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工科博士刘成轩表示参加课程后学有……
前言: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工科博士刘成轩表示参加课程后学有所得,分享了他的收获。现提炼其核心内容,梳理成文,以激励后学。
儒门心法、阳明心学,一以贯之
文/浙江杭州知行团队
课程开始,潘麟先生就从儒家的核心道德入手,重点阐述了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的关系;再讲到儒门十六字心传,进而引出了经验智慧和先验智慧,三层认知的关系等;由儒门心法自然过渡到心学的论述,并对当代阳明热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最后多方面阐述儒门的修学架构,并引用了《诗经》和弗洛伊德为案例形象化论述等,整个讲学既深刻又生动,既清晰又明理。本文与其说是学习心得,不如暂且说是学习笔记,因为需日久天长地去落实践行工夫,真正活出来,才能彰显自己的先验智慧。
一、儒学是道德学
课上,先生开宗明义,直指核心,澄清两种道德之本质差异。自律道德由心性的自律性而来,源于内在,先天本有,无为而得,属形而上的先验智慧。他律道德来自外在,后天形成,有为而得,如社会法律、规章制度、民俗、乡规、民约等道德规范,属形而下之经验智慧。不能将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混为一谈,阳明心学建立在自律道德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去追求和践行自律道德。儒家追求通过自律道德实现生命觉醒,实现生命内解放、自由和解脱。外在社会性他律道德,是束缚而非自由,是他在而非自在。
以孟子的经权之说为例,先生进一步阐述了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之间的相对关系。常谓之经,变谓之权,即亘古不变谓之经,与时俱进谓之权(权变)。自律道德遵循德性或天道,亘古不变,属于经的范畴。而他律道德会与时俱进,随时而变,如水赋形,随方就圆,属于权的范畴。
二、儒家十六字心传:心学源头,有史有证
(一)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华上古文化的精髓,圣圣相传。人心属后天经验智慧,道心属先天先验智慧。
(二)三层认知
三层认知:感性、知性和理性。依感官而来的情识智慧和依推理、逻辑而来的知性智慧,皆为经验智慧。性理或理性来自先验智慧。阳明先生是高度理性的人,道德(或曰良知)达到了极致成熟和圆满状态。
(三)三种直觉
感性直觉来自第六感,如女性的第六直觉,它有局限性。知性直觉来自经验积累,如作家,诗人,科学家等,先有结论,再做推断,如爱因斯坦,知性直觉也有局限性。理性直觉即先验智慧,先天本有,没有局限,直接明白,当下呈现,好比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四)经验智慧特点
经验智慧的特点是:肤浅,片面化,虫洞化,偏激化;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不全面,或对自身认识不足(无明),会导致一些危险,或令人馅于危险中。所以说人心惟危。
(五)先验智慧特点
先验智慧的特点是:彻内彻外,彻上彻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说道心惟微。
(六)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即内圣精一工夫。王阳明等历代圣贤都是通过精一工夫,实现了内圣成就。
允执厥中的中,其字面意思是不偏不倚,延伸义是超越所有主客和二元的境界和状态。中是先验智慧,是道德觉醒的状态。
三、心学:千古一心,一脉相承
(一)心学
阳明心学呼应尧舜禹上古十六字心传,明确源流关系,中华正宗一脉相承:即生命觉醒之脉,道德觉醒之脉。心学是生命文化,是觉醒文化,是先验文化,是圣圣相传的文化,是经学。经不能变,不能绝,是故我们立志为往圣继绝学。
(二)揭示当代阳明热存在的问题,发人深省
未分清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的差异;未分清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的差异;不清楚自律道德和生命觉醒的因果关系(不清楚儒家的灵魂或终极目标是生命觉醒,即成圣);未能彻察心字的意义,或回避心的含义。
(三)心
阳明心学之心,指良知之心(阳明之心),如孟子所言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这是先验智慧的直觉,是理性之知。良知之心,是道心,不是人心,或者说是孟子所说的本心。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反对唯心,实际是反对人心。人心与良知之心的心不是一个心。阳明心学之心是道心,是良知之心。研究阳明心学就要谈心,否则是无心之学,是空心之学。
四、儒门架构:生命义理,践修工夫,知行合一
(一)儒门架构
通过实现人伦而成就圣贤,下学而上达,学达性天;儒门是常道,是普适的。
(二)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在格物致知上发生了根本的分歧。前者格心内之物,后者格心外之物,其实质是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之区别。鹅湖之会、朱陆之争,其本质是两种智慧之争。只可惜因历史的局限性,无人辨识清楚两种智慧,不知两者关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是人类实现内解放和外解放不可或缺的智慧。如果经验智慧自朱熹始,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将诞生于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而不是诞生于西方!可惜历史不能倒流,只能留下千年一叹,让后世弥补这一课!
