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十八岁时,郭德纲给儿子写了一封千字家书。 家书的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此外,钱财要珍惜,但不可看得太重。财乃天地至公之物,假手于人罢了,雨打……
郭麒麟十八岁时,郭德纲给儿子写了一封千字家书。
家书的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此外,钱财要珍惜,但不可看得太重。财乃天地至公之物,假手于人罢了,雨打残花风卷流云,轮番更转而已。穷转富,富转穷,哪有百世富家翁?至于交友,吃点亏也无妨。记住,言语多反复,当防欺诈。忘恩思小过,定会反戈。开口说大义,临大难必变节。逢人称兄弟,即深交也平常。人每所谓穷通寿夭为命所系,岂不知造物之报施,全视人之自取。芸芸众生富贵贫寒,不是谁都可以傲视乾坤。其中有命有运,要知因果懂善恶,我儿且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最初来自于唐代冯道的那首《天道》。原文穷达皆由命,何苦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诸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后来在明代的《增广贤文》中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等句。其主要表达了做人做事要踏实,要做好当下,而不要浮躁,不要只顾着日后的收益!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后代从中获益良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人生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只有人心真正静下来了,才能任重而道远。

有人曾问曾国藩: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回答: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也就是说事情没发生之前不患得患失,如果事情来了,就坦然面对。

世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刘备仁德得人心,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熠熠生辉。
曹操英勇有魄力,无论现状如何艰险,他都能走出绝境。
千百年后,曹操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
世间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成败不能定义英雄,对错不能衡量万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该坚持到底。
不被命运偏爱的人,一定要有破局的勇气。

我们总是祝福别人一世平安。但是谁的人生没有坎坷困苦呢?对于真正的智者而言,困苦不是灾难,而是契机。唯有在事上磨练,唯有跨过千难万难,一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不经风雨不见彩虹,不经风霜不闻梅香。万般皆苦唯有自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万长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这两句话出自国学大师翟鸿燊的《大智慧》。本意是万丈红尘,喝几杯酒扯扯淡也就一谈而过了;千秋大业,喝壶茶的功夫就能品评一番。不过尔尔,不过尔尔!所以纷纷扰扰,雄心抱负,不如看淡放下。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这是曾国藩为后世留下的锦囊劝诫,不啻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紧密结合今天的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具有指导性极强的现实意义。它告诫无数后人:你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预判。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其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任何时刻,我们都是处于知行合一的实践之中:我们内心深处不认同的信念,在行动上就行不出来;我们内心深处存在错知错见,所以才导致了错误行为。

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给子女写下这样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值得一提的是,黄炎培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仅严守家训,还将其传给了下一代。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