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清代名臣张廷玉曾说: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
清代名臣张廷玉曾说: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时至今日,王阳明为官、为人、治学、处事的精髓,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的王士祯也说过: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了解过王阳明的一生,阅读过《王阳明全集》之后,小编总结出了这5条人生精华,每一条都戳中内心,令人五体投地,受益良多。
立志
王阳明年轻时在北京读书,他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回答他说:当然是读书当大官!王阳明不以为然,然后他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该是读书当圣贤。
王阳明从小就胸怀大志,尽管他5岁仍不会说话,但是记忆力非常好,幼年时遍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和他父亲是吏部尚书有关。十几岁时出游居庸关、山海关达一月之久,领略当地风土人情,年轻的他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向。
有人说: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很难成就伟大的人生。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圣贤的人,对于功名利禄却从不记挂于心。他步入仕途之路坎坷不断,多次落榜之后旁人都劝说他,但是他却志不在此,笑着回应他人: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做事留有余地
明穆宗这样评价王阳明: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
王阳明为官之后也是一路坎坷,在正德十一年时,兵部尚书王琼十分赏识他的才干,王阳明终于得到升迁的机会。在南赣进行平乱,立了大功。到了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此时的王阳明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发出檄文,募集义兵,准备派兵征讨。
王阳明使用疑兵之计,趁宸濠军队在南昌的兵力空虚,一举攻克南昌,而宸濠在鄱阳湖经过三天激战,最终兵败被俘。
此时的王阳明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宁王在朝中的势力错综复杂,于是他把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自己称病避免了灾祸。尽管没有受到朝廷的封赏,但是正是由于王阳明做事留有余地,才得以保全自己。
很多人做事情不留余地,不想自己的退路,往往到头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反而连累了自己。
说话,行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会说话的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王阳明也说过: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将劝意多,方是。
而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县城龙场镇龙场悟道之后 , 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世界观点。
王阳明心学能教人自信、教人自尊、还能从人人都有良知所以人人都是圣人的角度暗示着人人平等的思想,作为死板的、一本正经的儒学中的另类,它无疑是最灵动的、最开放的儒学,这在15世纪的中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今日书单
今日推荐书籍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书籍一共五册,全书无删减,售价为108元,领券后减10元,十分的便宜。喜欢王阳明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这套书籍。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这是百万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经典全集!阳明心学研究专家、知名历史作家度阴山代表作。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让你在愉快的阅读中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