王阳明心学之格物致知,指去除内心深处不良之物或五毒,去除不符合德性的一切东西,找到不良之物并排除之。发现的前提是反省。格的次第是反省→发现→去除。致知就是致良知,即努力唤醒道德(良知)。格物是从负面讲(去除),致知是从正面讲(唤醒),即正面和负面两头下工夫。
正心就是调心,将圣贤的教化言行作为镜子,将不合调整为合,即是正心。正心和诚意也是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头下工夫。儒家倡导仁智勇,其中的勇是指人不畏惧大事,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以及人生中各种极端之事,不喜欢温水煮青蛙的生活,不过躲进小楼成一统那种不温不火的生活,如阳明先生用一切倒霉的事情炼心。
知止而后有定,定在澄净中,要无为,不要打扰这个身心,如让一碗浊水自己澄清下来,水净则通透、放光。知止即立志,即明志,立得住才能行得远,目标定了身心才稳得住,如船有锚。否则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活一天算一天,浑浑噩噩地过一生,最终一事无成,临走时留下人生之遗憾!
儒者是借事调心、炼心、觉心之人,不畏惧任何考验和磨难,一切经历都是我调心的工具。儒家提倡透过艰苦的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觉醒,进而实现生命觉醒,这是儒家的纲常或修行架构。
什么是儒家完人呢?成就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一如阳明先生。在立德上,阳明先生把自律道德觉醒到极致,彰显到了极致。在立功上,阳明先生立下世功,如平叛乱、剿匪等,他是军事奇才,有极强的治世、办事之能力,处理人世间之顽疾沉疴。在立言上,阳明先生通达孔孟、上古文化大家、理学大儒,开创了心学宗派。故,王阳明是真实成就了三不朽之人,为世人立下不朽之典范,将被后人千古传唱。
五、点评《诗经》:文学艺术源于生命,回归生命
《诗经》是上古时代的文化总集。从生命学的角度看《诗经》,它是一诞生就成熟的文化,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文化。《诗经》是生命科学最早的一部著作,是古人在三四千年前对生命的洞见。比如《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意思就是我们要念念不忘祖先的丰功伟业,通过实践来继承祖先伟大的品德。这就是儒家的修行法门(念圣贤法)。
可惜从祖辈到我们,几代人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文明文化教育,父母、学校老师都没有教给我们真正做人的道理,我们不知人生的使命、生命的真相。因此,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与古圣先贤们越离越远,活得离生命越来越远,痛哉!痛哉!
如今,我们能通过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走进阳明心学,走进新国学[1],走进生命科学,何其有幸!
六、儒家因果、佛家因果之区别
儒家因果突出家族传承,以血脉为贯穿线,也涵盖夫妻关系。如《周易·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家因果强调个人传承,以神识为贯穿线,同家族没有关系。因分为善因恶因无记因。如《璎珞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曰:‘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课上,先生还讲到道家之玄览义,解玄与览之深意,让我们领略到东方智慧之深奥与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的智慧正绵绵不绝、无穷无尽地流淌着……
呜呼!东方文明文化,博大精深,真实不虚!
