院子里的竹子看看有什么至理。结果格了七天,道理没格出来反而是自己病倒了。
王阳明病倒后他就在思考:朱夫子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总有一天能穷尽天下的理,就能成为圣人了。但是我格竹子都这么困难,哪能做成圣人。
就这样王阳明的思想慢慢地开始和朱熹的理学产生了分歧。
后来的王阳明开始研究佛教,道教。当然他除了研究各家的典籍,也会通过实践。道家讲究修炼,王阳明也修炼。史料上记载了一个比较玄学的故事。王阳明有一天突然和他的两个随从说,有三个人在山下一会儿要上来了,去接应一下。他的随从去了以后真的发现有三个人在上山。(当然我不讨论这事儿可不可信,确实感觉挺离谱的)
王阳明对佛教的研究也很深入。有一次在外游山玩水的王阳明到了虎跑寺,里面有个出家很多年的和尚。这和尚就整日静坐,不睁眼看,也不说话。王阳明一看,上前呵斥道:你这和尚,一天到晚讲个不停,瞪着眼睛看什么呢!
和尚一惊,回应道:我在这里闭关了三年,每天不言不视,你为什么说我每天不停讲话,乱看东西呢?
王阳明反问他:你是哪里人,离家几年了?
我是河南人,已经离家十多年了。
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了,不知是否还健在。
那你还想念你的老母亲吗?
怎么能不想念呢!
既然不能不想念,虽然你整天不开口说话,但心里却一直说个不停;虽然你整天不睁眼去看,但心里还是看着的。
这和尚突然醒悟了,希望王阳明多加指点。王阳明这时候说道:我们对父母的思念是从小孩子开始就有的,不是说断就能断了的。你既然不能不思念自己的母亲,那不如回家去吧。
和尚一听,第二天就回去了。王阳明第二天再来找这个和尚时,他已经离开了。王阳明感叹:人性本善,在这个和尚身上就可以应验。
王阳明一生很短,五十七岁就去世了。他一辈子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从小就有肺病,据说他的母亲怀孕了十四个月他才出生。从时间上看,三十四岁那年是他一生的分界点。这一年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下次再更新。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