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自清朝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统治集团的昏乱、苛敛和纷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现代历史学家也大多持有类似的观点。但也有一……
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自清朝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统治集团的昏乱、苛敛和纷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现代历史学家也大多持有类似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主张,明朝的灭亡主要不是人为因素所致,而是生态环境异常变化的结果。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明清之际的社会鼎革是人力还是天意?也有人认为,明末发生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白银流入减少,明朝灭亡是为这场危机所累。我认为,尽管白银流入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它加剧了明朝的社会矛盾,但它并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明朝灭亡归根结底是统治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内部矛盾和痼疾。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的灭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贫富之间的极度分化。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我们知道,明朝中期以后大土地所有制恶性发展,造成了富者极其富,而每至于剥民;贫者极其贫,而甚至于不能聊生。当时有人提出赋役改革,解决赋役不均的问题,但成效不大。在明朝最危难的时候,有人甚至建议剥取绅富的赀财,以纾解国难。更招致到强烈地反对。因此,也不可能付诸实施。第二:区域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知道,从唐朝后期开始,江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方。进入明代,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由于南方田地较肥,产量较高;北方土地较瘠,产量较低。所以在赋役方面存在着江南是以田作为标准来定差役,江北是以人丁作为标准来征收差役。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实行按亩加派,不考虑北方田地贫瘠的自然条件,强行平均摊派。这当然是极不合理的。此外,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都落后于南方。因而,承受自然灾害和经济剥削的能力相对较低,更容易爆发全面性的社会危机。从而成为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区域。第三:统治集团的整体腐败。张居正改革夭折后,明朝统治集团迅速腐败。最腐朽的自然是皇族。明朝最后几个皇帝,明神宗贪财怠政;明光宗一月而亡;明熹宗荒嬉昏聩;明思宗虽有中兴之至,但其性格刚愎自用,并无力挽狂澜的本领。明末皇族就犹如一个大染缸,再也培育不出中兴之主了。至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万历时赵南星就曾经说过:署印如打劫。就是各级衙门就像强盗一样打劫。到崇祯的时候,给事中韩一良说:今之世局,何处非用钱之地?今之世人,又何官非爱钱之人?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百姓无法生存下去,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第四:官僚群体的剧烈纷争。万历以降,官僚群体内部纷争日益激烈,严重干扰了朝廷处理政务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从清朝初年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党争作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我要辨析的是,在评价党争当中,对党争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显然是不公允的。尽管双方阵营都有君子小人,但总体上来看,东林党人中君子居多,其对立阵营则是小人群聚。东林党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要求朝廷倾听天下的公论,支持赋役改革,代表了进步的力量。但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被打压的境地,其政治和社会主张无法付之实施。这也说明统治阶级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无法统治下去了。
在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当中,我还想谈一点,这就是明后期政府对于军士、驿卒等特种职业者的利益过于漠视。军士、驿卒这些人基本上已经和土地相脱离,他们从事的职业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一旦失去了职业,或者职业收入变得不稳定了,他们就会沦落为被遗弃的社会集团,往往不得不依靠非法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为什么农民起义军中那么多士兵英勇善战?和士兵的加入、驿卒的加入有很大的关系。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大量的贫困士兵投入其中。可以说,明末为了缓和财政危机,过分漠视某些群体的生存窘况。在制度改革时,未能顾及利益受损者的生存权,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我讲到今天,明朝的历史已经讲了36讲。这36讲当中,我们讲到了开基创业的朱元璋,讲到了魂系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中间,明朝经历了277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它的寿命仅次于唐朝。这277年的历史,如果划分阶段的话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宣德年间,这个时期可作为明朝的开创期。明朝的各种制度、明朝的国家机器的创制,都在这一个时期定型了。从明英宗正统年间到明武宗正德年间,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明朝的腐化期,明朝的各种社会危机显现出来。第三个时期,从明世宗嘉靖年间到明神宗朱翊钧初年张居正改革,这是明朝危机与改革并存的时代。张居正的改革对明后期的政治影响深远。第四个阶段是从明神宗中期以后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统治结束,这是明朝的衰败期。明朝经历了这四个时期,有过繁荣,有过昌盛。但是,明朝最终没有走出灭亡的怪圈。明朝灭亡了,它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注:本文系笔者整理王天有教授录制节目《中国历史大讲堂—明史》所得,今陈列如上以示对王教授的追思,并在此遥祝王教授桃李芬芳,万古长青。如有版权侵犯请及时联系作者,将即行删除。)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