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场悟道 (上) 贬谪龙场,是守仁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守仁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弘治十八年(1505 年),明孝宗病死,太子朱厚照以十五之龄即位,是为武宗,改元正德。 但政权完全落入宦官刘瑾之手。刘瑾本姓谈,因依一个刘姓宦官入宫,改姓刘。武宗为太子时, 他在东宫侍奉太子,故武宗即位,即得信任。《明史·刘瑾传》说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 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并以旧恩得幸,人号‘八虎’。而瑾尤狡狠。尝慕王振之为人,日 进鹰犬、歌舞、角觝dǐ之戏,导帝微行,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孝宗遗诏罢中官监枪及各城门监局,瑾皆格不行,而劝帝令内臣镇守者各贡万金。
又奏置皇庄,渐增 至三百余所,畿jī内大忧。”当时孝宗朝老臣刘健、谢迁等联合言官交章论奏,请诛刘瑾,却被刘瑾诬为奸党,矫诏予以除名罢斥;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xǐ和十三道御史薄彦徽等上疏请留刘健、 谢迁,得罪了刘瑾,亦被矫诏系锦衣卫狱。为救戴铣等人,守仁毅然上疏。其疏云: 君仁臣直,铣等以言为责,其言如善,自宜嘉纳,如其未善,亦宜包容,以开忠谠dǎng之路。 乃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不过少示惩创,非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 切惜之!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陛下聪明超绝,苟念及此, 宁不寒心?伏愿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供职,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圣德昭布, 远迩人民胥悦,岂不休哉! 疏上,结果守仁被廷杖五十,死而复生,系于诏狱。对于这样严重的后果,守仁事先并不 是没有预料。因为刘瑾的狠毒、阴险,这是有正义感的廷臣所共知的。在守仁之前,戴铣、薄彦徽等 21 人上疏请留刘健、谢迁,就被刘瑾全部逮捕,杖于阙下。他救戴铣,只是为一种正义感所驱使,全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于狱中的《有室七章》其五云:“心之忧矣, 匪家匪室。或其启矣,殒予匪恤。”他所考虑的,不是家室,而只是想启示武宗的良知,故不顾身家性命,毅然决然上疏。 在狱中度过了十多天暗无天日的日子后,守仁被谪往贵州龙场驿作驿丞。于正德二年初春出京入黔。
一路上刘瑾派人跟踪,欲加谋害。至钱塘,守仁伪装投江自杀,骗过了地方官员和盯梢的人。后附商船到舟山,遇台风而至闽北,入武夷山。本来,守仁打算从此隐遁不仕,但 担心连累父亲,便由武夷经鄱阳至南京探望父亲。同年十二月返钱塘,经江西、湖南而赴贵州谪所,于正德三年(1508 年)到达龙场驿。 在古代,驿站是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过往官吏换马和住宿的处所。龙场驿建于明洪武年间, 地处“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shé huī魍魉[wǎng liǎng],虫毒瘴疠lì,与居夷人鴃jué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
在贵州的驿站中,龙场驿规模很小,只“设驿丞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 守仁就生活在这一恶劣环境中。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np9.cn/forum/722.html
微信昵称:天翼
心得:
不论在多严峻的情况下,守仁都能遵从自己的良知与恶势力搏斗,明知道自己的下场,就算料到了会被害,也会义无反顾,这种精神,在一个文人身上出现,出了敬佩还是敬佩,如果当今人的思想都不惧怕恶势力,那社会的发展,人性的亮光不是更明亮吗?借鉴古人以观自身,汗颜呀!
微信昵称:佳语
6月13日心得:当真念与责任出现时,不顾周围环境的不利,决然能上疏皇上,但是唤醒别人不能水到渠成,差点留了性命。活着是最好的再起,来到偏远的农场驿站,从无到有,可以说只有先生这样经历很多很多学问的才得以用强大的心念战胜了所有的困难,用自己的真诚、爱与善开始经营驿站生活……
这次的打卡学习收获满满
微信昵称:晚风
6月13日心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人生的低谷逆境,可能正是一个人的重生,人生不是看你在一个辉煌的舞台上演绎的有多精彩,而是在你低谷的时候是否还能有勇气继续前行。
微信昵称:新苗
心得
为心中的道理能不顾危难,实在让人敬佩。而面对危难仍有心中的道理长存,也是在让人羡慕。境地变迁,而我自洽,走我的路,守自己的礼,若持守的道理能安顿好心,即使箪食壶浆,不忧反乐。
微信昵称:萧
6.13试想,如果我们处在守仁的境地,我们将做何选择?我们会不会勇敢站出来,上书皇帝宽待贤臣,而不惜冒着丢掉身家性命的危险?如果我们是守仁,被贬至环境恶劣的龙场,又将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生?人与人的区别,就在这一个个现实抉择上。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呢?虽然那时候的守仁还未悟道,但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些看似不同寻常的抉择,只是致良知而已。