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08月11日
0 收藏 0 点赞 211 浏览 6560 个字
摘要 :

2020年12月6日,国内知名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人生哲学研究大家曹岫云先生为浙商大600多名师生以及来自杭州、宁波、温州三……

2020年12月6日,国内知名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人生哲学研究大家曹岫云先生为浙商大600多名师生以及来自杭州、宁波、温州三个盛和塾分塾的150余位塾生奉献了一场题为《稻盛人生哲学的精髓》的学术盛宴。本文为九问九答。

问1:稻盛和夫曾说,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是几万分之一,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让自己喜欢上一个无聊甚至可能是讨厌的工作?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许多年轻人实际上很难分清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什么是自己讨厌的工作。原以为喜欢,碰到挫折后又转为讨厌。比如有的人喜欢当明星,但一上台就出洋相,马上就从喜欢转为讨厌。相反,原来并不喜欢,但由于某种原因又不得不干,而在认真干的过程中,感觉到这工作很有意思,很有价值,钻进去后更觉别有洞天,于是越干越有劲,以至干出一番大事业。

稻盛就是这样,他的志愿是有机化学,开始时对陶瓷这个无机化学的领域亳无兴趣。但当时的环境下,能找到工作就算不错了,没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他不得不干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工作。

但一旦认真干,他就感到这里面挺有学问的,特别是干出了成果后,周围人对他刮目相看,在自信升起的同时,兴趣也强烈起来,不仅喜欢,而且简直爱不释手。于是拼命钻研,再辛苦也不在话下,结果把这项工作做到了极致,创造了所谓又一个新石器时代。

所谓无聊甚至讨厌的工作,不过是自己浮躁情绪的反映。哪怕是让人小看的清洁工,有人因为认真投入并不断钻研,后来甚至做了清洁公司的老板,公司规模还不小。当然真正不适合自己,无法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或者人际关系无法处理,可以转行或跳槽,现在选择机会多了。但如果干什么都心不在焉,或喜新厌旧,那么,什么工作都无聊、讨厌或变得无聊、讨厌,自己的人生就会可悲可怜。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工作的问题。

问2:我们最近的英语课在学习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话题。我想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理解都不同。请问您的经历中有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人生教训?您对于成功有什么看法呢?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你说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同,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确实,有人认为赚钱多就算成功,有人认为名气大就算成动,有人认为地位高就算成功。但事实证明,钱多官大名气大并不一定成功,或者一时成功,后来又失败了。

虽然对成功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成功是有法则的。遵循这个法则就能成功,违背这个法则就一定失败。这个法则最正确最精彩的总结,不是别的,就是成功方程式——成功=价值观(-100~+100 )×努力(0~100 )×能力(0~100 )。我切身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个方程式的正确无误。

首先,人要勤奋,没听说过懒汉能够成功的。勤奋是我人生的基本经验,比如我自学日语,很用功,后来派上了用场。

其次,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有一点商业头脑,又学了日语,又碰上改革开放,才会抓住同日商合作办企业的机会,使我的人生产生第一个飞跃。

另外,用文字表达思想,我有自信,所以我翻译了许多书,并有缘与伟人稻盛相识。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觉悟,觉悟什么呢?觉悟人的本质是真善美,是良知,并把它发扬光大。

这是我在学习稻盛利他哲学中领悟的,所以我才会努力用利他精神传播利他哲学,这才能够与众多盛和塾的企业家一起打开局面。这是我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飞跃,当然这件事还仅仅是开始。

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全身心投入。做利他的事,做社会需要的事,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做赚钱的事,事业才能持续。把前三项做好,赚钱往往只是结果。这就是我理解的成功。

问3:我是一个日语专业的学生,我以后发展的方向和企业经营应该没有太大关系,我是否有必要花时间来学习稻盛的经营哲学呢?还是应该把时间花在提高专业能力上?现在创新创业类的比赛越来越多,我身边很多人都在参加,但是我发现可能会出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比如某一位同学,他花了很多时间搞这些比赛,但实际上他的能力并没有太大提升,尤其是专业能力,这些比赛也不能为他将来找工作提供什么优势。那有必要花这么多精力去做这类比赛吗?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是不是更好?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当然把日语学好是当务之急,确实没有必要学什么经营哲学。

稻盛大学时代学的是有机化学,他也只是想毕业后到一个石油企业工作,当时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创业办公司。当然,那时候他根本没想学什么管理呀,经济呀,至于经营哲学,当时连这个说法都没有。后来创业是因为发生了新的情况,稻盛本来准备去巴基斯坦当工程师。因为他有发明创造,又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领导才能,别人劝他并出资帮他,他才决定创业的。

我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后来又调到政府机关,是一般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想过办企业。每每看到当时一些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又懂技术,又会做生意,只有佩服的份儿,只觉得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后来,我自学了日语,又正逢改革开放,因工作关系,我帮助无锡地区吸引日资企业。在这过程中,有日商看中我,就开始一起办企业。自己当了经营者以后再看乡镇企业的小老板,便觉得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

