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原著解读 十三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 ———————————————— 王明阳曾奉旨前往广西……
第十五章 原著解读 十三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
————————————————
王明阳曾奉旨前往广西平叛,到了当地后得知,矛盾的根由是因为少数民族问题,并非个人私欲。王阳明也就没有轻举妄动。在得知起义军首领哈吉的母亲病倒后,王阳明与随行医生为其母看病,果然不出几日其母便可以下床走路。
但起义军首领哈吉因为双方是敌对关系并未有所表现,但是在得知己母治病所需用药都是王阳明自身所需的药之后大为赞叹,王阳明在哈吉的心中形象立刻光辉高大了起来
日后王阳明一封字字恳切的和解信正说到了哈吉的心坎里面,就这样王阳明没用一兵一卒就话化解了战争。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因为 王阳明偶然的一次善举所导致的么?
不,其原因如上,王阳明的正气是通过不断累积义气而产生的,并不是偶然的做这么一件善事而产生从而影响他人的
所谓如若孟子所说养气修心之道,虽然爱好其事,但是只做善事未免有些一日曝十日寒,而且做了也只是自身明白做了而已,养气修心之道也应该是日常所作小而善事,在自己的内中有所体会和验证,进而充实之谓美,这也才能算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成功
何为浩然正气?一所谓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二所谓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三所谓君子挺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
而这昂扬之气,道义之气和光明磊落之气就组成构成了这浩然正气
古之成大事者,往往心中都有大气象,往往装存俯仰天地之气概。
表现在三国魏晋时期便是名士风流例如神机妙算,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洒脱打扮,消然自若的羊祜
无论是英雄本色的正气凛然,抑或是不拘一格的名士风流,身上都流转着浩然正气
正气为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其为气也,配义与道[1]。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有志之士当浩然正气,大者壮我泱泱中华之神威,小者为人处世,至情至性
做每一件都要符合良知,这样才能集义,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从而做其他的事便以良知为导,从而达到心所欲不逾矩
一日三省而吾身,所为万事归终于浩然正气,日思其善之所正,心习其正,养吾浩然之气,集气修心,充实之谓美,此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