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代圣贤,心学智慧被学者奉为圭臬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小勤学苦读,弘治十二年(1499年),28……
王阳明。一代圣贤,心学智慧被学者奉为圭臬
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小勤学苦读,弘治十二年(1499年),28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一举获得二甲进士第七名,观政工部。
王阳明在哲学、军事、教育、书法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清朝曾国藩也将他奉为先师,王阳明汇集毕生经验与智慧,总结出人生真言,以此劝诫世人:在你渴望得到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是因为心还没有开窍
只看见不利的一面,却忘记发挥有利的一面。
你真的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一条小船,游浮于江河之上,反而发愁它太大没东西可装。可见你的心,还是茅塞不通。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看见事物不足的一面。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往往只看见它的不足之处,却没考虑过寻找它的优势。人生最大的挑战,是发掘自己的优势,并且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如果拿自己的不足,跟别人的优势比较,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或者自卑心理。
同样的东西,产生效益的大小,在于不同的运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机会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有的人天生长得好看,有的人天生有缺陷不足。表面看是如此,但这并不是限制一个人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基础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在于他的思维头脑。同样东西,有的人发挥小作用;有的人,却通过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运作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打开思路,一切皆有可能。
能限制一个人的,不是能力,不是现实,不是障碍,而是一个人的想法。他认为自己不行,他就直接放弃了。有的人很有信心,内心认为自己行,实际能力不足,那么就会受挫。受挫几次,也跟着放弃了。有的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内心认为自己一定能行,实际能力不足,屡屡受挫。在受挫中,不断修正和强大自己。屡败屡战,精益求精,慢慢地,能力会慢慢强大,最终匹配自己的雄心壮志。
王阳明一生充满传奇,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他的心学智慧更是被学者奉为圭臬。
王阳明的人物故事充满了哲理启发,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可以指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向。
就连南怀瑾、郭沫若、余秋雨等人也称赞王阳明是最了不起,一本好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而为人父母者,给孩子再多都不如给他一本有用的书有价值。所以本期便给大家推荐这两本书《传习录》、《知行合一》。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亦或是步入社会的青年、创业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板,都值得去认真阅读。如果你还身处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阳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在里面找到应对之法。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