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装剧荒了,又重温了一遍2012年电视剧版的《王明阳》,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点。该剧由陆剑民、周海媚、刘红雨、朱一龙、梅子、达式常等人联合主演,讲……
最近古装剧荒了,又重温了一遍2012年电视剧版的《王明阳》,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点。该剧由陆剑民、周海媚、刘红雨、朱一龙、梅子、达式常等人联合主演,讲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豆瓣评分高达8.6分,虽然比不过历史神剧《大明王朝1566》的9.7分以及《走向共和》的9.6分,但在一众尚在及各线上徘徊的古装剧中,算得上近十年来数一数二的古装历史剧了。
你以为,这样高评分的古装历史剧,服化道一定会很棒,一定很还原历史?我想,你错了,大错特错了,我告诉你,剧中的服饰基本没有对的,甚至比《穿越时空的爱恋》、《大明王朝1566》错得还要离谱。真是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会花上几篇文章,来详细谈谈剧里的那些服饰。至于三言二拍系列,我还是会照常更新,只是由于资料搜索与整理的问题,下一篇文章可能还是要再等一等。
此印象源于明定陵文物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印象,总觉得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就应该披龙袍,戴金冠。电视剧《王阳明》里的正德也是如此。但持此观点的人却不一定知道这一印象来自哪里。答案可能是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金翼善冠。
金冠由金丝编结而成,分作前屋、后山、角三部分,以粗金丝连缀而成,外面用双股金丝编结成的辫形条带压缝,二折角单独编成,下部插入长方形管内,后山嵌二龙戏珠。采用了传统的掐丝、纍丝、錾刻、镶嵌等多种制作工艺,却孔眼均匀,外表不露任何的接头痕迹,堪称明代金银器加工的精品,反应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术水平。
他们看到如此精美的金冠,再联想当时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便想当然地认为,皇帝生前肯定也头戴这样的金冠。毕竟在他们看来,在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几乎为零的古代,制作一顶这样精致的金冠,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起码需要熟练艺匠利用一百余工方可完成,于是,金冠成了身份、权力的象征。
只有身份显赫、权势滔天的皇帝才能佩戴它,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头戴这个小小的金冠不还是小意思?其他人谁戴,砍谁脑袋。就连太子殿下以及皇亲国戚也不行,否则就是僭越,属于大无理的行为,等同于谋逆造反。
有文物也不一定是对的
但他们是否忘了,在明代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渐渐由简朴向奢靡方向转变,服饰作为人的部分外在形象,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街小巷满是穿着违背礼制服饰的人。
难怪有时人感慨:教坊司乐工妇女僣用服饰…依然僣服异色花样纱罗、绫段等衣,内衬大红织金,及戴金、玉、宝石、首饰、珠环之类,街市往来,坐轿乘马,多端僣礼,不可胜计。
可就是这样一个错漏百出的观点,就是因为有出土文物做背书,从而堂而皇之影响了各类讲述明代历史的影视剧,造成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造型师出于好看的考量,特意加上去的。只是,他们忽略了童年所看电视剧,对之后人生的影响,我很为我们的00后与10后担心。
剧中的金翼善冠错漏百出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金翼善冠究竟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只在定陵出土过金翼善冠,也就是说,这是海内孤品,天下独一份。它通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重826克,体现了古人的手工艺。它还有一个表兄弟,名唤乌纱翼善冠,同样在定陵有过文物出土。
与金翼善冠只有文物出土不同,乌纱翼善冠不仅有文物作证明,还与存世的明代帝王像、其他绘画作品、《明史.舆服志》等文献资料互相对照。因此,与金翼善冠相比,乌纱翼善冠的可靠性要高得多。据《名义考》,一本明人所撰写的笔记训诂著作记载: 太宗(指明成祖朱棣)采古制而制翼善冠自服,今乘舆常服,或唐制也。可见,(乌纱)翼善冠的原型来自唐代,当是不争的事实。
又据《续文献通考》考证 :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乌纱折角向上巾……永乐三年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其后名翼善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乌纱折角向上巾与翼善冠为同一种冠帽,不过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名字而已。这一点上充分反应了古人命名的随意性。
不过也有反对意见,认为乌纱折角向上巾与翼善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这里限于篇幅限制,就不继续展开了,有机会的话,我会新开一文,详细讲讲它。
关键是,你告诉我,帽子正面中央那一坨圆圆的是什么东西?千万不要告诉我是帽正!我一口老血要喷出来了。虽说,明代冠帽上是出现了帽正,但我看过明代这么多头戴翼善冠的容像,正面都干干净净的,十分的素雅,从来就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为什么说金翼善冠为明器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金翼善冠为一种明器,其原因有四。
一,明代这么多写实画像,我们从来就只看到头戴乌纱翼善冠的皇帝容像,而从未见过头戴金翼善冠的皇帝容像。旧藏在故宫南薰殿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轴就是最好的例证。二,以前从未有过相似的文物发现,可能明陵中还有吧,但现在孤证不举,等到什么时候发现第二顶金翼善冠再说吧。三是,《明宫冠服仪仗图》中未有记载。要知道,这可是迄今所见最全面的明代制度中服饰的彩图文献了。如果这里面都没有记载的话,真的要给现实生活中是否有金翼善冠的存在打上问号了。四,是纯金之器,吸光导热更不宜夏日戴,故而只能是皇帝下葬所戴之明器。
当然还有说法认为,仅凭这些,就说金翼善冠为明器,是不可靠的。他们从礼制、佩戴舒适度等多角度出发,反复论证,最终得出,金翼善冠为明代皇帝夏季所戴的冠帽,只不过是被史书漏载了而已的结论。
毕竟明代鲁荒王朱檀的墓中就出土过一顶乌纱翼善冠(乌纱折角向上巾)。封王与皇帝共用同一种冠帽,这可能吗?
到底这两种说法哪种才是正确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希望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给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说了这么多,估计会有人说吹毛求疵,毕竟这部剧从未说过自己服饰考究,也从未拿服化道作为自己的宣传点。我说这么多,纯粹是从一个传统服饰爱好者的社会责任出发,希望这部剧的服化道能够再复原得好一点而已。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辟以来,至思宗朱由检自缢煤山,终其一朝276年,服饰自有其的气度,而且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明代官服资料可供参考,只要在影视中还原出一丢丢的大明气象,便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想不火都难。《玉楼春》、《大明劫》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做不到百分百的还原,复原个七八成,也比现在臆想的明代服饰要好上太多。
最后,还是希望未来历史剧的服化道能越来越好吧!
挂一漏万,是为此文。
参考资料: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文物考古卷》、王熹,《明代服饰研究》、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春梅狐狸,《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考古研究所等编辑 ,《定陵》(上下)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