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兄晚上好!前天收到师兄问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极致? 这个话题比较尴尬,对知行合一这个概念,说心里话,我都不了解,不大懂。 但……
各位师兄晚上好!前天收到师兄问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极致?
这个话题比较尴尬,对知行合一这个概念,说心里话,我都不了解,不大懂。
但毕竟要说道说道,我就临时下了功夫,在网上查了一下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各路大咖众说纷纭,我也不只是在网上查,我也在不断的问身边的师兄,知行合一是啥意思。
比如,中国的儒家思想,读儒家经典的人都想成为一名圣人。
因为夫子当年就非常想做一名圣人,他认为像周公这样的人,就是圣人的标准,做人当像周公一样。
当儒家学说成为中国读书人的标本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想做一名圣人,所以夫子是很好的推销了自己的梦想。
要知道,夫子当年向老子问学的时候,大谈周公的这种制礼作乐,礼仪天下,结果被老子骂的面红耳赤、落荒而逃。
老子说:夫子,你看黄河之水能倒流吗?
夫子说:不能。
老子说:既然不能,你为什么老揪着一个骨头都腐烂完的人不放呢?(他指的这个人就是周公)
黄河之水滚滚向前,历史不可逆转。
过去有用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有用,谈未来更是扯淡。
你还想做一个圣人!
只要有想做圣人的动机,做所有的事情都很不圣人!
一个流氓都会不自主的救下一个落水的孩子,一个恶人一生都可能有很多善念和善行。
多罗先生(菩提多罗),修行之后叫菩提达摩,中国的禅宗祖师。
禅宗里面有这么一段公案,讲的是梁武帝跟达摩的一段对话。
多罗先生,跟梁武帝的对话中也提到‘廓然无圣’这个话题。
当梁武帝问及:当今世界第一圣地是什么?
「意思是当今世界做圣人的第一标准是什么?」
达摩说:廓然无圣。「就是没有圣和凡」。
佛家经典教你成佛作祖,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的意思就是心生极乐世界,死了之后投胎到西方净土。」
这都是毒啊!
各位师兄!
所以我要你审慎地读这些经典。
更有甚者,听说天堂和地狱,就以为真的有天堂和地狱,真的有西方极乐。
「极乐,当下生在极乐世界。」
你要知道,你净,世界自净,脚下即是净土!
道教的经典教你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古往今来,有谁真正长生不死了吗?
当然了,因为你本来就是长生不死的,你的身体会腐烂,你的故事会被淡忘,你的世界会被毁灭,但你是不死的。
有机会我会在后面的内容里面再讲这个部分。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这种国学热,一定要慎读,审慎地读这些经典。
我上面所举的这些儒家、佛家、道家的例子,我就想告诉你一点,这些经教多是教鱼游泳,教鸟飞翔,教蚂蚁上树,教农夫种地,教商人经商。
这就像有人读了王守仁(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是一样的。
至于知行合一,说心里话,守仁想表达的意思,我没有机会像他询问。
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是没有办法不知行合一的,你怎么可能会不知行合一呢?
一屁股坐在一个钉子上,这个人一定是知道痛的,然后迅速站起来,这就是知行合一。
饿了去吃饭,渴了就喝水,困了去睡觉,冷了就穿件衣服,这就是知行合一。
可是今天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就是很简单也做不到,为什么?
因为脑袋里的东西太多了。
不是要今天在这里讲一个什么法,而是通通把以前没有用的道理逻辑教条都删掉,把那些教你向外求的老师都删掉,你可能就会比较当下吧!
记忆力太好了!
所以,把过往的事情都忘掉,又对明天和未来有太多恐惧和担心,身心都掉进一件事件里和又一件事件里。
所以就会不当下,就会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不知道困。
像永远喂不饱一样,探索求知,不断的学习,再多一点,再好一点,再补一点,再不一样一点…
没完没了。
唯独却没有感受到现在脚已经踩在钉子上了,你怎么能够知行合一呢?
唯独忘记了现在空调温度太低了,应该加件衣服,
唯独忘记,现在已经口渴好久了,应该给自己泡杯茶。
上面这个层面是,一个人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层面,因为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脑袋太复杂。
我们早就已经被带跑偏了,早就掉在一个个的事件里了,所以我们没办法知行合一。
那下面再说说一些师兄认为的知行合一。
很多师兄认为的知行合一的知,是知道,是知见,这些是不可能合一的,因为太多的知道和知见是偏见和谬见明白吗?
他本身就不该知道的,或者是知道的,它都是错的,你的思想认为它是对的,但是它本身就是谬误的、荒唐的。
你为什么要知行合一呢?
比如虚心使人进步,很多人也做不到虚心,因为虚心不一定进步,甚至是退步,越虚心越退步。
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很多人吃不了苦。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骗你吃苦呢,知道吗?
所以人上人这个话题更是扯淡,知道吗?
哪有什么人上人?人下人才说人上人的话。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戒不了烟,做不到知行合一。
因为抽烟,他不一定有害健康,抽烟很可能很利于你的健康,压力大,再不抽根烟就要跳楼了,要崩溃了。
这些,很多都是念头,都是偏见,都是谬见,所以你知行合一将会错得更远。
好。
最后再说说知行合一的升华。
因为我在查网上的时候,一些学者也是说知行合一的知是致良知的知。
如果是王守仁这个层面的知行合一的话,那我告诉你这个层面怎么行都是合一的,恶行善行都是合一的,因为这些都是相。
在这个层面上的知行合一,行万里,即是一步未行,做一切,既是一切未做,说一切法,既是一些未说。
不存在行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合一不合一。
最后还是叮嘱一下,虽然现在国学热,但你要慎独这些经典,尤其是看了守仁的知行合一。
就头脑一热,来个知行合一,你是不知道你被守仁带走了,更不要头上按头,脚上按脚!
怎么理解这个知行合一,或者怎么做到知行合一?我刚才说了三个层面的知行合一。
第一:人是没有办法不知行合一的。
你之所以没办法知行合一,就是因为脑袋太强大,跑调了。
第二,这是你的知见,谬见,你千万不敢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了就麻烦大了。
第三,如果按照一些人说的这些知是致良知,是心即理的这个层面,这个知行合一,没有意义。
为什么呢?因为你无法不合一,你在这个层面上,行一切,即是没行,做一切既是没做。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