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08月11日
0 收藏 0 点赞 611 浏览 5910 个字
摘要 :

面对别人的过错,不生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 我们和朋友、亲人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他们的错误,一……

面对别人的过错,不生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

我们和朋友、亲人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他们的错误,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

古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我们若是老是盯着别人的错误不放,很容易击起对方的反击,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事情就算毁了。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相交为友。

俩人一起去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年底分红却每次都拿大头,有人就说管仲贪财忘义,不能交。鲍叔牙也不生气,反而为管仲辩解,说他要赡养老人,多拿点钱是应该的。

俩人一起出去打仗,管仲每次冲锋在后,逃跑在前,别人就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就替管仲辩解,说他要赡养老母,不能把命丢在战场上。

管仲听到后,感激不已,哭着说:知我者,鲍叔牙也。

后来齐桓公当政,在鲍叔牙的大力支持下,管仲被拜为相,推动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

而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也因此传为佳话,永垂青史。

王阳明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生气责备人,王阳明就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尝责辨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已私克去方可。

不要去评论别人的是非,当要责备他人的念头出现时,就把它当作一个大私欲,坚决除掉。

责备别人的时候,先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别人这么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忍不住要生气的时候,先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错误,切莫乱发脾气,激化矛盾。

面对挫折困境,不生气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

一个人面对挫折而愤怒,是因为他的修养还不到家,还没锻炼到不动心的境界。

荣辱得失都是身外之物。一旦为其动心,那就内心就只能被奴役驱使。

王阳明说: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面对挫折困境,人千万不能生气,而是要学会不动心,顺其自然。

老子讲上善若水。

水从上往下流动,它只是自顾自地往下流动,遇到障碍就绕开,绕不过去就积聚力量,等力量充足就漫过去,一切顺其自然。

人面对困境,也要有漫过去的心境。

一旦动气,毁掉的是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面对困境,只有心不动,自顾自地去做,不要被情绪扰乱自己的心灵,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

就像王阳明一样,被贬到贵州龙场,瘴气毒虫,荒无人烟。但是王阳明却心如止水,默默读自己的书,思考自己问题。

等自己的积淀到了,顺理成章地创立心学,立定成圣,困难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面对别人的闲话,不生气

人生在世,谁不说人,谁不被说。几乎每个人都听到过别人说自己的闲话。

面对这些话,人很容易生气。

人都会在意自己的形象,觉得自己会因为这些话而形象受损,进而生气。

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也有很多闲话扑面而来。

心学和程朱理学相冲突,大家斥责心学是伪学。

王阳明就说: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

别人的诽谤讥笑,不要放在心上,而是要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事实胜于雄辩,面对非议闲话,不要生气,急着反击,急着辩解。

你一生气,别人反而以为是戳中了你的痛脚,反而坐实别人的污蔑。

只要踏踏实实做出成绩,说闲话的人自然就闭嘴了。

王阳明曾经有诗言志:

智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人生在世,总有毁誉傍身。众口难调,若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岂非寸步难行?只要立定脚跟,踏踏实实地去做,不违本心,不负初心,就足够了。

看别人不顺眼,不生气

王阳明的四句教里有这样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万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没有善恶之心。就像庄稼和杂草,本是一般无二的生物,天地没有偏袒谁,也没有厌恶谁。人心本来也是如此,无善无恶。

但是,人要吃粮食,自然希望庄稼长的好,于是就有了善恶之分,铲除杂草,呵护庄稼。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好坏之别,是在人内心不同的关照下,才产生了好坏之别。学生曾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别人就是自己内心的镜像,看别人不顺眼,多半是自己内心这面镜子出了问题。

苏轼曾说:吾上可配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王阳明也曾说过:见满街都是圣人。

看别人不顺眼而生气,多半是自己的修行还不到家,不要总是挑别人的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个人内心温暖有爱,看别人也一定充满阳光和善意。

王守仁继陆九渊之后完成的陆王心学,曾与封建社会后期长期统治思想界的程朱理学形成对立之势,影响了明代中期以后的思想达多年之久。他作为继孔孟之学的儒者,曾热情地追求圣人 的理想,不仅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创立良知说,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良知,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同时王守仁作为明朝时被封建朝廷任用的官吏,又曾不遗余力地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曾亲手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和广西少数民族的造反;他所倡导的良知说其用意也是为了巩固封建制度,求得封建社会命运的长久不衰。

