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为大清续命几十年,被称为半个圣人,后世学习的楷模。他的《曾国藩家书》教育后人,后人人才辈出。后人有科学家、艺术家、革……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为大清续命几十年,被称为半个圣人,后世学习的楷模。他的《曾国藩家书》教育后人,后人人才辈出。后人有科学家、艺术家、革命家,为这个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国藩家族俨然成为显赫的家族,名门望族。在中国近代史的潮流中,曾氏家族经久不衰,人才遍布世界各地,或许这得益于曾氏家风。
其中有一位是曾国藩的第五代孙女,他的侄重孙曾宪植,她还是叶剑英元帅的前妻,18岁嫁给叶剑英,在革命年代形成伉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
曾宪植于1910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出身名门,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曾国荃跟随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大肆屠杀城中百姓被人称为曾剃头。
曾宪植是一位大家闺秀,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她6岁入古稻田师范附小,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小小年纪就进入高等学府就读,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霸。
她进入学校后,接受新思想,深受校长徐特立的熏陶。在徐特立的影响下,曾宪植立志投身革命事业当中,她在校成绩优异,而且是打篮球高手,是校队篮球运动员。
在那个年代,女子能够进学堂,曾宪植无疑是幸运的,并且她还会打篮球,性格叛逆。
她入校后不久,在1924年,蒋介石在黄埔长洲岛创建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国近代军事人才。随后,在武汉也创建黄埔军校分校,这所学校与黄埔军校总校有所区别,它接收女生,而黄埔军校本部只接收男生
曾宪植在1927年,听闻武汉分校接收女生,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她偷偷地报考了这所学校。其实她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她的父母反对她走革命的道路,但她追求自由解放。
经过层层选拔,严格的体能训练,她如愿地进入武汉分校学习,成为那时中国第一批女兵。那时的她,出落大方,面容姣好,才貌出众,一进校吸引更多男生的关注,被誉为黄埔军校第一美女。
其中有位叫叶剑英,当时他是这所学校的教官,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国军参谋长,绝对的青年才俊。曾宪植也是是进步青年,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随着两人不断接触,感情日渐升温。虽然叶剑英比曾宪植大13岁,但曾宪植也不在乎叶帅之前有两个老婆。
她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叶剑英所在军官教导团任准尉文书,参加北伐战争。她一个弱女子很坚强、很勇敢,不畏风险上前线,深深吸引着叶剑英。两人情投意合,于1928年结婚,形成革命伉俪,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年代,两人聚少离多。曾宪植告别家庭,跟随叶剑英来广州起义,但这次起义失败了。在1929年,叶剑英被组织派往莫斯科学习,本来组织上决定曾随夫去苏联学习,可是名额有限,她将名额主动让出来给其他人。而她自己被派往上海搞地下工作,就读于华南大学,新婚燕尔,曾宪植与丈夫第一次分开。
在错综复杂的上海滩,有敌特、国民党反动派暗流涌动,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之忧。曾宪植到上海没过多久,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盯上了,在1929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经受严刑拷打,都没有出卖同志,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经过我党多方面营救,曾宪植被营救出来。
出狱后,曾宪植被派往日本,在日本也不顺利,当时日本国欲清除国内的共产党,她再次入狱。这次又化险为夷,日本人听说她是曾国藩的后人,大发慈悲竟然放了她。
她于1931年回国,有幸与叶剑英见面,并奉中央之命,双双前往中共苏区。但成行之前,却又考虑到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担心化妆打扮后经过国民党封锁线时,容易惹人注目,夫妻只好再次分手,曾氏二次去了香港。西安事变后,曾宪植奉调武汉新华日报工作,叶剑英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身份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夫妻再次见面。
1938年初,曾氏怀了叶选宁后三进香港,于当年十月在香港生下了她这一生中唯一的孩子。次年,将未满周岁的儿子辗转送回了湖南湘乡老家荷叶大夫第,独自来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叶剑英在南岳游击训练班任教官时,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儿子。1950年才将儿子接到北京。其子叶选宁在荷叶住了11年,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
1941年,她赴延安参与马列主义学习,一路上,心情很激动,终于可以与叶剑英团聚了。可是到了延安,却物是人非,叶剑英另娶其他的女人,还生了一个女儿。曾宪植看到此情景,很悲伤,但没有打扰他,对于感情问题拿得起、放得下。
1946年春,她随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先后任邓颖超秘书、南方局妇女组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在妇联工作近40年,她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不搞特殊。没有再嫁,一直住在北京椿树胡同全国妇联机关大院东北角的一间小屋,一张屏风隔在两张单人木板床之间,里面那张曾宪植睡,外面那张留给儿子。屋里陈设极为简单,四只小板凳围着一张小矮桌,用来吃饭会客,一个小蜂窝煤炉,取暖烧饭兼而用之。
在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其中有人给她写了一幅挽联: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这副挽联对曾宪植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度概括她的一生。她两次入狱,历经坎坷,情感之路颇为曲折,与丈夫聚少离多。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