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要学会致良知 每人的心中都有杆秤。这杆秤,就是良知。 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有利还是有害、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
原标题:人要学会致良知
每人的心中都有杆秤。这杆秤,就是良知。
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有利还是有害、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其实只有自己最清楚明白。
有时,人们之所以不想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错了,并不是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改正,而是因为习惯、意志的问题,或者是因为眼光、境界的问题。
因为,那些错误尽管是错的、有害的、危险的,但是,它们在人们的面前,总是披着一些美丽的外衣,拥有动人的形象,能给人带来一些暂时的好处,具有一些迷人的容颜,能够麻醉人的神经,可以使人得到一些安慰。也就是说,它们能迎合人们的一些低级趣味,满足人们的一些盲目欲望和低级需求,让人们一时忘记或者忽略它们的危害!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良知总是会受到蒙蔽、不能彰显,或者人们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总是会显得无能为力、缺乏力量。如果总是在最困难、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才呼天抢地、捶胸顿足、懊悔不已,想借助外物或者外力来拯救和改造自己。这样的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效果是很差、很糟糕的。
其实,真正有效的做法是:人们应该学会在现实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在实践中感知自己的良知、了解自己的良知、顺从自己的良知,以自己的良知为牵引和指导,去纠偏改错、立德树魂、进行严肃而认真的自我改造。
比如,一个想法,脱离了实际,偏离了人生方向,就要改正过来,使它更切合实际、更科学可行;如果某一个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那便要进行改变。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不停地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明白自己的对错,找到自己的良知,然后不断地纠正自己、修养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唯有如此,才是一种正确的修行方法和修行之路。
而王阳明所谓的致良知,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在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不断觉醒、不断提高和不断进步的过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