对于王守仁这样一个生在复杂时代的复杂多面的人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人们历来认识不同,众说纷纭。历史上,推崇他为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传习录上》徐爱语),或曰兼立功、立言、立德三者于一身的圣人者有之;把他看做明朝亡国的祸首,谓阳明一出而尽坏天下之学术,坏天下之人心(张烈《读史质疑》卷四),说他是圣人的万世罪人者也不乏人在。到了现代,人们在研究他的思想时,有的赞美他的学说具有平等精神、个性解放的要求,引发了对理学的思想革新运动,有的则指斥其学说鼓吹蒙昧主义,欲破心中贼,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是功是过?这里无须多作评说,我们只要继续沿着他思想的轨迹,看看在他身后其学说的演变和思想的影响,就自然可以经过思考而得出每个人自己的结论。

天泉证道与王门四句教王守仁晚年有两位大弟子,一个叫钱德洪,一个叫王畿(汝中),他们经常协助老师教诲新来的弟子,也常在王守仁身边耳濡目染,听他讲一些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透辟的话。嘉靖六年九月,王守仁受命到广西出征前,钱、王二人之间发生了一次争辩,内容是如何理解致良知说实质,以及王守仁常用来教导学生的四句教言:

王畿举王守仁的教言,说:先生常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钱德洪即问:这又怎么样呢?王畿接着说:我以为这四句话中有矛盾的地方,恐怕不是一种最终的定说。如果人心本来是无善无恶的,那么由心所生出的意念自然也是无善无恶的,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故老师的这四句话,很可能是随机指点的说法,我们不能把它看做不变的定理,应该靠自己去领悟。钱德洪一向是个守规矩的学生,听了王畿的话,很不以为然。他以为,老师的说法怎么能随意更改呢?

于是说:我认为这四句话就是老师教人的定本,一句话也不能改。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即:人心本来都是无善无恶的,这是天生的良知,但人生以后有闻有见,所以心被后天习染,自然有了善恶。老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不就是要我们做为善去恶的功夫,来恢复心的本来面目吗?如果只强调心是无善无恶的,那还用得着什么道德修养的实践功夫呢?

钱、王二人争持不下,于是当晚一同去请问王守仁。这时天已夜半时分,王守仁送走了最后一批送行的客人,便移席天泉桥上,在年前中秋节夜晚师生们曾欢宴歌唱的地方,为二子解难。他先让两个弟子各述己见,细细地听过之后,才说:

我今天将行,正要你们有这一问,我好讲破此意。你们两人的见解,应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才可以成为完整的意见,千万不可各执一边。

他说,我历来教育学生,都有两种方法。因为学生的资质不同,或教他们修养,或教他们直悟,全是因人而定: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其次不免有习心在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传习录下》)他嘱咐两个学生说:以后与朋友讲学,千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就依这四句话指点人。但是,他又告诫说,世上所谓利根的,绝顶聪明、资质高的人,其实很难遇到。即使是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渊,或大理学家程明道(颢)也不敢这样自封,而都要用切实的修养功夫。所以,一定要在良知上克己去私,做为善去恶的实践功夫,切不可悬空想象,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同上)王守仁与钱、王二弟子的这一段故事就是天泉证道的故事。天泉证道中所举的那四句话,就是人们讲的王门四句教。

它点出了致良知学说的核心问题,由此,便引起了王门后学无休无止的争论,并成为后人评价王学的焦点。

天泉证道时,王守仁将行广西,似乎知道与弟子们讲学的日子不会太多,所以他是带着对自己学说的发展,与对阳明学派前途的担心和不安来讲这番话的。一方面,他恐怕弟子不明白这些年来自己讲学的宗旨、自己思想的奥秘,而不得不点出良知的无善无恶本质;但同时,又唯恐一下子点透会导致一些图轻便不用功之人放弃致良知的实践功夫。所以他一再强调上根(上智)之人绝无仅有,人人都应该用在事上磨练的修养工夫。

王守仁的良苦用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他身后,他的弟子果然根据各自的理解去发挥阳明学说。王守仁的弟子,依照《明儒学案》的说法,按地域分成七派,它们是;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闽粤王门和泰州学派。其中浙中是王守仁的家乡,江右(江西)是他长期做官讲学的地方,还有泰州学派,这三派都是势力和影响较大的派别。但浙中王门的重要代表王畿,坚持按照心、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的四无观点解释良知说,把良知看做无是无非、无善无恶、不学不虑的本来天性;以为致良知不用修养、当下现成,这就好像在悬崖上放一件物,只要撒手,它自会滚落下来,又像是珠走玉盘一样,毫不费气力。

