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杨一清的从政时间与王阳明基本是重合的,杨一清年纪比王阳明大,王阳明刚入仕不久就因反对刘瑾被发配到贵州龙场。这时的杨一清己经是方面大员了。他与王阳明之间的……
杨一清的从政时间与王阳明基本是重合的,杨一清年纪比王阳明大,王阳明刚入仕不久就因反对刘瑾被发配到贵州龙场。这时的杨一清己经是方面大员了。他与王阳明之间的交织,我没查过,但是政治理念应该是相似的,因为让刘瑾倒台的关键人物就是杨一清。
杨一清为何死不瞑目?这就要谈到杨一清与张璁之间的权利斗争,要谈他们的斗争,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嘉靖朝一个著名的事件,议大礼,也称大礼议。二是明朝为了保证皇权专制而设立的内阁互斗的政治制度。
先说议大礼事件,这是贯穿嘉靖朝前期一二十年的一件大事。原因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后没有儿子,继位的是他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嘉靖继位后,想封他死去的爹兴献王为皇帝,而这是违背封建正统礼法的,朝庭中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支持,斗争了一二十年,才把问题解决了。这一事件就称为大礼议。
对议大礼的评价,在现代人看来,没什么意义。嘉靖是叫孝宗为爹,还是兴献王为爹,都无所谓,反正二人都死了。可在当时,绝对是大事,因为他会对社会形成很大影响。按常规,朱厚照死了,没有儿子,当时的首辅杨廷和要为他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可是武宗侄子辈的没有合适的,便为他爹过继一个儿子,算武宗的亲兄弟继位。可是嘉靖上台后,不认账了,只想继承家业,却不想给人当儿子。这就引起了比较正统的大臣的不满,群起反对,这些反对的人是占多数的,以杨廷和为首,在当时被称为守正诸臣。另一部分人是懂得变通,既然皇帝决心办这事,他们就想尽办法为皇帝找理论根据。这些人就被称为议礼诸臣。
议礼诸臣在当时是被目为逢君之恶的小人的。但是张璁四十七岁才中进士,功名之心很重,如果不利于特殊事件近身,恐怕一辈子也混不到内阁中。
在守正之臣与议礼之臣的斗争中。议礼派受到皇帝的支持,杨廷和被罢官。张璁一步升天,很快被提拔到内阁中去。
在这场斗争中,杨一清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一开始,他没有反对张璁,反而对张璁表现出欣赏的意味。张璁天真的以为杨一清与自已是一派的,可是在张璁入阁一事上,杨一清并没有推荐张璁,这就引起了张璁的仇恨。以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权力之争。
政治家上位的手段,不去评论了,张璁上位后,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也是不能否定的。
杨一清活到七十多岁死去,也算是寿终正寝。可是他在临死之前,张璁们一直在搞他的材料。只是死了之后,没有威胁了,事情才了了。
不过,遇到张璁和嘉靖,他还是幸运的,毕竟人死之后,一切都结束了。如果遇到严嵩和万历这样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不信看看夏言与张居正的身后事就清楚了。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