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半亩塘读书会,今天我们读第二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知行合一王阳明2》 四字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
大家好,欢迎来到半亩塘读书会,今天我们读第二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知行合一王阳明2》
四字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的四字教,大家一定要背下来。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而是唯良知论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就是说万物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是人区分出来的。
王阳明在在龙场的时候环境非常艰苦,甚至差点喂了狗熊。
如果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就应该亲自去问狗熊,你为什么要吃我呀。
狗熊说:吃你是为了生存,然后朱熹应该感觉有道理,就得把自己喂狗熊,这简直就是扯淡。
如果问孔子,孔子会说你这情况我也也遇到过呀,所以王阳明只能问自己。
吾性自足,无假外求。也就是说遇到问题从自身去寻找,没必要向外寻找方法。
比如报考大学填报志愿,就不要问别人什么专业好,而是问问自己内心到底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遇到股市暴跌,就问别人要不要卖,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财知识,问自己是不是从众了,是不是恐慌了,是不是忽视客观规律了。
1.无善无恶心之体
人人都有良心,良心都是善良的。之所以有恶,是因为我们的念头。
在龙场的时候,王阳明陷入绝望,他是从内心出发来走出绝望的。
此后他的人生也没有一帆风顺,平定叛乱之后功劳被别人抢走,他也没有争名夺利。
稻盛和夫很推崇王阳明的心学,当年他在京瓷上班,很多有能力的人都跳槽了,他跳不了,陷入绝望。最后干脆一搏,把京瓷发展壮大。
曾国藩也推崇王阳明心学,他刚到官场的时候,见谁批判谁,栽了不少跟头。之后他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也绝不独善其身,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人间万物的本体是善,比如你想吃饭,这就是善。但是如果想吃山珍海味,这就是恶。你想住房子,这是善;但是想住更奢华的房子,这就是恶。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一直追求做圣人,但是后来他讲事上练,在工作中修行。在广西、江西、宁王叛乱中进行修行。
云彩遮住太阳,就是阴天。我们的七情六欲就是这云彩。
古代父母去世之后,需要守孝3年,但是有的人却坚持守孝6年、9年。这些人往往并不是真的孝顺,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图个好名声。
李世民刚刚即位的时候大赦天下,把死牢里面的犯人都放了出来,让他们回家过年,年后自己回来领死。
年后这些死囚确实回来了,李世民一看他们这么守信用,就都免除了他们的死罪。
这事儿后来人们很是批判,其实两者都是在演戏,你皇帝想表现自己皇恩浩荡,那我就赌你不会杀我。
做好当下事。凡事有因果,如果你遭遇中年危机,那肯定是年轻时候没有好好努力;如果你身体垮掉了,肯定是年轻时候管不住嘴。
如果总有人找你麻烦,肯定是你哪里得罪他了。
2.有善有恶意之动。
人人皆圣贤,人人皆平等。自尊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王阳明评定判断,功劳被别人抢去也不在乎,因为他的能力已经无需朝廷的肯定。
当我们给老板打工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怕自己能力不达标被开除。
但是如果你能力足够大,不依靠别人吃饭,甚至别人要依靠你吃饭,那就会更加自信。
古今能称得上内圣外王的只有王阳明和曾国藩。内心追求圣人,外面建立功业。即使是孔子,他的功业也是乏善可陈。
让良知进行指引。王阳明认为,杀恶人就是在救人。他对付坏人的时候经常欺骗,声东击西是惯用的招数。
3.知善知恶是良知
王阳明抓住宁王之后,宁王也后悔了,他恳求王阳明把娄妃好好安葬。在他准备起兵造反的时候,娄妃曾经苦苦劝诫他,但是他没听,现在心里很是愧疚。
土匪也不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土匪,而是让别人称呼自己江湖大哥,这说明他们内心也有良知。
小孩成绩不好,在别人面前也会抬不起头来。但是看到游戏,就控制不了自己,把这些都忘到脑后了。
良知这东西还跟我们接触的文化有关。比如恐怖分子,他们认为所谓的圣战是崇高的,认为制造恐怖袭击是正确的。
王阳明说影响我们知行合一的有两个方面:懒和没有能力。其中大多数的人是懒,像宁王这类人是没有能力。
我们见到美色是知,喜欢上美色是行。我们问到臭味是知,讨厌臭味是行。
我们干一件事儿,如果感觉到心累,其实这是一个能力增长的过程。如果连续好些年感觉心累,说明这一行不适合你。
比如有的人英语就是学不好,但是他数学一看就会。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肯定给你打开一扇窗。
4.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跟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道理。
我们需要勤学苦练,反复洗脑,而洗脑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了,如果这条捷径你都不走,那真的没救了。
王阳明主张在工作中修行,也就是事上练,工作即修行。王阳明处理事情总是胡萝卜+大棒。
在大棒之前先给点好处,比如在江西人们喜欢告状,他就先帮当地人减轻了税赋,然后规定每次告状只能说一件事,并且要在60字以内,否则就要被惩罚。
这一套在管理学上很适用。比如你实行弹性工作制,但是每天要上满10小时。先给点好处,然后再提出要求。
给别人提意见也要这样,先肯定对方,然后再否定对方。你上来直接否定对方,对方就会羞愧难当,会跟你死扛到底。
有的人在情商课课堂上面表现很好,在工作中也跟同事和睦相处,但是回到家就总爱发脾气,这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割裂开的。
有很多富豪明明有很多钱了,但是还继续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获得那份肯定,也就是成就感。
5.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要做到上面这一点,关键是要自信。比如有人指责马云,马云就能做到不生气,这源于强大的自信,强大自信后面是强大的能力。
我们要反思自己,不要总是指责别人。指责别人有两个原因: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和自己生气,进而得罪人。
圣人之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随感而应,就是做好当下,不预测未来。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由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车祸、考试发挥失常、准备还30年房贷,但是突然失业了等等。
我们会骗别人和骗自己。骗别人很容易识别,但是很多人骗自己却不自知。
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就说我这是因为马虎,其实那些题目我都会。
收入提高不上去,就说是老板偏心,而不从自身能力找原因。
看书的时间去打游戏,借口是今天上班太累了,需要放松放松。
信奉王阳明心学的人有很多,比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打赢日俄战争的日本将领东乡平八郎自称一生拜阳明,稻盛和夫也是心学的实践者。
以上就是本书的书主要内容,如果您感觉有收获,那就赶紧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吧!
每天十分钟,每周一本书,一年五十本好书阅读量。快快关注半亩塘读书会,跟随我们一起成长吧!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