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阳明:活得高级的人 都要经历三重境界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传习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写过这样一……
原标题:王阳明:活得高级的人 都要经历三重境界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传习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人投生在这个世界里如入珠宝市,有任意采取的自由,但是货色无穷,担负的力量不过百斤。有人挑去瓦砾,有人挑去钢铁,也有人挑去珠玉,这就看他们的价值意识如何。
人的一生不在长,而在于活得是否高级,这要看生来气力如何,更要看有没有能识珠玉的眼光。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在王阳明看来,能识珠玉的眼光来自于为己之心;从为己,到克己,再到成己,一个人的生命质地也渐臻佳境。
此处的为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而是深知良知本心的弥足珍贵,看得见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故而不忍轻易自我毁弃,哪怕身处最荒芜的境地,也要为自己负责到底。
正是出于这为己之心,人得以跳脱出自身弱点的限制和摆布,免于受私欲之引朝着抵抗力最低的路径一路向下,于不疾而速中修炼出生命的格局。
一个人有了为己之心,当春风得意,也辨得清优劣高下,不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坎坷低迷,也能懂得坚守等待,终能拨得云开见月明。
被奉为一代圣贤的王阳明一生不乏大起大落,曾屡次科举失意的他如是总结自己与他人不同: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大多数人只看得到外在境遇的局限而始终受制于外因,难以跳出眼前的成败得失,目标缺失导致的短视致使他们饱受悔恨懊恼之苦。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心中存放着更瑰丽壮阔的景致,因而能反求诸己,逢顺境不喜,遇逆境不悲,心平气和地将生命中的一切际遇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养分。
王阳明曾打过一个冶金的比方: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冶炼金属时,烈焰煅烧、钳锤打击的过程看似严酷不堪;然而当精炼后的金属最终被制成精美的器具,方知每一分火力和煅炼都不曾白费。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曾用三句词比喻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的三重境界,正能对应王阳明从为己、克己到成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人需有为己之心,方能不惧风寒路远,于孤独中求索前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因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对所受之苦心甘情愿、食寝俱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过克己工夫,得以剥落斑驳,自性光明自然显露,成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甘肃心理教练服务中心
地址:名城广场2号楼321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