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资讯 2022年08月11日
0 收藏 0 点赞 207 浏览 5809 个字
摘要 :

王阳明的一生,证成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气象万千、光耀千古。他一生三次证道,36岁时贵州龙场悟道心即理,48岁时南昌悟道致良知,55岁时余姚天泉证道……

王阳明的一生,证成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气象万千、光耀千古。他一生三次证道,36岁时贵州龙场悟道心即理,48岁时南昌悟道致良知,55岁时余姚天泉证道四句教,最终形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这一切皆是建立在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基础上的。他的一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王阳明雕塑

01

不第非耻追求圣贤境界的青少年时代

王阳明知止而后有定,自少年立志,便确定了一生的努力方向。《王阳明年谱》记载,他出生于1472年,13岁时,母亲郑氏去世,对他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

有一次,他与私塾先生探讨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说:第一等事就是读书登第,像你父亲那样。王阳明直言不讳地说:先生,恐怕不是的,我觉得第一等事乃读书做圣贤。自此之后,他穷尽一生去探求追问、躬身修行实践,最终成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经天纬地之才。

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在王阳明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1486年,15岁的王阳明出居庸三关,考察边患、察看地形、谋划防务,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骑马射箭,刻苦勤练,箭术一流,可以做到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

王阳明凭吊古战场,缅怀先辈于谦,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失踪一个多月后他风尘仆仆回到家里,腰间配剑,一副仗剑天涯的侠客模样。1487年,鄂豫陕交界地区发生流民暴动,建国号为汉,震动京师。16岁的王阳明觉得这是自己为国效力、显露身手的机会,他写了一份长篇奏折,结合他的兵法知识和考察经验,审势谋策,请缨带兵去征讨。他托父亲把奏折转呈皇上,父亲痛斥他为狂生。

事实上,孔夫子曾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王阳明之所以对武备如此重视,在于他坚定地认为:儒者如只会读圣贤书而不会用兵,那无疑是一种耻辱。他看到历史上有太多以文章词句欺世盗名、粉饰太平的儒者,一旦遇到社会危机、国家变故,真真就剩下了束手无策、百无一用。

王阳明天生活泼好动,自小是个谐谑搞怪、率真淘气的人。20岁的时候,为备战科举,他日夜读书,沉浸于经史子集中,经常废寝忘食。有一天,周围的人突然发现王阳明的气质变了,变得正襟危坐、谨言慎行,这种与过去的反差让有些人觉得好笑,王阳明正色回敬道:我过去放任不羁,如今知道自己错了。春秋时期卫国的籧瑗最后活到50岁,他是到了49岁才知道自己的过失。我现在刚刚20岁,悔过自新还不晚吧。

圣贤书让王阳明脱胎换骨,21岁时他在杭州中举浙江乡试。然而,22岁时他却在京师会试中落榜了,这还不算,三年之后的科举考试,王阳明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他坚定豪迈地笑笑,回应可谓语出惊人: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孟夫子曾说,吾四十不动心,意为40岁便不会再让心被外物得失绑架,而王阳明则是在25岁就显示了如此的气概。儒家之学,在王阳明看来分为举子学和身心学两类。学习之目的在于科举进而升官发财的,无疑就是举子学。而读圣贤书旨在修养身心、自我完善进而治国平天下者,乃是真正的身心学。站在身心学的立场上,当然就会认为不第非耻,而一旦一个人因为不第而影响了自己如如不动的内心,就说明其距君子气象还差得很远,是应当自以为耻的。

图为阳明洞。

阳明洞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岗山上,因王阳明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时,谪居此地而得名。该处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萌生地和传播地,有王学圣地的美誉。

02

回归儒学并与奸佞正面冲突的中年时代

与人们想象中的圣贤不同,王阳明除了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更以一位终生未有败绩的军事家的形象永载史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无疑也是一位最会打仗的读书人。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因文才过人,一度驰骋文坛,1494年,23岁的他回到浙江余姚组织龙泉诗社。彼时,他在京师皇城和家乡绍兴都拥有词章盛名,与当时的诗坛领袖以文会友,意气风发,所谓泛滥辞章一时期,然而,他很快觉得使学如韩柳,不过为文人;辞如李杜,不过为诗人,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于是,他毅然决然退出文坛,再转去研习兵法,得高士许璋真传,重燃经略四方之志。

事实上,32岁之前的王阳明,因为各种机缘,曾深入学习过道家和佛家。他于各处求仙访道,修炼道家养生仙术,亦常参禅静坐修炼佛家空性。他厌弃世之纷扰,曾经决意出家,但顾念祖母和父亲,觉得子孙当尽孝养之道、赡养之责,此乃人之基本道义,几经思想斗争,最终弃佛回儒,正德丙寅年元年,始归正圣贤之学。

王阳明之所以创建心学,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生态息息相关,正是针对明王朝令人失望的皇帝、官员及大众的道德沦丧而来。明代中叶之后,中西方海运航线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经济空前繁荣。与此同时,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被重塑。大众物欲膨胀、人心不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主义倾向弥漫的社会,正是孔子曾忧心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视国家社稷如儿戏,又有太监专权,宵人取胜,权倾万乘,威劫大臣;官员唯唯诺诺,阴谋者胜,阳谋者败;苛捐杂税极酷,国法恣睢,激变民心;明王朝天下之势,每况愈下。这些都让王阳明痛苦而无奈。

