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470 浏览 3441 个字
摘要 :

三、学海求宗 弘治十二年,守仁 28 岁,举进士出身,观政工部,由此正式踏上仕途。次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第二年奉命审录江北囚犯。弘治十七年,被聘主考山东乡试……

三、学海求宗

弘治十二年,守仁 28 岁,举进士出身,观政工部,由此正式踏上仕途。次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第二年奉命审录江北囚犯。弘治十七年,被聘主考山东乡试。是年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次年与湛若水以倡明圣学为事。从举进士至此七年的时间,是他从政的第一阶段。

如上所述,守仁少年时代的兴趣主要在习武和辞章,这一时期他虽然注意到学术问题,但学术探求并不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在从政的第一阶段,他的主要兴趣则转到了学术探索上。

在明代,程朱理学是官方的统治思想,对于出身于诗书家庭的守仁来说,他所信奉的,当然首先是程朱理学。但守仁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充沛的精力,他又不满足于程朱理学,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种种疑惑得不到解决时,他的思想又转向了佛老。但不久,又渐悟佛老之非。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守仁躁动不安的时期,他想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有所安顿,而终找不到安顿之所,直至谪居龙场,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守仁对程朱理学的探索,始于其 17 岁前随父在京生活时。《年谱》21 岁条载,“是年为宋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龙山公于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

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这说明他随父在京时已探索过程朱之学。但毋庸讳言的是,以坐对竹子去体验朱子的格物之理,是幼稚和可笑的。因为朱熹从来没有教人这样去格物致知,当时的程朱学者也没有人这样去格物致知的。

这说明他对朱子的格物学说在理解上的粗浅。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守仁求学的可贵处,即他企图把自己所从事的学术变成自己的实践,而决不仅仅停留在纸上或口头上。然而,守仁虽然格竹子失败,他却并没有丢弃程朱之学,故 21 岁在家乡又为“宋儒格物之学”。但是,程朱理学分心理为二的问题却一直困惑着他,长期不得解决。由是守仁转向了仙佛。

守仁最初接触仙学,是出于好奇。《年谱》载,守仁在 17 岁奉父命到江西洪都迎娶夫人诸氏。诸氏是其外舅诸养和的女儿,养和时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年谱》云:“合卺[1]之日,偶闲行入铁桂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始还。”这一故事,李贽《阳明先生年谱》及其它资料亦有类似的记载,当是可信。自古结婚是人生大喜的日子,守仁竟因闻道家养生之说,而忘记了在大喜的日子里归家,以至丈人派人找了一夜才找到他。这足见他对道家养生说的迷恋和好奇。

[1] 合卺

hé jǐn):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剖一瓠为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后多以“合卺”

代指成婚。《礼记·昏义》:“妇至,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引者注:食毕进酒漱口)。”孔颖达疏:“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壻(引者注:女子之夫为壻)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

故云‘合卺而酳’。”守仁对道教的迷恋,在他对程朱理学困惑时就更加强烈。《年谱》27 岁条载,“是年先生谈养生。先生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至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数遇,心持惶惑。一日读晦翁上宋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探讨虽博,而未尝循序以致精,宜无所得;又循其序,思得渐渍洽浃,然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也。沉郁既久,旧疾复作,益委圣贤有分。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守仁一直沉溺在道教的养生说里。

弘治十四年,守仁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奉命到江北审査案件,次年春事毕,游青阳九华山。九华山山青水秀,风清月朗,向来是仙佛之家栖滞之地。守仁游九华,诱发了他的仙家出世之思。其《游九华山赋》云:“吾其鞭风霆而骑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搏鹏翼于北溟,钓三山之巨鳌。道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呼浮丘于子晋,拘句曲之三茅。长遨游于碧落,共太虚而逍遥。”又《化城寺》六首其二云:“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交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又《题四老围棋图》云:“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1]当年事,不

及山中一箸棋。”与仙家比起来,人间的事业,哪怕是刘项的帝王之业,也微不足道了。

在九华,守仁拜访了居山的仙家蔡蓬头。守仁在后堂恭恭敬敬地问以成仙之道,蔡只淡淡地答以时机不成熟。过了一会儿,守仁又将他单独引至后亭,再拜请问。蔡又答:时机不成熟。

再三请问,蔡蓬头回答说:“君在后堂、后亭待我礼节虽然隆重,只是官气未散。”由此一笑而别。这使守仁感到怏怏若有所失。他又听说地藏洞有异人,坐卧松毛,不食人间烟火。于是不顾山峻路险,攀援访问。时异人正在熟睡,他就坐在一边抚摸他的脚。异人醒来,大为惊异,说:“道路如此险峻,你怎么能到这里!”但是异人并没有给他谈仙术,只是淡淡地说:“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这大约与蔡蓬头一样,感到他终不能出儒入仙,不足与之论仙术吧。后来,守仁又再次前往访问,但异人已不知去向,守仁又一次感到怏怏若有所失。

