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了解儒源文化集团 意识一动,就有善有恶, ……
△点击上图了解儒源文化集团
意识一动,就有善有恶,
上一刻还是善意,
这一刻不满意,
恶意、恶气、恶语可能就会产生,
可见善、恶意识境界变动不居,
故,都不是可止之地。
那我们究竟要止于何地呢?
《大学》说:
止于至善。
什么是止于至善呢?
阳明先生说: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原来止于至善,只是回复我们原本的真心本性啊!
怎么体会一下呢?
至善本性从无乏少、从未隐藏,当下即可体会:
我们的嘴巴不用动,只在心里念一声:止于至善。别人不知我们是否念了,但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得清清楚楚,这知道者即至善之本性。心底的声音来来去去,至善之本性从无来去,但明了一切的来去;心底的意识有善有恶,而至善无善无恶,但洞晓一切的善恶,是不是呢?
再来体会一下:
当我们心存善念、善意的时候,内心是不是很愉悦?这些善念、善意和由善而生的愉悦,是不是就像白云飘荡在青天上?这青天就代表着至善。而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是不是认为有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的、不想接受的、恶的?这些我们认为的不好的、恶的人、事、物,会不会让我们的内心一紧,有个压力瞬间就产生了,当然不满、不快的情绪也紧跟着产生了。比如,我们进了隔壁办公室,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而我们就认为他们不理我们、不欢迎我们,这个认为在至善的心中,就像一个倏忽而至的阴影一样,让我们的内心瞬间一暗,即使黑暗很快就过去,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内心的种种微妙变化,但这一切瞒不了我们至善的本性,因为至善和所有的变化始终同在。而且不管乌云多么的多,像青天一样至善的本性,没有只允许白云而排斥这些乌云,在至善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
有一位老师说: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她)感觉到爱;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她)感觉到很多的尊重;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她)感觉到不改变也是被允许的,改变就发生了。
笔者曾经把不孝顺三个字加诸在某些人身上,并且告诉人家:只要你改为孝顺,你的苦就结束了。当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不允许他们现在的行为,而且把他们的行为定性为不好,他们不仅不会听,还会反对,把你的帮助看成是有毒的而加以排斥。一个人,如果在意识上认为自己知道什么对别人好时,即使打着爱的名义,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傲慢和自我执着。除非这个人明明德,在明德之光的照耀下净化这种傲慢和自我的执着,回归至善、空灵的真心,别人才有可能跟着他(她)回归至善的本性。否则,傲慢只会引导出傲慢、痛苦只会教导出痛苦,偏颇只会引领出偏颇。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定义了美,相对的恶产生了;当我们定义了善,相对的不善产生了,二元对立就是这么产生的。二元对立一旦产生,至善就被对立的善恶、是非意识给遮蔽了。
有时候,一个所谓的好人会制造出很多的愤怒和罪恶感,让人无地自容,因为他们的眼睛一直在谴责,让很多人变成坏人,他们执持着他们认为的好和善,对己对人都非常严苛,殊不知已经偏离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至善。
止于恶意,让我们烦恼、痛苦;
止于善意,让我们快乐、幸福;
止于至善,则让我们超越善恶、苦乐,与万物浑然一体,成为至乐。
您想体会生命的至乐吗?
那就止于至善吧。
-END-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