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08月11日
0 收藏 0 点赞 1,023 浏览 2431 个字
摘要 :

阳明先生借孟子之良知概念,重新解释了曾子之《大学》之明德,提出整个宇宙即是理,理即是心,万事万物都是心之化现。因此,宇宙是我心,我心即宇宙。 阳明先……

阳明先生借孟子之良知概念,重新解释了曾子之《大学》之明德,提出整个宇宙即是理,理即是心,万事万物都是心之化现。因此,宇宙是我心,我心即宇宙。

阳明先生认为,一切人,无论其是否善恶,在根本上都是宇宙之心化生幻现。人们日常行、言、思,如本能直觉反应,宇宙纯粹之心自显。人们对事物是非判断的本能、天然、清静的反应,是本性表现,阳明称之为良知与良知。

阳明先生认为,良知是人们本心的本然表现,是本来面目,是自性清净状态,既无我执,亦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具自性清静的佛性,因此,人人都有做尧舜圣人的潜能。要成为圣人,遵从良知的指示而行,需要通过格致正诚、修齐治平的磨砺,即可致良知。

阳明先生将其致良知体系与儒家经典《大学》的纲目巧妙相融,将致良知安排成可具操作性的品性修养与学问提升训练的课程:

首先,阳明心学发展了曾子《大学》中心学思想。《大学》具有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六修持(止、定、静、安、虑、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严密的儒家训练体系,王阳明将三纲领归结为一纲领即明明德。王阳明认为,要致良知,需内圣外王并重,内圣基础是六修持,内圣功夫在格致正诚,外王功夫在于修齐治平。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大学》之明德,致良知就是明明德,《大学》全书讲述的即是致良知的路径与道理。

其次,阳明先生将孟子的良知说与曾子的明德学说相融合,通过对儒家学说重组,形成致良知学说,从而将儒学推向新高峰。良知一词来自《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的致知就是先天的良知。良知如佛性,人人具有,个个自足,自性自足,不假外力。

第三,阳明先生认为,致良知就是通过《大学》之三纲领、六修持、八条目训练,回归本性,回归先天自性,这是致的本意。良知之知是知善知恶的知,致是在事儿上磨炼,在实践中感知、检验。致良知即是在知行合一中,去人欲、回天理,磨掉私心杂念,回归先天本性。

良知虽然是先天理性,但与后天直觉感性相统一。致良知,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的良知,与现实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的功夫相结合。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修养功夫与自我本体融为一体,即将格致正诚、修治齐平成为回归本性、回归初心的操作功夫。因此,致良知之致,是自强不息,是日日新又日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推行,需厘清下列几方面内容:

1,良知本身包括了尊德性与道学问的统一,致良知一方面是为了回归先天本性以尊德性,另一方面是将良知包含的学问与理念反诸自身面对的各项实践。因此致良知,是克制私欲,排除私心干扰,尽心尽力格物过程,又是在科学实验、经济运行与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在服务人民中,回归先天本性状态即致良知,再将良知良能推向自然与社会,才能将良知之功德发扬光大。王阳明曾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因此,致良知需心诚志坚,自省慎独,时刻致良知,年年致、月月致、日日致以提升品性,又在随处随物而格服务人民。

2、致良知之所以具有现实可行性,是因为良知人人本性具有,是自性圆满,只是被私心杂念污染,需要将污染之杂念私心排除。致良知过程,是将心之明镜灰尘擦除过程。致良知即回归人性本然,回归天理。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阳明先生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阳明将良知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良知就是天理,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良知。因此,正如神秀所说,致良知,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实现心理相通,心理相融,心理合一,进而达成天人合一,起心动念,从心所欲不逾矩。

3、良知具有知善知恶之是非之心的功能,致良知是为了提高、巩固、实践检验真理还是错误的功能或功力。知善知恶意之动,是良知之镜的天然功能,但这种功能在私心杂念包围污染下会丧失,造成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忠奸不分、黑白颠倒,甚至违背常识。为此,需要为善去恶的格物过程,这个格物,既包括了时自然的客观的事物事件事情的格,又包括了对人性的社会的经济的格。格者,正也,因此,格物就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擦除灰尘、恢复心之明镜天然功能的过程。格物因此是致良知的功夫,是明明德与亲民的过程,是止、定、静、安、虑、得的修持过程,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的功能发挥过程,通过格物过程,让本性清明,良知自致。

4、致良知,需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要发用流行,即在吃喝拉撒睡中感悟良知,在学习思考辩论中感悟良知,在五元运行六维竞合中感悟良知。因此,致良知,需要面对当下、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需要直面它、拥抱它、感应它,只有随时就事上致良知并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中,才能在红尘中、在入世中、在城乡间、真正在事上磨练致良知的功夫。

5、致良知即格物过程,需要勇猛精进地学习与实事求是地实践相结合。正如四宏愿之法门无量誓愿学,致良知,不仅要学现代科学知识,还得学习国学(中学)西学等古今中外之经典学问,才能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格物致知。同时,众生无边誓愿度,格物致知之明明德后,需要亲民,但民胞物与,现代社会的亲民,不仅是服务人民教育人民,还需要自然环境友好。正如王阳明先生说:致知之必在于行,不行不可以为致知也。在现代社会学习国学,力图致良知者,既要无限扩展自己的德性与学问良知,又要把包含德性与学问的良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日常学习中、日常实践中,才是真正为善去恶的格物实践。

因此,王阳明先生致良知,既是一种提升品德的工夫训练课题,又是围绕品德提升同时进行的知识积累并化识成智的训练课题。在阳明看来,只讲品德提升,不讲学问提高是假致知;只讲学问提高,不将学问用于服务人民保护环境,也是假致知。致知在格物。何谓格物?正本清源,回归本来面目,回归常识,这才是阳明先生所说的: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作者:李国旺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8877.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17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1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68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0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4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1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