此年八月,守仁归越养病,他就在会稽山阳明洞中修炼,行导引术。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守仁对仙家最迷恋的时期。

 

 

守仁对佛家的雅好,《年谱》所载并不像迷恋仙家那样具体,只在他这一时期所写的诗歌中有所流露。如游九华所写的《夜宿无相寺》云:“春霄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

披云看九华。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又《化城寺》六首其一云:“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钵龙降处云生

座,岩虎归时风满林。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其四云:“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云外开丹井,峰头耕石田。月明猿听偈,风静鹤参禅。今日揩双眼,幽怀二十年。”其

六云:“突兀开穹阁,氤氲散晓钟。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2]寺院静谧,没有尘世的喧嚣,僧人淡泊超脱,不像俗士汲汲于声利。

所有这些,都博得守仁对僧佛的好感。在九华,他或叹寺院的庄严,想象佛国的境界,或与山僧相唱和,看和尚参禅,或抒发对佛家的敬仰,与僧人讨论佛教的宗派。这或许就是湛若水所

说的五溺于佛氏之习了。守仁感到仙佛之非,是在弘治十五年,是年 31 岁。《年谱》载,“是年先生悟仙释二氏之非”。原因是他省悟到仙佛遗弃人伦。此年八月,他在会稽阳明洞行导引术,据说已经达到先知,但忽然想念起祖母岑氏和父亲龙山公来,终于省悟:“此念生于孩提。此念可去,是断灭种性矣。”这样,他又由出世复思用世,随后就放弃了在阳明洞的修炼,搬到钱塘西湖养病。

在此期间,他经常来往于西湖的南屏、虎跑等著名寺院。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禅僧,坐禅三年,不语不视,于是向他大喝一声道:“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和尚猛地惊起,即开视对话。守仁问其家人,回答说:“有老母在。”又问:“想念否?”回答说:“不能不想。”于是守仁就向他明示爱亲乃人的本性,不可灭性学佛。和尚涕泣而谢。当他第二天再去访问时,这个和尚已经走了。

以后,守仁曾多次谈及自己这一出入佛老的思想经历。正德七年,他在《别湛甘泉序》中说:“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而始究心于老释。赖天之灵,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而若有得焉。”正德十三年,又在《朱子晚年定论序》中说:“守仁蚤岁业举,溺志辞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挠疲,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阙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这些自述,说的就是他对佛老由迷恋而醒悟的过程。与老释分道扬镳,意味着他的思想又回归儒学。弘治十七年,守仁 33 岁,被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聘为主考山东乡试,在他向诸生提出的策问和所拟的答案中,就明确地提出老释害道,由于圣学不明,纲纪不振,出于名器太滥的问题。第二年,守仁改授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在京与翰林庶吉士湛甘泉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以后湛甘泉论守仁说:“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会甘泉子于京师,语人曰:‘守仁从官三十年,未见此人。’甘泉子语人亦曰:‘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遂相与定交讲学,一宗程氏‘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指。

这表明,与佛老分手后,守仁的思想又回到了孔孟之学。只是此时,他对孔孟还谈不上“学有所得”。他对孔孟“学有所得”,是在经历了贬谪龙场的痛苦生活以后。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9174.html

相关推荐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9):起征思田
九、起征思田 嘉靖六年五月,朝廷命守仁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讨广西土目卢苏和王受。守仁此时正在病中,上疏辞免,没有得到同意。不得已,只好起身,…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399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8):居越讲学
八、居越讲学 嘉靖元年,守仁居越服丧,自此朝廷六年不召。在这几年中,守仁无军务之繁,无政事之杂,可以说是一生中最为清闲的日子。其《归兴》二首…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681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7):擒获叛藩
七、擒获叛藩 正德十四年,南赣乱平,守仁上疏要求致仕,没有被批准。此年六月,福建三卫军人进贵协众谋叛,守仁受命前往处置。六月九日起身,十五日…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847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6):巡抚南赣
六、巡抚南赣 正德十二年正月,守仁由越入赣。对于此次赴任,他是不愿意的,只是身不由己。一到江西,所见满目疮痍,这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作于此时…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1,131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5):两都讲学
五、两都讲学 守仁离开龙场,于正德五年三月到江西庐陵任知县。如上所述,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守仁对这次升迁并不感到惊喜。但毕竟是结束了三年的罪…
日期:2022-08-12 点赞:0 阅读:443
王守仁评传第一章:王守仁的生平经历(4):龙场悟道
四、龙场悟道 贬谪龙场,是守仁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守仁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弘治十八年(1505 年),明孝宗病死,太子朱厚照以十五之龄即位,是为…
日期:2022-08-12 点赞:1 阅读:740
发表评论
2 条评论
2022年8月20日 下午6:18 回复

学习疑问
王阳明凡有五溺,不得真理。可课文并未详描述,他如何溺法,为何而溺。让我感觉云里雾里。

2022年8月20日 下午6:18 回复

先生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终归正于圣贤之学,闻朱子格物之学,而欣然竹而格之,可谓先生最早致良知而知行合一。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