34岁的王阳明此时开始开门授徒,并与湛若水成为志同道合的密友,共倡圣学。朱厚照即位后,带来了急转直下的政治局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负责监察和谏言的言官戴铣、薄彦徽等人,忠肝义胆坚持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等权奸,端正国法,却反遭执掌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刘瑾势力革职、贬官或暗杀。刘瑾假传圣旨,把与此相关的20余人抓进了锦衣卫监狱。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时年35岁的王阳明因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廷杖四十,奄奄一息间也被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狱。入狱后,王阳明想到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于身处困厄却奋发有为的历史人物的回顾。受这些人物激励,王阳明的精神始终坚定,胸襟浩荡,圣贤信念从未破灭。他学习周文王,在监狱里演绎《周易》,还为狱友们讲学,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

龙场悟道

03

37岁龙场悟道

经父亲的周旋请托,几个月后,朝廷裁决王阳明出狱,谪贬至贵州龙场做驿栈驿丞。王阳明从京城回浙江老家做赴谪准备,刘瑾派出的锦衣卫一路尾随追杀至钱塘江边。王阳明制造跳江的假象,江边遗下衣服鞋子和绝命诗,如此才得以逃脱追杀。

王阳明绝命诗有云: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等他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父亲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1508年春天,37岁的王阳明终于到达尚未开化的贵州龙场,目之所及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王阳明和三个随从,因水土不服、生活条件艰苦,全部病倒。王阳明亲自劈柴、挑水、煮饭,照顾病情更重的随从,还努力调动生活气氛和心情,带给他们精神的支撑和抚慰。

这样度过一段适应期后,粮食快要吃完了,王阳明就刀耕火种烧山开辟了一片荒地,自己耕种粮食。他还教当地人打土坯、用木头盖房子,教化引导民众,受到百姓爱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功名富贵都变得十分虚幻缥缈,一切荣辱得失似乎也都没有了意义,为什么要活着和如何活下去成了唯一需要思考的命题。

在此期间,王阳明写下《瘗旅文》,总结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据《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意识到,以往到事物中去求理的方法和途径是错的,理不在心的外面。圣人之道,理本来就具足于人心。这样的一种体悟,史称龙场悟道。

孟夫子说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马一浮先生说学问要自心体验而后得,不专恃闻见,一个人学道,不是知道些名词、概念、道理就成为圣贤的,如同今人调侃的我们都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晓心即理三个字,和切切实实在自己的心中体验、体悟、体证到天理的存在,进而把此理扩充到全部生活实践,完全不是一回事。可以说,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几十年圣学之路苦苦探寻的一朝破茧,是他看破得失、超脱荣辱、参透生死后的豁然贯通。

王阳明故居广场

04

屡遭陷害而心存光明

1517年正月,46岁的王阳明到达江西开始剿匪,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通过非凡的谋略,1年零3个月后,攻心为上的他成功剿除各路匪患,发布南赣乡约,厘清行政。通过事功的建立,他的事上练更臻完善,并写出《大学问》一书。

47岁时,王阳明征三浰,立社学教化沿途当地百姓。历经1年零3个月,危害多年的四省流民暴乱被阳明平定。如果说知行合一的知,乃良知显现的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王阳明能够将剿匪告示写得非同凡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告谕浰头巢贼》有云:夫人情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尔等今虽从恶,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除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吾于尔等,亦正如此……吾南调两广之狼达,西调湖、湘之土兵,亲率大军围尔巢穴,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尔之财力有限,吾之兵粮无穷,纵尔等皆为有翼之虎,谅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王阳明剿匪与他人的不同,在于他从心学的根本出发,从天、地、人三才一体观和民本主义出发,体现了对天下生民之生存的关怀。

1519年农历六月十五,宁王朱宸濠造反,被48岁的王阳明所破,仅用43天。然而,此举令王阳明不仅无功反而有过,被张忠团伙污蔑刁难,在皇帝和太监们的逼迫下,王阳明忍辱向皇上报呈《重上江西捷音疏》,将之前呈报的《擒获宸濠捷音疏》重写一遍,并将擒获朱宸濠、平定叛乱的功劳记在皇帝和太监们的名下。至此,朱厚照御驾亲征算是有了结果,功成名就地返回北京。王阳明自言此间全靠良知指引。1520年农历九月,王阳明正式提出了致良知。

