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是儒家的重要学派之一,他还带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古代的诸多名人中,王阳明是极少数在立德、立功、立言三……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是儒家的重要学派之一,他还带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古代的诸多名人中,王阳明是极少数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做的很好的人,他在做人处事中有独特的智慧,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第一章 知行合一
知和行的关系是哲学界的重要课题,王阳明的大弟子徐爱曾经向王阳明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城。知行应该合一,不可分离。
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知和行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知而不行的话,那就永远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行动是无法取得实效的;行而不知的话,那就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行动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用的。
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忽视实践的话,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比如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括从小对军事很感兴趣,他熟读兵法,能言善辩,经常和别人讨论军事问题,连他的父亲赵奢都说不过他。
赵括因此很得意,以为自己是军事天才,觉得自己可以像父亲那样指挥千军万马。
不过他的父亲赵奢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赵奢觉得儿子赵括言过其实,实践经验不足,赵括还不具备指挥大军的能力。
父子俩的结论差别很大,那么谁是对的呢?多年之后,一场大战给出了答案。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这是当时对天下形势有重大影响的一次大战,战争的起因和韩国的上党郡有关。
我们知道韩赵魏三国是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分化而来,韩国的西边紧挨着秦国,北边是赵国,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步步蚕食东方六国的地盘,当时压力最大的就是秦国的近邻韩国。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不强,又紧挨着强大的秦国,面对秦军的猛攻,韩国君臣决定割地求和,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
上党位于山西长治一带,这是一块高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秦国得到上党之后,向南可以进攻韩国,向北可以袭击赵国,向东可以进击魏国,可谓一举三得,对秦国十分有利。
赵国是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上党距离赵国不远,赵国的君主赵孝成王不希望上党落入秦国手里,成为对赵国的一个威胁。
恰在此时,上党的守将对赵国发出了邀请。
此文由用户投入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