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文化的研习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孔子修己的三重境界 修己以敬,修行自己首要是敬,敬最重要的是敬己、敬人、敬事。 为什……
作为传统文化的研习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孔子修己的三重境界 修己以敬,修行自己首要是敬,敬最重要的是敬己、敬人、敬事。 为什么第一要敬自己呢?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人格独立的人、自信的人,不敬自己能指望他敬别人么。 推己及人,于是能够敬他人,不管他人是孤独、残废,还是青年、壮年、老年,但凡是人都值得敬,如不敬他人,不应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是他人长得丑,还是高矮胖瘦不合你的意,还是所作所为不能入你的法眼,这一切的根由还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心上,赶紧去正自己的心,诚自己的意。 然后是敬事。事是人与人的联结,没有人,哪有事?所以敬事的背后是敬人。王阳明说,事者,意之所附,是主体的意所附着的事物。比如说一件工作,你敬它,认真对待它,就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令同事、领导满意;如果你不敬它,就难以令人满意,连自己都不满意,更不可能令他人满意。从事、人上收回来,敬人、敬事的本质是敬自己,你敬他人,他人亦敬你,你敬事,作的事令人满意,他人更敬重你。而这只不过是敬己的自然延伸。 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修行自己以安定周围的人。这里的人是指以自己为中心的,周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亲密的人。儒家主张爱有差等,让一个人没有差别的爱任何一个人,儒家认为这是反人性的,而爱自己、爱亲人、然后爱朋友、爱同事这是可以逐次做到的。 那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安人要修己?这与儒家反求诸己的主张有关,但也确实与现实情况紧密相关,一个人自己内心慌乱,你能够劝说他人不要慌么?我们学法律的,刚毕业参加工作,当法官,乳臭未干,给离婚的当事人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劝他们不要离婚,当事人大多会问一句,敢问法官你结婚了么?你了解婚姻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么?通常情况下,我们就难以作答了。但如果是一个老法官,他就能淡定的说,不就是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嘛,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自己不安,不能给别人安。所以每个人都修己,然后才能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这里的百姓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在亲戚、朋友圈、熟人以外,对这些人要使他们安,同样是通过修己。首先得扩充自己的心量啊,让这些陌生人都进入自己的心,成为自己关心的人,不关心怎么去安百姓呢?其次,要使自己稳重,厚重, 《易经》上说,敦艮,吉。敦就使厚的意思,艮卦两山重叠,相当厚重。厚重如山,克治自己的私欲,使自己所思所想都符合天理。最后,百姓靠什么安。可不能光靠口惠而实不至的口号,要让老百姓真切的得到实惠,能够安居乐业,有获得感。人一睁眼,要吃穿住用行,吃要有粮食,喝要有干净的水源,穿要有衣服,住要有放子,用要有可供使用的物品,行要有车子,这些就是老百姓的需求,要想办法满足,最起码要满足对安全和饮食的需求。如此,才能安百姓。 再高级一点,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让老百姓心里有盼头,生活有奔头,不也是很好的安定么? 大家好,我是坚白先生,深研儒家文化,专注个人成长,欢迎关注我和我的公众号:阳明洞天。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