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文武都臻于极致,史之罕见;其创立的阳明心学,与孔子、孟子、朱子齐名。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其思想……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文武都臻于极致,史之罕见;其创立的阳明心学,与孔子、孟子、朱子齐名。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其思想的精髓。知行合一的出处,来源于《传习录》,原文内容如下:
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以上原文,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具体讲述了哪些人生哲理呢?以下是我的个人愚见,请各位达人参考阅读。
首先,王阳明《传习录》中所提及的知行合一,并不是简单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思。从以上原文中的前六句,就足以说明清晰。这里的知,是指的致良知,而非简单认为是知识、理论的意思。良知,从我们出生开始,人人都与生俱来,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基于此而做出是非的判断,和善恶的辨别。这就是阳明先生说的知是行的主意。
而行是知的功夫,说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意识,采用合理的策略,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如何成功的践履,则考验的是实施者的知识水平层次,以及道德修养。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两句说明了知与行的因果关系,却又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只有把握住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偏面强调知,亦不偏面看重行,才可以在修行的道路上,获得比较客观的反馈。在道德指引下的意识行动,可以产生实际的善行;而在这种情况下触发的行为,因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可以理解为完成了致良知。
第五句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讲的是如果我们恰逢在某个场景里,只要能说出指导行为的某种道德思想,那么,就会自发地触发相应的行为。比如,因好面子而大肆地铺张浪费的现象,只要有人善加指引、劝导,此类社会现象必定会大幅地减少。再比如攀比成风的现象等,诸如此类,皆可以借善言,行善道。
第六句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说的是如果我们付诸了相关的行为,那么,肯定有指导此行为的道德为前提。阐明了施行必有其旨的道理。
对于阳明先生的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只要为了致良知,则自然可付诸于行,或自发于行;而自觉触发的行,则必定有其道德制高点作为其行为的指导。就像古时候对其他势力发动一场战争一样,首先要师出有名,而且必须是名正言顺的,从道理上是正义的。有道伐无道,自然是天理。天道之下的施行,必定天道昭昭,必定水到渠成。
而原文中紧后所述的,是阳明先生针对偏行与偏知而举的两个例子。偏行,即做事情没有中心思想,懵懵懂懂,这叫做冥行妄作。白话一点就是,光顾着埋头干活,但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样的活,为啥而干活。而偏知,恰好相反,即整日陷于妄想、空想之中,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却不着实躬行。这样的人,有点颇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即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因此,阳明先生说,知和行不能分开去做,也不能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而是需要知行合一,才正是对症下药。如果先知再行,则永远都认为知而不足,担心躬行不效,所以一辈子都不去践行,而一辈子不能致良知,成就大志。而先行后知,前文已有论断,这里不再赘述。
即便如此,这样的思想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即阳明先生强调的求理于吾心。他过分强调了主体的作用,认为只要有行为,就有其道德指引或意识驱使。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而忽视了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要做到客观地进行实践,则是需要融合相关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里面。不过,这是从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的维度,来审视当时他的思想。
当然,瑕不掩瑜,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对我们现今的工作、生活方面,还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我大致罗列了如下几点:
第一,我们做事情之前,首先需要致良知。即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有正义感的人。从最纯真的素养水平,充分地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境界,从而践行自己的良知。
其次,养成言出必行的良好习惯。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自己的道德和认知水平,制订工作、生活或学习的计划,以实现近期需要达成的小目标。只有不断去实现各个小目标,最终才能完成人生的大目标。
第三,当我们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的时候,需要多做反思与总结,并从道德上审视自己近期行为是否完全符合。如不符合,则暂停行动,先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再选择方向,继续前行。切勿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地埋头苦干。
总而言之,从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处于封建社会中的人来说,能领悟到如此深刻的人生哲学,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举世无双的。曾国藩曾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可见阳明先生的思想,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奇迹。对于他的思想,如何古为今用,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的问题。
作者|腾飞之龙
写于鹏城。2020-10-6。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