关于你说到的创新创业类比赛,我不太了解,没有发言权。但如你所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浮躁的华而不实的所谓创新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问4:现在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上一心进取,而那些视工作为游戏,上班时三心二意的员工就很容易在企业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言,精进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而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讲究精进精神?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学生要不要精进,换句话说,学生要不要努力学习,这个问题不问自明,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过,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数理化电脑网络,各种专业课程,还要学一点怎么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勤奋,或者说学会精进。学生时代养成勤奋的习惯一辈子受用。当然做个好人也很重要。做好人就是与人为善,不要干坏事,犯了错误就反省,反省了,改正了就好。主要就这两条,这两条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磨练,才能不断加深理解。

另外学生时代把身体基础搞好也很重要。稻盛是练空手道,打捧球。还要学会玩,因为踏上社会后,上班工作一忙,就没空玩了。我想,玩要玩得开心,玩也要玩得认真。有特长,有业余爱好最好。

问5:稻盛和夫先生认为,顺利的人生并不会优于艰苦的人生,因为挫折能使人成长。但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千辛万苦换取的舒适生活可能只是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从出生就拥有的。这些命运的不公时常困扰着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命运不公所导致的失落呢?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生顺利好还是有挫折好。人都想有好运,生活顺风顺水,但人是有命运的。比如稻盛出生在贫困家庭,升学不顺利,13岁患上肺结核,又遭遇战争。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业又进了个亏损企业,还与领导关系搞僵。他虽然很痛苦,但挫折和痛苦磨练了他,锻炼了他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用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特别是建立了他的人生哲学以后,按哲学指引的方向,不断奋斗,后来基本上就是一帆风顺了,结果事业隆盛。当然,如果缺乏正确的人生哲学,困难和挫折就能把人的精神压垮,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另外,人生太顺,条件太优越,或年轻时就有很大成就的人,如果因此傲慢了懈怠了,他的人生也可能急转直下。这也不乏其例。所以关键不是顺利和挫折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待成功和挫折的态度,这才是决定性的。挫折失败是考验,老天爷正在注视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失去希望,在失败情况下,咬牙挺住,仍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就可能有飞跃性进步。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同时,成功也是考验。成功后是否骄傲,是否懈怠,老天爷也在看着我们。成功后保持谦虚,继续努力,成功就是继续成功之母。

第二个问题,学生中的富二代从出生就很优越,人生的起跑线就不同,这种命运的不公怎么看?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的问题,程度不同而已。

稻盛出身贫民,班上有富家子弟。老师还嫌贫爱富,偏袒有钱人的小孩,对学生不公平。但稻盛成为知名企业家以后,这位富家子弟还来投奔稻盛,用现在的话说来为稻盛打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命运是变化的。富二代中有优秀的,也有纨裤子弟。穷人出身的,有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也有懒惰成习,只想依赖别人,依赖社会救济的人。

我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许多同学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优越。我的前女友跟我分手,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也是原因之一。但后来她后悔来不及了。我还应该感谢前女友,让我有机会与太太恋爱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多条件比我好的同学现在都看好我。

人生是马拉松,在漫长的人生中,起跑晚一点没关系。只要努力奔跑,持续努力并不断改进, 就能后来居上。所以,不必羡慕条件好的人,也不必因家庭或自身条件差而自卑。自艾自怨没有意义,拿出勇气和志气,努力奋斗就好。

问6:曹老师,作为经营过六家公司的实业家,稻盛经营哲学对您有帮助,但我们大学生现在学习经营哲学是否为时尚早?或许当中的人生哲学对我们更有用,那我们在学习稻盛哲学的时候又应该如何选择具体学习的内容呢?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说到办企业,我自己并没有多大本事,我的部下有好几位经营能力都比我强。因为经营业务大多是与日本企业合作,所以我自学了日语。另外因为我做事比较公正,与大家建立了信任关系。努力做出成绩的,主要是我们的干部员工,所以我由衷感谢他们。

你提到,大学生学经营哲学太早,应该先学人生哲学,你说得很对,这次我讲的就是人生哲学。其实,只要认真听我今天的讲演,人生哲学与经营哲学的关系,我想你自己就能明白,稻盛的哲学是在经营企业之前,就是在打工的实验室里就开始建立的。那与其说是经营哲学,不如说是工作哲学,也就是人生哲学——为了把事情做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愿望,必须心灵纯粹,排除杂念,就这么简单。人生哲学也是工作和经营的哲学,因为经营也是人做的、以人为对象的工作,所以做人做事的哲学在经营中同样适用。

不仅是经营企业,做任何事情,哪怕当学生学习,也要抱这种态度。稻盛哲学的核心,就是那个人生方程式,表达人生哲学的方程式。理解和实践这个方程式一共只有三点:

