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阳明心学:一个人是否成熟,要看他面对事情时的态度 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心花怒放;遇到悲伤的事情时,悲痛欲绝。 这些态度,都不是一个人成熟的……
原标题:王阳明心学:一个人是否成熟,要看他面对事情时的态度
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心花怒放;遇到悲伤的事情时,悲痛欲绝。
这些态度,都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
关于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问题,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有过探讨。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一个人是否成熟,要看他面对事情时的态度。
这个态度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王阳明的心学实践来讲解。
按照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来解释,如果一个人遇到事情,或者一个人独坐的时候,总是不喜不悲,一副超然脱俗的样子,这不是成熟,而是枯木。
真正成熟的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公元1516年九月,45岁的王阳明被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御史,派他去巡抚南赣。
南赣是一个土匪出没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南赣是地狱,是一个让人生不如死的地方。在王阳明前往南赣前,南赣巡抚是文森,他在多次组织力量围剿土匪失败后,心力憔悴,最终病倒。
为了早日离开南赣这个是非之地,文森向朝廷写了一份声情并茂,读之让人动容的辞职报告,最终感动了皇帝朱厚照,让他回乡养病。
不过,对一心想建功立业的王阳明来说,南赣才是他发挥能力的地方。王阳明青年时代熟读兵书,一心报效朝廷,他等待这个立功的机会,已经等待太久了。
可是,王阳明接到朝廷的圣旨,让他前往南赣剿匪时,很平静,第一反应就是辞职,请求朝廷让他退休。
人有七情六欲,但不能被七情六欲控制,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朝廷正是用人之计,王阳明作为大明王朝的臣子,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这样做,是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
明朝时期,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方,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由地方的土司进行管理,一种是由朝廷指派官员去管理,也就是巡抚。
土司是世袭制,在地方上有很大的权力,巡抚不能在一个地方长久停留,任期满后,就会被调走。因此,巡抚在地方任职时,由于权力不能集中,往往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王阳明拒绝朝廷的命令,就是为了试探朝廷,尤其是皇帝朱厚照的态度。
剿匪是战争,如果王阳明的手中没有足够的权力,就无法调动当地的资源,自然就无法剿匪了。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一个考虑周全的人,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就是心如明镜,物来则照。
如果王阳明到南赣,手中没有拿到朝廷的尚方宝剑,他在指挥地方官员、军队的时候,就要不断向朝廷汇报,耽误很多时间,贻误战机。
做事不仅要心里明白,还要有对应之策,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王阳明两次拒绝朝廷的命令,直到朝廷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后,他才于公元1516年十二月初三日离开杭州,前往江西,到南赣去上任,并最终立下了不朽之功。
从王阳明的心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对于处理问题的态度而言,如果一个人有七情六欲,又能控制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这就是成熟。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一门让自己变得强大和自信的学问,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学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呢?有一个捷径,就是读一读《王阳明心学实战》,只有了解王阳明如何将心学思想用到实践中,我们才能快速掌握心学思想的精髓。
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即可订阅和购买。
参考资料:《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年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