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原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故得名。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是新儒家心学的主要创始人。其学说影响深远,近世为蒋介石等人所激赏,亦曾风靡日……
王阳明,原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故得名。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是新儒家心学的主要创始人。其学说影响深远,近世为蒋介石等人所激赏,亦曾风靡日本。
王阳明先祖为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小聪明好学,善射能骑。11岁时随祖父王天叙赴京师,途经金山寺,赋诗曰: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又曰: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次年,小王阳明在京师就读,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答:惟读书登第耳!,他却近乎狂妄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27岁时,他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转兵部主事。34岁时,因上疏营救被奸臣刘瑾迫害的戴铣等人,被责打40大棍,贬为贵州龙场驿臣。其时,大悟格物致知之理,提出知行合一说。
44岁时,王阳明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平息了农民暴乱,因功升为右副都御史。从剿寇的实践中,王阳明悟得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
47岁时,他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反叛,但反遭诬陷,甚至被认为是朱的同党。明世宗即位后,虽封之为新建伯,但未授实职。此时,王阳明始揭致良知之教。
55岁时,王阳明总督两广兼巡抚。他定计招抚叛军,被招抚的群众多达7万人。广西瑶、侗族暴动,数十年未被平定,随后也被他平息。
虽立了大功,但王阳明却未得到皇上的奖赏,直到57岁因病去世后,桂萼等人仍不肯罢休,弹劾他擅离职守,说他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请求皇上禁邪说以正人心。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批判与补充。朱子注重理与气、道与器、知与行、天理与人欲等范畴的对立、分二,而王阳明则强调他们的和谐、统一;朱子以理作为客观精神,来构筑他的哲学,而王阳明则以心作为主观精神,来形成体系。此心不是孟子的心之官则思的思维器官,而是一种主观意识,是内在于人的日常伦理。在这里,心与理是可以合一的,心即理,应求理于吾心。因此,学贵得之于心,不应以圣贤经传为是非标准。
在对待心与物的关系上,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是物的主宰,而人是物的创造者,是一切是非价值的标准;并且,人心都是自足的,愚夫与圣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满街人都是圣人。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主张不行而知,程朱主张知先行后,而王阳明则首倡知行合一,这为其破心中贼、致良知奠定了基础。去除货、色、名、利等私欲和闲思杂虑,就是王阳明之为圣之功。
良知说亦是王阳明的哲学核心内容。良知者,心之本体,良知即天命之性、即主体意识。因此,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圣之自我道德修养回到明洁之本心,进入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王阳明认为,只要透明本心、体认良知、胸中洒落、充满生机,即可达圣贤气象。
王阳明的破心中贼,是当代中国大公灭私、斗私批修、兴无灭资、灵魂深处闹革命思潮的先声,也是现代以来中国空想主义、浪漫主义、准宗教主义思潮的先声。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不能容忍人欲、私心,而西方人却利用它来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致力于完善法治来保护隐私、私产?
王阳明致力于内圣之时,正是西方人寻求外王–––寻找新大陆,扩张殖民地,探索自然,醉心于发明之年代,可以说,悟心穷理使中国错失了第一次发展的机遇。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发生近代科技革命的关键时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芬奇正在研制战车、战舰、大炮、飞机,正在绘制世界地图、解剖人体,哥白尼正在创立太阳中心说,而此时中国人却在回归内心,对着竹子格物穷理。
王阳明到处大讲心学,一时趋之若鹜。王称:心外无物,心者天地之主、万化根缘,因此,关键是要净化心灵;他倡导知行合一,以便破心中贼、致良知,他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狠斗私字一闪念,避免思想犯罪。
王阳明不仅拿笔杆子,而且拿枪杆子。他巡抚南赣、汀、漳时,血腥镇压了谢志山等部的数起农民起义,平定了朱宸濠的叛乱;任两广巡抚时,他招抚了酋长卢苏、田受的起义,镇压了广西八寨断藤峡数十年未被平定的农民起义。
纵观王阳明的为官为学,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破心中贼,二是破山中贼,他为挽救日见颓败的皇权秩序可谓竭尽了心力。
1994.9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