1521年3月,31岁的朱厚照驾崩,江彬等太监被处死。同年5月,王阳明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广聚世儒、高谈阔论致良知学说。嘉靖皇帝即位,传旨要王阳明立即赴京朝见,拟表彰他南赣剿匪和南昌平叛之功。王阳明走到半路,又传来圣旨命令他不要进京,过程几近戏弄。朝廷认为:王阳明未获朝廷授命而擅作主张平叛,乃系蔑视朝廷,不但无功,反而有过。朝廷的这个态度,令天下人心寒,舆论哗然。嘉靖皇帝迫于民意压力,又故作姿态,对王阳明加官授爵,封为新建伯,兼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概为虚名虚职,无实惠实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快,就有人上书朝廷要求剥夺王阳明的封爵,诬称王阳明是朱宸濠的同谋逆党。朝廷中还形成一股诋毁和攻击王阳明的势力,指责他宣扬伪学,贻害天下。1522年,朝廷正式颁令禁遏王学。1523年进士考试的《策问》考题竟然就是批驳和攻击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见此情景,诸多弟子和友人意欲主持公道,为王阳明辩白,王阳明一概息言,默默忍受,无辩止谤。有一天夜深人静时,王阳明沮丧默坐,对门人说:现在如果有一个洞穴,可以让我带着父亲逃跑,那么我愿从此远遁,永不后悔。

王阳明文化陈列馆

05

金之在冶而超越平庸

面对忍辱负重、进退维谷、凶险异常的局面和处境,王阳明只能从自己的内心获得力量,用良知和本心指引自己的选择和担当。不得不说,这颇似释家忍辱波罗蜜的一种诠释。他后来感慨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人人都有趋乐避苦之本能,然而王阳明在与王纯甫的书信中却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当的比喻,叫作金之在冶。他一生中经历的艰难挫折,在别人看来足够死上七八回,但是于他而言却都铺设了成圣成贤的道路。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人在经过最深刻的磨砺和体悟后,便能人心死,道心生,从而超越平庸。

1527年,55岁的王阳明在绍兴系统讲授心学理论,他在天泉桥上与钱德洪、王畿授立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史称天泉证道。看到应者云集,王阳明不禁感慨: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是豪奢浮华还是噤若寒蝉,人们的内心深处仍存有不灭的良知,永远绵延着对天道的尊崇与向往。

1527年9月,王阳明从余姚出发去广西,途经江西。他沿途停留于广信、南浦、南昌、吉安,所到之处,弟子云集,民众欢迎,群情激昂。当年的吉安讲学,是王阳明一生最后一次大规模讲学。当年11月,王阳明到达广西,招抚了王受与卢苏,平定思恩、田州,兴学校,抚新民。1528年9月,王阳明以极低的代价扫除了断藤峡、八寨多年的匪患。当年11月,先生因病离开广西,启程返家。1529年1月9日晨,王阳明病逝于青龙铺(江西大余县)码头舟上,年57岁,门人周积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临终遗言。至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王阳明故里余姚风光

06

圣人之心的力量

王阳明一生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就是不用思考就明白的道理,不用学习就了解的那份应该,并不是知识学问越多良知就越多。他的信念是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什么样的一生才算活得值得?王阳明疾病缠身、一生坎坷,在困顿与绝境中大彻大悟,在非议和险恶中毅然前行,历经千难万险,遍尝千辛万苦,屡仆屡起、百折不挠、忍耐克制、杀伐决断、化险为夷,57年的人生历程中安乐顺遂的幸福时光少之又少,然而他终究凭着自己的意志、智慧和心灵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光耀千古的传奇。他告诉我们:苦难,有时是一条道路。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杜维明评价王阳明,说他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事实上,王阳明最终创造的和谐,是他在坎坷磨砺的一生中找到的依托和路径,阳明心学提倡建构的圣人之心,是那样廓然大公、磊落光明、峭岸坚定,这正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应有的核心。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车凤),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9089.html

相关推荐
日本最窝囊的天皇,只因杀猪时说了一句真话,当晚便命丧黄泉(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不管是中国古时的明廷也罢,还是外国王族也罢,历史上都免不了为的是行政权而相互争夺战的。古时韩国的昭统法皇,是行政权争权的…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730
《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良善与纯真)
在网路上看见大体上都是在说形而上学的诗歌《人意象地原野》,该书中,形而上学从提及瑞典著名诗人wound的名句已经开始,上面将收集到的书名呈上…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09
王阳明: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在处世行事上,王守仁的许多看法常常道破深意,那些所苦他们十多年的痛点,在王守仁的整本都能获得标准答案。在王守仁直言,一个人若是Satna,大…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76
把纯真和善良还给孩子(良善与纯真)
前不久,在网路上看见这种两个音频,小孩当狗狗养的龙虾,被双亲做成一道美味T2310了餐桌上。音频中,小孩看着眼前蒸熟的龙虾痛哭,爸爸却喧哗着…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153
王楚钦要有危机?梁靖崑夺冠前途明朗,国乒领军人物之争再起波澜(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排球#那么梁靖崑会比Chhindwara钦更为受重用吗?2023年的WTT名帅邀请赛果阿站已经圆满拉开序幕,5个工程项目的亚军各有归属。南…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478
宫崎骏电影: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世界(良善与纯真)
吉卜力说:“我想通过自己的ACG,说每一个人,也许你仍未邂逅,但是那个当今世界上吗有许多迷人的东西,存活在那个当今世界是值得称赞的。” ​如…
日期:2023-03-12 点赞:0 阅读:523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