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536 浏览 3732 个字
摘要 :

守仁晚年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守仁自己对四句 教极为重视,说自己年来立教,数经变更,今始立此四句为 ……

王守仁评传第十一章:天门四句教(1)天泉证道

守仁晚年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守仁自己对四句 教极为重视,说自己年来立教,数经变更,今始立此四句为 教。又谆谆告诫高足弟子钱德洪与王畿(jī),今后立教,千万不 要违了此四句可以说,四句教是守仁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基 本总结,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王学的基本理论。善于把自己 的基本思想概括成一两句鲜明易晓的口号,是守仁治学的个特色。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从天泉证道、四句教的基本涵 义和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天泉证道

守仁的四句教,首见于《传习录下》:

丁亥九年(1527年),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 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曰:“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 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德洪“此意如何?”汝 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 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 无善无恶的物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 恶在。”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 的,但人有习心,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 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 矣。”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先生曰“我今 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 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 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的,原 是个来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 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 蔽,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 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 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 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 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来尽。”既而曰: “已后与朋友讲学,明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 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 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 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体 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 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 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 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 破。”是德洪、汝中俱有省。①

守仁与德洪、王论道的这段话,因是在天泉桥上讲的,后 世就把它称为天泉证道。这段话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所谓四句教是指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虽然首次见于 天泉证道,但它的提出,必然在丁亥九年之前,否则就不会 有德洪与汝中有关四句教言的争议而请守仁教正,守仁也不 会说“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的话(2)就王畿 和徳洪的观点看,他们似对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一句没有不同 的看法。王纖的意思是,心体是无善无恶的,意、知、物也 应是无善无恶的,这样内外才一致。无善无恶是论心体,其 下三句是论功夫。故钱、王的分歧不是关于本体的分歧,而 只是关于功夫的看法有异(3)守仁肯定二人之见,正好相 资为用,王之见适于利根之人,德洪之见适于中根以下之 人,怛这并不说明守仁于二人中没有倾向,守仁肯定德洪显 然是真心的,而肯定王畿显然仅是岀于不欲伤害他的感情,这 正如弘忍虽然对神秀的“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和惠能 的“人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各有肯定和否定,而其实是 向着惠能一样。所以他再强调,如果只是悬空想个本体,一 切事为俱不着实,只能养成一个虚寂,这是一个不小的病痛,

 

不可不早说破。对王畿之见的消极作用,守仁似早有预感4)守仁一再强调二人此后讲学,切不可失了他的宗旨。并 且重申四句教,强调依此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依此话 头”是原则性,”随人指点”是灵活性。故所谓四句教,乃是 守仁晚年的定见和教本,而不是未经深思熟虑的偶然之言。

《传习录下》以外,钱德洪编的《年谱》以及王畿全集中 的《天泉证道记》亦详细述及天泉证道。《年嘉靖六年条 载守仁天泉证道,与上述《传习录下》所记大体相同,在有 些方面更为详细。其中守仁解释为什么汝中(王)须用德 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时,他对德洪道:“良知本体原来 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饐 (yì) 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 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德洪功夫须 要如此,便是合得本体功夫。”又对王畿道:“汝中见得此意, 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上根之,世亦难遇一悟 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此颜子明道不敢 承当,岂可轻易望人?”并且强调说:“我年来立教,亦更几 番,今始立此四句。”

《传习录下》载守仁天泉证道一条,是弟子黄省曾所录、 钱德洪所编,最初刻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年谱》亦 为钱德洪所编,成于嘉四十二年(1563年)。二处所载,均 出于天泉证道的当事人之一钱徳洪之手,其可靠性是应该肯 定的。

《王龙溪全集》卷一中《天泉证道记》亦述及过程始末:

阳明夫子之学以良知为宗,每与门人论学,提 四句教为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学者循此用功, 各有所得,绪山钱子此是师门教人定本一毫不 可更易。先生谓夫子立教随时,谓之权法,未可执 定。……时夫子将有两广之行,钱子谓 吾二人 所见不同,何以同人,盍相与就正夫子。晚坐天泉 桥上,因各以所见请质。夫子曰:“正二子有此一 问,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人主教。 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之人悟得无 善无恶心体,便从无处立根基。意与知物,一皆从 无生。一了百当,即本体便是功夫。易简直截,更 无剩欠,顿悟之学也。以下之人,未尝悟得本 体,未免在有善有恶上立根基。心与知物,皆从有 生,须用为善去恶功夫,随处对渐入悟,从 有以归于无,复还本体,及其成功一也。世间上根 人不易得,只得就中根以下人立教,通此一路。汝 中所见,是接上根人教法。德洪所见,是接中根以 下人教法。汝中所见,我久欲发,恐人信不及,徒 増躐(liè)等之病,故含蓄到今。此是传心秘藏,颜子道所不敢言者,今即说破,亦是机该发时,岂 容复秘。此中不可执着。