1、有好的想法

2、努力工作

3、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

就这三点,没有别的。所谓好的想法,就是自利也利他。所以选择内容不必太多,把这个方程式理解透彻就足够了,问题是要在人生中认真贯彻。我这次讲演中,介绍了若干个实践的案例可供参考。

问7:相信稻盛哲学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但我们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实现人生成功的方式方法更是千差万别。我认为成功并无捷径,而追求成功的过程又太累,我们能不能只做一个平凡人?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你说成功定义因人而异,成功路径千差万别,这说得很对。说成功没有捷径,这也很对。成功很累,也有道理。工作虽累,但如果喜欢工作,乐在其中的话,也就不觉得累。相反,太闲太无聊,打牌抽烟,没出息,而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加重,反而活得很累。这样的人也不少。

凡事开头难,正如用火箭发射卫星,需要巨大的能量,但卫星一旦进入轨道,它飞行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平衡时,不需要特别的能量,它就能不断循环。不想出人头地,做一个平凡的人,这也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但是平凡人与平凡人之间,往往差异也很大。稻盛出家当和尚,托钵化缘。初冬时节,戴斗笠,穿草鞋,背着米袋,脚上渗血,一天下来,又累又饿。这时,一位打扫公园的老妇人看到他,把扫帚一放,匆匆跑过来,往他兜里放了100日元,说你饿了吧,买个面包吃吧。看来她不是有钱人,不过是个清洁工,但施舍那100元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傲慢,那颗纯粹的慈悲之心,一下子把稻盛感动得热泪盈眶。稻盛感觉到,那是自己从未有过的、至高无上的幸福。因为在这位平凡的老妇人身上,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稻盛这个大老板,搞慈善事业花钱似流水,设立的慈善财团有上千个亿的资金,却被这老妇人区区100日元感动到这个地步。所以像这位老妇人一样,充满爱心的平凡和只顾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庸俗的平凡,二者之间差距很大。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幸福和不幸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问8:在现代商业背景下,存在许多偷税漏税现象,但有人因此赚钱赚得盆满钵满,相反有的人恪守商业道德却被市场挤压得难以生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不仅是你说的偷税漏税致富,还有走私盗版致富,假冒伪劣致富,官商勾结致富,以权谋私致富等等,这些都是在我们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腐败和扭曲。比如不久前的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居然做了两亿美金的假账,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还影响了国家信誉。要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才有根治的可能。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探讨并解决这类问题,应该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而我们一贯倡导的稻盛哲学,核心就是以是非善恶而非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实践这一条,就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当然,各级领导人带头廉洁奉公,建立制约机制,健全各种规范,也很重要。

但关键还是人的心。不管机制多么健全,规范多么严密,居心不良的经营者不可能杜绝。必须改变人的心才行。怎么改变?稻盛先生的利他哲学及其实践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最近出版的稻盛著作《心》,6个月畅销60万册,就说明这个学说,所谓以心为本的经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恪守商业道德,同时又拼命努力的人和企业,应该说不仅有生存空间,而且从长远看还是大有可为的。关键还是自身的努力,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新需求,只要努力到位,上苍决不会亏待他们。具备这种不动如山的信念,经营者与全体干部员工团结奋斗,就能克服困难,创造新局面。这不仅是稻盛先生的企业,而且我们盛和塾的许多企业家都做得很出色,案例很丰富。相反,那些靠欺骗犯法发财的人,免子尾巴长不了,历史上从来没有骗子长期繁荣这样的先例。

问9:作为人,何为正确?对于每个人而言,标准恐怕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都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更是千差万别。曹老师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曹岫云先生的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请你继续追问下去。这个问题问到底,无非是一个利己和利他平衡的问题。

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换言之,就是判断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再换句话说,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古训道破了我们人的本质特性。

但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的动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权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以是非善恶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断的基准,是根本不可能的,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学是十足的虚伪。

然而,同我们的圣贤一样,稻盛认为,善恶在人心中同居,而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人为万物之灵,主要就灵在这里。人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有假丑恶的一面,假丑恶这个心中贼虽然难破,有时还很猖獗,然而,它却不是我们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良知,是真善美。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建立多重确认、一一对应等制约机制,但更多更重要的应该是基于人性善的理论,领导人以身作则,带领大家,把人的本质特性即真善美发扬光大。稻盛用他的利他哲学,言教身教,仅仅一年,就改变了日航三万二千名员工的意识,并让日航的业绩一下子从谷底飙升至峰顶,达到全世界航空业第一,并遥遥领先,这个事实意味深长。

作为人,

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

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

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

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

应该自利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换句话说,就是按照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办事。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利他也利己。这与人的出生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差异没有关系。它是超越民族、人种、语言、国家、行业、男女老幼甚至超越时代的普遍性的真理。人与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具备同样的良知。人与人最大的不同点,是有没有觉悟良知,并将良知在实践中发扬光大。由这个不同,才会产生种种的不同。然而,按良知办事,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标准,或基准是不变的。区别在于,遵循还是违背。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8931.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17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1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68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0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4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1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