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图文无关 大学解释有三:1.博大之学。即博大精深的学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解释有三:1.博大之学。即博大精深的学问。2.大人之学。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代八岁之后十五岁之前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打扫卫生,跟大人对话,礼貌礼仪,字音字形意义即识字等等。3.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
道意有二:1.目标。2.宗旨。对于上大学的人来说他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办大学的人来说它的宗旨是什么。虽从两个层面分说,但目的都一样。都是后面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个明的意思是使什么东西明亮起来,第二个明的意思是光明。德是品德,德行。合起来说就是让我们内心本有的光明品德明亮起来。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善恶互见,良莠不齐,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变坏是因为心灵蒙受了污染因此遮蔽了内心本有的光明,良善。明明德就是扫除心灵的污染,让自己的心灯明澈。这个说法我认可,也接受,只是觉得有点玄,不实际。明明德其实也是自我启蒙,就是让自己明白道理,学到真知灼见,从而认识世界认清世界。
亲民解释有二:1.亲近民众。2.新民,让民众改过自新,做一个新人。也可两个意思都用,新民必然是以亲近民众为前提,不亲近民众怎么能够改变民众?前面说明明德是自我启蒙,那么新民就是启蒙民众。自我启蒙是对自己负责,启蒙民众是对社会负责。自己明白了道理也要让别人明白道理。
这是一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新民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推己及人,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自度度人。
先觉者启蒙后觉者没有错,可是启蒙的边界在哪里?启蒙总不能是无边无界,无限启蒙。人类的思想品德或者现实生活共同走到什么地步就不需要前进了?
后面说,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最好的善。到此无以复加。对于思想上来说,最好的善大概就是没有一丝邪念。对于现实生活,最好的善或者说至善之地是个什么状态?现实生活当中会不会有一个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共产主义是不是至善之地?用毛主席的矛盾来来分析,共产主义不是至善之地。因为一切社会都会有矛盾,有矛盾肯定会有斗争,有斗争就需要变革,变革也就是要发展,所以共产主义不是至善之地。世界上也不会存在不论好坏,可以凝滞固化的社会。启蒙当然也不会有边界。共产主义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期,即使将来实现了共产主义,可能还会有一个新的什么主义等着我们去实现。永不自满,从来悲壮,因其悲壮,所以伟大。
理论上来说有没有至善之地?学佛的人都明白,天堂最好,如果说天堂是至善之地,那么成佛的过程就是大学的目的。即自己觉悟成了佛,上了天的人带着后学一起上天堂。
上面就是大学的三纲领。通过它我们可以明白,大学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通过自我启蒙,启蒙民众从而共同走向至善之地。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