这样的良知现成说,完全忽略了王守仁事上磨练的修养功夫,背离了良知说封建道德的宗旨,而流入佛教的空无观点,被称做狂禅。

泰州学派王艮虽然没有脱离儒家的立场,但他的后人背离封建道德更远,《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中说: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山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在这中间,江右王门虽然坚持王守仁的道德实践修养说,被认为是王守仁的正传,但他们想纠正王畿等人的偏向,自己在理论上又没有什么大的发明,这就使得他们的影响反不及前两派那样大。

看了王门弟子的情况,我们不禁问: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会导致狂禅 和对封建道德的冲击,甚至否定呢?这还要从王门四句教所包含的意蕴说起。四句教的首句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尽管有些维护王守仁学说的封建道德色彩的人总是否定这句话为王守仁的原话,但以无善无恶来规定良知的最终本质,确实是王守仁本人的思想。他这里讲的,是他为学所追求的最终修养目标。如果我们结合王守仁少年时豪迈不羁的性格及他后来讲学的狂放精神看,无善无恶所提倡的其实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儒家思想虽然讲封建道德修养,但它作为哲学也要求人达到一种精神境界。理学中常讲孔颜乐处,就是要人以孔子和颜回为榜样追求这种境界。又讲鸢飞鱼跃,鸢,指在长空中飞翔的鹰。鸢飞鱼跃与我们平常说的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话有相近处,就是指人在精神上、心理状态上能够自由自在、潇洒自如,没有负担。

关于这个题目王守仁讲得最多,他还举很多例子,用了不少比喻。例如他的学生薛侃在给花锄草时,曾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天地间为什么善这样难培,恶这样难去?薛侃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其实是将伦理的善恶问题转移到与此不相关的花草身上。王守仁回答:这样的善恶,都是由你心中的好恶所生。天地生花草,与生其它万物一样,都没有善恶之分,你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你欲锄草,就以草为恶了。

他由此说明,无善无恶本是自然之理,有善有恶都是人的情绪在作用,只有做事的时候一切顺其自然,保持平静的情绪,这才能达到无善无恶的境界。他这样讲无善无恶,是要人解除精神上的各种负担。所以他又曾这样举例说,心体上容不得一点意念滞留,才能让良知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你的眼睛是明亮的,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尘。如果眼里有一粒沙子,就会满眼混天黑地,什么也看不见了。退一步讲,即使眼里迷入的不是沙子,而是金粉,会不会就两样呢,他说:不,它们揉到眼里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王守仁这样告诫人们,不仅坏的念头不要执着,好的念头也不要太执着。

例如养花时,因为草有防碍就去锄草,偶尔锄不净,也不要成为心理负担。他用这样的道理讲致良知,要人凡事顺着自己的本心、真心去做,不要强求,即使是道德修养也是顺其自然的事。这就是不违背良知的本体。王守仁的思想讲到这里,尽管他没直接说,却已经包含了冲破一切外在精神束缚的意思。如果我们问:对圣人的过分迷信是不是违反了人的本心呢?

对于儒家经书一味地固守是不是束缚了人的思想呢?对于通常的道德规范只知道循守而失去了灵活性、变通性是不是也要适得其反呢?他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王守仁追求内心的自由解脱,把佛教的无念、无相,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修养方法也融到致良知的思想中来,以便为封建道德修养服务。但是他把这种思想强调得过分了,就必然要冲击封建伦理本身,使人感到一切道德的规定都是多余的,人只要遵照自己的本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可以了。他的弟子王畿就是这样把王守仁思想引向了佛教,偏离了封建道德修养的大方向。另有一派弟子,与王畿思想相通而又不同,他们中有的人更危险,彻底走向对封建道德的否定。

一个平民的儒者王守仁倡导人人都要做圣人,以为,即使是愚夫、愚妇,一字不识的平民百姓,在他们面前也同样摆着一条成圣之路。后来在他的弟子中,果然出现了一个平民儒者,叫王艮。他不仅自己大胆闯入儒家圣人的殿堂,而且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泰州学派,想培养一批像他自己一样的平民儒者。

注:本文为心友推荐;请该文原作者尽快与本平台联系!欢迎大家继续推荐优秀作品!

来源: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阳明文化书院整理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龙场山下王阳明

洞中百年修此身

勤修苦练来得道

一心向道无杂念

合一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图片文字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商务合作、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发送邮件至

1587915858@qq.com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9003.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20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5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70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0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4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2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