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是: 知道了就做到,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所以对那些说我懂了,只是没去做的的人,其实是没有真正懂的。 在这点上……
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是:
知道了就做到,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所以对那些说我懂了,只是没去做的的人,其实是没有真正懂的。
在这点上,李笑来的做法到很贴切,按他说法,他推荐的方法,必定是自己尝试并成功的,也就是先强调自己践行的人。
1
在践行这块,也容易因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出现误以为自己具备了某个能力的错觉。
举一个最近思考的例子。
一日,看《孙子兵法》的解读,提到了对声东击西的运用。
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
1、作战时,你运用声东击西策略,怎么判断敌人没有识破,比如对方会固守西。
2、你判断对方采用了声东击西策略,怎么把握你进攻的是对方的虚,而非实?
所以,掌握声东击西不是仅仅会安排障眼法,更重要是对敌方的虚实的准确判断,自己发动攻击时,能确保对方被迷惑,按自己的套路进行。
这些能力,不是说知道声东击西的计谋就可以了,更多是对战情的把握,对敌人主帅的判断,对形式变化的推演,这些都是基本功,没有这些情报和战斗经验,声东击西无从谈起。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大量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量,比原本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2
段永平最近因为拼多多,又被拉回群众视角,在他的谈话中,反复提到平常心的重要性。其实大家都理解什么叫平常心,比如做事要一步步来,不能着急,但面对投资,都希望一夜暴富,失去了平常心。
在现实中,其实平常心一点不平常,甚至很难,因为人有很多弱点。
面对得失,我们虽然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因为损失厌恶的心里,就是想再博一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所以,我想说,平常心是客观的,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看待事实,这是很难的。
佛教里面为了帮助人们解脱痛苦,需要专门植入无常的概念,让你明白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好的,坏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的,拥有的,失去的,也是会互相转变的,无欲则刚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类似平常心,我们经常讲的,你要放下,其实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本质上就是没掌握的。
以上所说,有可能都是错的。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朋友圈,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题图摄影:jim
拍摄地点: 杭州.优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