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阳明:人到中年想要获得成功,要懂得两个字,早知道早受益 一个人到了中年,事业人生依然是平平淡淡毫无起色,那么还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吗? 小……
原标题:王阳明:人到中年想要获得成功,要懂得两个字,早知道早受益
一个人到了中年,事业人生依然是平平淡淡毫无起色,那么还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吗?
小编认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人到中年,才是思想成熟之时,才是一个人开始定性的年龄段。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后世尊称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和哲学家,创立了阳明心学。和宋代的陆九渊一起,被称为陆王心学流派。
王阳明告诉我们,人到中年想要获得成功,要懂得两个字,就是想和做,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要义。
知行合一是王明阳哲学的重要思想,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既要认知,也要行动,说到就要做到,想到就要去做,内在的知识和行动保持一致!
王阳明:人到中年想要获得成功,要懂得两个字,早知道早受益
第一个字,想
看王阳明的一生,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都会去做。
曾经他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的道理,特地跑去格竹子,结果不仅没有弄出什么名堂来,反而被淋了一场大雨,生了一场病。
我们再看看现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他们经常会给自己各种各样的目标,成天喊着什么口号,可是到头来还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你有一千一万个想方,我们如果不去做,不去实现,其实也是白搭。
第二个字,做
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大胆勇敢地去做,但也不能够盲目。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砺,做功夫乃有盖。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还是不够的,还要在事情上多加磨砺。
曾经王阳明有一个学生做官,他问王阳明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多,但是又担心学习会落下,我该怎么办呢?这两件东西该如何取舍?
如果我们每天只是想要放弃哪件事,才能做好哪一个,那我们可能永远得不到进步。
所以说,一个人的能力是关键,但处事的态度更为重要。你没有配得上能力的心态,一样成不了大事。
王阳明的心学也告诉我们,想跟做,从来不是两件事,它一直都是一件事。只要自己心里想了,就去把它实现出来,否则,你将永远是行动上的矮人。
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假定一些前置条件,认为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开始,然而这些前置条件,很多都是不必要的假设而已;说白了,就是借口。
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借口的,只会默默努力。
作为中年人,若依然没有放弃成就事业的信念,遵循知行合一,想好就去做,坚持数年,必有所收获。
读懂了王阳明的心学,也就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王阳明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光不仅在烛上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3、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知行合一》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学习思维。让你拥有超越自己的勇气,在人生不同阶段去品读,都会读出新的感悟。越早读它,对你的思维方法提升越大。
责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