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王阳明,曾国藩确实是二个厉害的人,他们有共同之处,求证、践行、并跟自己死磕到底,尤其曾国藩天资并不过人,一生也多磨难,据说自杀都曾经有三次,但……
明清以来,王阳明,曾国藩确实是二个厉害的人,他们有共同之处,求证、践行、并跟自己死磕到底,尤其曾国藩天资并不过人,一生也多磨难,据说自杀都曾经有三次,但他最终活成了光,如日中天。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是曾国藩的人生态度。
动荡喧哗的社会,无常的世界,几乎窒息的职场高压,疲惫多变的人际关系,身心安住的不多。问题是还不仅于此,瘟疫、战争、先于明天的意外,都牟足了劲向人类发起一轮又一轮冲击,一家一家公司,一个一个家庭,一个个人瞬间就可能分崩离析,灰飞烟灭,最终踪迹全无。你可以无欲则刚,躲进山野田园远离,跳脱樊笼,活成陶渊明,但又有几个真能放下?自己放下了,家人怎么办?陶渊明的儿子没成大气候的,他自己也穷得,爱喝酒,自己没钱没酒,跑去亲戚家,痛饮大醉而归,这些在他的诗里都有记。躬身入局,身在其中的难,烧着毛毛焦,烧着皮皮疼,一个个都失了火,路过的人可能只看到了烟,有多痛苦挣扎,只有自己晓得。一个人在心情最糟糕的时候,仍会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自律如昔。人事再乱,心也不乱,这样的人就是遇事不杂的人吧?事不关己,当然云淡风轻,事关己,还能云很淡,风很轻就厉害了,拿得起,放得下是也。
当下不杂,亦是遇到事,不怨天尤人,因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才能逐渐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埋怨别人,没有一点用处。有几个人会管你曾经历过什么,走过多混乱的路,外人看的只是结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祥林嫂之死,人人都是推手,没有一个能真正拉她一把的人,所以最好不说,只管埋头做自己好了。
说人生太苦,来世再不做人,但仔细观察,动物、植物为成长,为活着一样饱受煎熬,所谓日常,实际上可能是接连不断的奇迹。一棵貌似安静的树,地下庞大的根系在伸展再伸展,努力汲取能汲取到的一切水分和养分,枝叶也不停的交换着光和氧。树也一样有不可预测的灾难与未知的疾病,要跟虫斗,旱涝也都得挨着,挨过去就是胜利,挨不过去就结束了,风往什么方向吹就往什么方向摆,光在哪里就朝向哪里,顺应、不杂、努力、不恋,不忧不惧,这是多少貌似强大的人做不到的哦。
旷野里的植物,又顺又直又柔弱无骨的几乎没有,它们姿态各异,蜿蜒虬曲,有风骨,那都是经历过洗礼的生命,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在面对一树繁花,或千年老树时,我会深深感动,欢喜赞叹!这就是生命在影响生命,生命在感动生命哦!早起,鸟儿们会欢唱,越是好天气越叫的欢,我猜它们一定是感恩的,发自内心快乐的,多么美好多么幸运又可以开启新的一天。昨夜也许风大雨大,也许有天敌出现,也许饥寒交迫,但都过去了,今天是新的,阳光明媚的一天。
年轻的会衰老,相聚的会离散,拥有的会失去,登高会跌重,亲的会疏远,爱会成痛惜或怨怼。
就是这样,不是只有你在经历这一切,所有人都在面对无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承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痛。人正是在承受一次次的失去中,一点点成长为强大的自己。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成功属于那些擅长忍耐,喜欢和时间和自己较劲的人。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大概真的是为了历劫。要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挑战不同时期的学习和成长,接受磨难,接受打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也有着自己躲也躲不掉的宿命。想开点,既然逃无可逃,不如坦然面对,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就是了。
《德川家康》,里头说:人生就是忍耐,不停地忍耐。在这个过程里会有无情、冷漠、猜忌、疏离也有温情和温暖,都正常,人性使然,看轻,看淡,随便,随缘自在。
尽人事听天命,凡事往简单处想,认真处行,就可以做到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
你的每个在看,我都真心当成了喜欢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