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中华大地哺育了中华圣贤,中华圣贤创建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与今在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创建了中华盛世的新时……
《致良知》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中华大地哺育了中华圣贤,中华圣贤创建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与今在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创建了中华盛世的新时代,这是我们过去的四十年,以及未来的三十年,我们如此幸运生逢在这样风起永诵的时代,一个风雨无阻的时代,风雨兼程和风雨同舟的时代。
什么是良知?良知一词最早来源于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言: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
直译一下,良是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意思(注意不是善良的意思),知,可以理解为智慧。良知,直译过来就是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认清自己 明确目标 方得始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圣贤谆谆教诲我们建设心灵品质。怎样正确理解心、道、德、事业四个层面。
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
德是事业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
建设心灵品质就是把我们心里的污垢去掉。把心灵宝藏开发出来,有了这样一个颗心,我们的道自然就会展现出来。人生最大的战略就是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以心灵唤醒心灵。
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要时刻反省,检讨自己。从根本上就是要有一颗利益他人心灵品质的心。
精彩回顾
上图为泰然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课
休息时间学员还孜孜不倦地讨论课上话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致良知呢?
在大多数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不过为了糊口、讨碗饭吃,俗气的很,但不得不为;而修行显得高大上,远离尘俗,普通人即使想为却不能也。
但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工作情境是标榜进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王阳明
比如刷牙。
天理正道,是每次要刷三分钟。
那么每次刷牙,刷够三分钟,就是致良知。
很多人都会偷懒,上刷下刷,草草收场;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不要乱扔垃圾。
天理正道,是不能扔到马路上,而是要扔到垃圾桶里。
你走在马路上,吃了一个橘子。有橘子皮。你随手一扔,扔到草丛中。
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在公共场合说话。
天理正道,是不能太过大声。
你很激动,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大喊大叫。路人侧目,或者影响他人;这个时候,你的良知被遮蔽了。
这三件,都不是大事。
这三个错误,都是大家容易犯的,或者大家都犯过的。
格物致知,格的就是平时大家最容易犯的、也最容易改的念头。
生活小事,就是致良知。
再又比如,花草枯萎,没有精神。是需要浇水了。那我们就浇水。
花草不够茂盛,缺乏养分。是需要施肥了。那我们就施肥。
农田里的稗草太长,影响水稻的生长了。那么我们就除草。
头皮发痒,头发脏了。那么我们就洗头。
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该除草时,除草,该洗头时,洗头。
顺应天道天理,就是致良知。
做好当下的一切,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致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浮书院】
罗浮书院位于素有岭南第一山美誉的罗浮山下,起于南宋,兴于明清。
罗浮书院从2018年4月份筹备并提交政府审批,于2018年9月25日,由惠州市博罗县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现重建于罗浮山文化园内。
罗浮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联合众多国学研究精英开设一堂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及民族认同感的高端国学课程——《国学文化与智慧人生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家道传承、中医养生等多个类别,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义工的行为示范,学员的学习分享…让您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身教、言教、境教、礼教、乐教等国学底蕴与智慧。
书院秉承以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正知正见,挽救世道人心,回归本性自然为宗旨,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以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为己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圣贤教育!
罗浮书院目前广招师资和志愿者!有意向者请与陶老师联系(电话:13528081785)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