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08月10日
0 收藏 0 点赞 645 浏览 2186 个字
摘要 :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大学》之止于至善 【原文】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业。为人君……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大学》之止于至善

【原文】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业。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儿子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解读】

这节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讲处世为人当遵守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人伦道德,力求做到安分守己,止于至善。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业]

以《诗经》中如此所言来看,是赞称周文王伟大高尚。周文王居于方圆百里弹丸之地,由于宅心仁厚,以不忍人之心,施不仁人之政获得天下仁人贤士诚心辅佐。周文王当自己获得天下三分有其二的时候,为了天下统一大局,他还仍然臣服于无道的商纣王,被誉为以忠事主,以强服弱之圣贤,表现出他那超凡的光明磊落与伟大。

此节论述其实讲的就是《大学》施教之三纲中之一止于至善的原则,与处世为人之道。止于至善中的止于是说人生在世人人都有自己的立足定位,或者说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职责与身份。至善其本义在于身处自己名副其实的工作岗位上,思不出其外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与应尽的责任。为人之君能做到止于至善,为人之臣能做到止于至善,为人之父能做到止于至善,为人之子能做到止于至善,对百姓能做到止于至善,社会才能井井有条,相安无事,和谐太平。孟子说:方圆,规短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为人之君止于仁,为人之臣止于敬,为人之子止于孝,为人之父止于慈,与国人交往止于信]

以这段论述来看,正好契合了施教三纲之一的止于至善处世为人,安身立命之道。这段论述当属德政礼制的基本伦礼框架。如此的伦礼关系十分恰当的契合中庸之规则,君与臣,父与子的伦礼关系都是处于相互约束,不偏不倚,礼尚往来相互共享,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

止于至善,在于君臣,父子都处于互相制约平衡状态之中。令人所遗憾的是一提起君臣伦礼关系,有些人想到的是忠君与专权,君叫臣死臣不能活;一提到父子伦礼关系,就会联想到孝顺与封建,父叫子死子就得死。如此知其而不知其所以,偏倚偏向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对亲切平衡,礼尚往来相互共享的君臣、父子致中和的伦礼道德,产生疑惑与误解。致使君臣,父子关系令人感到恐惧甚至厌恶。如此偏倚的思想观念应当得以纠正,用正确的中和之道相互约制,礼尚往来上下共享的人伦观念,来认识亲切宜人的伦礼道德,才是正道。

君仁爱,臣恭敬。父慈爱,子孝顺,兄弟亲爱,夫妇有别,与人诚信,这都属于中和之道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关系,是礼尚往来互相共享的亲情关系。如果偏倚的来理解,就破坏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民众之间的道德平衡,就会丧失了源本的和谐亲情感。这就会使美好的人伦道德变成了只知居下忠孝却不知居上仁慈致使美好的君臣,父子亲切关系变成了专权自用而令人厌恶。

什么叫中和之道?《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中庸》如此之论述来解读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正好相契合。君仁臣敬,父慈子孝,这才算是达到了致中和礼尚往来上下共享。如果用中和之道解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群众关系,都是处于相互制约,平衡稳定状态。如果人为的破坏了这个平衡稳定状态,理所当然的就会变成了君不仁;臣不敬。父不慈;子不孝。兄不亲,弟不爱。夫不诚;妻不信,你欺我,我诈你了。由此可鉴,礼制是遵中和之道而建立。唯有做到君臣、父子、夫妻、群众致中和才能互相制约平衡稳定,礼尚往来上下共享。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又如: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诗经》)又如:上好礼,则民易使矣(《论语·宪问》)又如: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民之父母(《大学》)如此诸如此类之引句都与为人之君止于仁,为人之臣止于忠的互相制约关系相契合。反其道而行,为人之君对臣不仁,为人之臣对君不忠,说明了君臣关系是相互制约,共同遵守的平衡制度。

礼制,是遵中庸致中和上下左右逢其和的制度,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制度。绝对不存在君叫臣死,臣就死,父叫子亡,子不能活,如此偏极不契合人善本天性之观念。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是互相制约中庸道德之理论。中庸之道其宗旨就是处世为人要做到立中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力求左右上下逢和,才算中庸恰到好处。儒家一贯认为,对待天下万事万物,唯有遵守中庸而行,才能致使事物处于平衡稳定状态,上下左右逢其和。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唯致中和才是善终。故此,儒家称中庸之道是亲人不远人之道。

孔夫子说:君子中庸而时中(《中庸》)说的是君子做什么事情也是立足于正中,来权衡事物之利与弊,使事物保持平衡稳定,慎防由于偏倚造成物极必反的产生。个人欲图某种利益,要想到彼此是否受损害;个人身处安全,要想到彼此有没有危险;个人想获得快乐,要想到彼此是否因自己高兴而感到痛苦,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君子中庸而时中的道德观念。

为人之君止于仁;为人之臣止于敬;为人之父止于慈;为人之子止于孝;与国人交而止于信。如此伦礼框架与中和之道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只知道臣忠而不知君仁,只知道子孝不知父慈,这才正是小人违背中庸之道的偏极观念。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8754.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26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7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73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2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6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21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