中华文明,圣圣相传,千古一心,真实不虚!
生命真理,义理完备,可修可证,生命科学!
今之为人,不负圣贤,不负生命,不辱使命!
吾之后学晚辈,生生世世,将无悔做华夏儿女!
后 记
西方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近现代西学东渐,建党百年,中华儿女,开放学习,励精图治,我们终于迈上科技强国之路……
百年后蓦然回首,科技的发达、智能的进步、物质的丰富,所带来的生命外解放,并没有带给我们精神的富足,家庭的幸福,身心的安顿,健康的满足等等,伴随而来的是生命的物化,心灵的迷失,人生的迷茫,身心的困顿,紧张与焦虑等等。当代人渴望安身立命,渴望找到真正的幸福,渴望找到生命终极的归宿!
东方有生命科学。来自古圣先贤的生命实践总结、智慧之结晶,正是当代人获得生命内解放的终极良方!阳明心学集儒家文化之大成,汇中华道统之正脉。愿阳明心学之道统,成就国人之致良知;愿东方文明之光,照亮、温暖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注:
[1]新国学由著名学者潘麟先生创立。2012年,出于对时代现状的回应,潘麟先生撰写了《新国学宣言》一文。在文中,先生总结了当今时代的顽疾,剖析了东方传统文化为何没有受到重视的深层原因,阐述了国学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等重大问题。新国学之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格局视角之新,见地内涵之新,传承方法之新。
1.格局视角之新。新国学从世界的眼光和格局来理解东西方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如同般若智慧(先天智慧,与生俱来,凡圣无二)和经验智慧(后天智慧)的关系。东方文化侧重于般若智慧,重视内在的生命实践,最终发展出促进人类内解放的各门学问,如心性之学等;西方文化侧重于经验智慧,重视经验智慧的积累和总结,最终发展出促进人类外解放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般若智慧和经验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少任意一个,人类文明文化都无法顺利发展。由此可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并非是此消彼长、势同水火,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般若智慧和经验智慧的提出,圆满解决了东西方文化长期存在的难题。
2.见地内涵之新。新国学的核心内涵是生命科学。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东方无科学,因为科学就等于西方的自然科学。若以西方的自然科学为标准来衡量,东方的中医、气功、瑜伽、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等都不是科学,它们的生存权就会被剥夺,其后果非常严重。这种观念已经被证明是极其偏狭和错误的。只要这种文化偏见不打破,弘扬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东方文明就会成为空谈。生命问题一直是人类的核心问题,而以中印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探索生命真相方面的努力足以成为一门媲美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问。研究生命外在的对象可以成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生命本身的研究也可以成就一门学问——生命科学,如儒家明明德即是这样的学问。现代学院派也有生命科学这一提法,但究其根本,实质上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体科学,并未进入生命问题的核心。唯有东方的学问才真正进入生命问题的核心,儒、释、道、医、易等皆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生命的真相。
3.传承方法之新。新国学指出,东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道统传承,而非表面意义上的学统传承。道统是东方文化的灵魂,没有道统的东方文化只剩下躯壳。道统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的生命传承来实现的。近代以来,中华文明的道统中断,学统也岌岌可危。若要复兴东方文化,必须重拾道统,而道统的重建仰赖于尊师重道传统的恢复。东方生命研究院正是以师徒授受的道统方式传承东方传统文化,经过数年的实践,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
更多精彩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蓝字进入链接查看精彩视频)
相关链接
狮子吼唱诵小音箱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东方生命研究院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欢迎转发。
更多课程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方生命研究院,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新国学—阳明心要公益课中查询全国各地的阳明心要公益课。欢迎就近参加,欢迎推荐朋友参加!
潘麟先生最新著作连载请关注头条号:东方生命研究院。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