王畿的这一段话,言守仁说四无是他传心秘藏,只在被王畿 道破后才予公开,似乎守仁表面对四有四无都作了肯定,而 在心底更倾向于四无,或者说,从本上是主张四无的,只 是岀于为中根以下的人立教的需要,才倡为四有,这显然是 为自己播四无说张目。虽然如此,但是应该认为,王畿这 里所述的基本事实与《传习录下》及《年谱》所载无异。他 也述及守仁以四句教为教法,也道及钱德洪以四句教为教本, 由是与他主张的心、意、知物皆是无善无恶发生分歧而在 天泉桥就正于守仁;亦述及守仁认为德洪之见适用于中根以 下之人而王畿之论适用于上根之人。王畿是天泉证道的另 一当事人,从王畿所记里,可知天泉证道的可靠性是不容怀 疑的。

但是,对守仁的天泉证道,后世学者却多有怀疑者。如 晚明大儒刘宗周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与守仁固有的思想不 类,与告子的性无善恶及禅宗的不恩善不思恶相类由是否 认天泉证道的真实性,至少四句教不是守仁立教的定本。他 说“王门倡无善无恶之说,终至于至善有碍。解者说‘无 善无恶斯为至善‘,毋乃多此一重绕乎善一也,而有有善之 善,无善之善。古人未之及也。即阳明先生亦偶一言之而 人奉以圣书,毋乃过欤?”①这里需要指出,四句教能不能成 立,特别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提法能不能成立,是一理论问 题,而守仁有没有以四句教为定本,则是事实题。如果四 句教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也不能因此就断定守仁没有以四句 教为定本。守仁有无以四句教为定本,重要的是看天泉证道 有无其事。宗周不能在事实上提出异议,而仅以四句教与守 仁平日思想不类而断言它不过是守仁偶一言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黄宗羲面对当时学者对四句教,特别是对无善无恶心之 体的斥责,虽为守仁四句教辩解说:“其实无善无恶者,无善 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下句意之有善有恶,亦是有 善念有恶念耳,两句只完得动静二字。他日语薛侃曰:’无善 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者气之动‘,即此两句也。……四句 本是无病,学者错会。”①但黄宗毕竟不认为四句敎是守仁 立教定本。他在《明学案•师说》中说:“愚四句教法, 考之阳明集中,并不经见。其说乃出于龙溪。则阳明未定之 见,平日间尝有是言,而未敢笔之于书,以滋学者之惑。”又 守仁弟子邹东廓在《青原赠处》述及天泉证道与钱德洪、王 畿不同,宗羲评之说“此与龙溪天泉证道记同一事,而言之 不同如此。…今观先生所记,而四有之论,仍是以至善无 恶为心,即四有四句亦是绪山之言,非阳明立以为教法也。今 据天泉所记,以无善无恶议阳明者,盍亦有考于先生之记?”②在这里,宗義以东廓所记之异,就把四有说记在钱德 洪头上,这比他在《师说》中认为四句教是守仁“未定之 见”又退了一步。但是,邹东廓显然不是天泉证道的当事人, 对有关四句教的事,不过是闻之于他人而已。宗羲以此而怀 疑守仁立四句教法,亦不能使人信服。

要之,所谓天泉证道,应该认为实有其事。天泉证道的 实质,在于以四句教这样简单晓畅的语言,概括和总結王学 的基本理论,推动王学的传播和普及。在守仁思想的发展史

版权: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主在传播阳明学智慧,如有侵权之处请联系小编QQ:2253128如果您也是阳明学爱好 者欢迎投稿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9377.html

上一篇:

已经没有上一篇了!

相关推荐
王守仁评传第十一章:天门四句教(4)四句教的逻辑结构
守仁四句教的涵义,已如上述。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四 句教所昭示的逻辑结构。 守仁心本体论的主要范珅是心、意、知、物,由心而意 而知而物,这是本…
日期:2022-08-13 点赞:2 阅读:942
王守仁评传第十一章:天门四句教(3)四句教后三句释义
守仁逝世以后,学者对四句教的批评,多半葉中在首句, 而对四句教的后三句,側基本没有什么异议。但守仁在世时, 钱德洪和王畿关于四句教的分歧,则…
日期:2022-08-13 点赞:0 阅读:454
王守仁评传第十一章:天门四句教(2)四句教首句释义
二、四句教首句释义 在四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是最受非议的一句。晚 明的学者,他们对四句教的批评和驳斥,多半集中在首句上。 如上述怀疑天…
日期:2022-08-13 点赞:0 阅读:583
王守仁评传第十一章:天门四句教(1)天泉证道
守仁晚年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守仁自己对四句 教极为重视,说自己年来立教,数经…
日期:2022-08-13 点赞:0 阅读:536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0:00

客服电话

17340063827

客服邮箱

2253128@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